从农民到藏书家

即刻百科 空间日志 29 0

  农民工、古建师、藏书家,风马牛不相及,汉中卢慧杰却能集三者于一身,是一个奇迹。他的藏书楼,已经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处新奇观,不仅当地人争相探访,也吸引不少外省人慕名而来。

  小楼不小,四层,五六十米高,七百平方米面积,地板天花板之间摆满书架,排列整齐,纵横成行,一百六十多架,十万余册书,抵得上一个地级市公立图书馆的规模。

  流连书山书海间,望洋兴叹,难以相信这藏书楼主,既非名门显贵,也非书香门第,而是五大三粗,紫红面皮,一个只会家乡话的河南老乡。1954年生于西平县,世代务农,从小半耕半读,还当过一任生产队长。1975年洪水滔天,在树杈上困了四天四夜,水退了逃荒到陕北韩城深山老林,东躲西藏,十冬腊月没被子,两个人背靠背取暖,还被当作盲流收容一次。后来送到古建队当小工,搬石头扛木头,凭着中学学到的数学、史地知识,成为技术骨干。奋斗几年当上西安古建公司一级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承建的博物馆曾荣获鲁班奖。

  卢慧杰事业成功,得力于读书、藏书。童年精力过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在外上学的姐姐,试着给他寄小人书、《故事会》、中外小说。小慧杰天生与书有缘,一头扎进去,拾柴筐里背着书,睡觉头下枕着书,吃饭再不挑肥拣瘦,课堂提问频频举手,作文水平突飞猛进,身旁总有一帮小粉丝,称他为“小先生”。班主任以为背后有高人指导,家访时才知道是炕上摞着的那半墙高花花绿绿的书刊。每本书都仔仔细细包了书皮,扉页上工工整整盖上姐姐给他刻的印章。六年级时藏书多达六百本,成为全村人人羡慕的人物。

  后来挣工资了,十几元钱,有吃的没花的。在书店看到一本土木专业书,非常有用,翻遍全身钱不够,另外还有几斤粮票,黑市一斤两角五,他想顶钱花,少吃几顿饭。售货员看他诚恳,就卖给了他。这本书带在身边几十年,是他藏书楼的第一块砖。随着技术长,工资长,书垛也长,而且长得更快。经常买书买出了经验。那时“读书无用”余响尚在,除了逛书店,还去书摊、废品站,经常能淘到宝。

  再后来当上老板,更加大把大把花钱买书,随心所欲,不计成本。可是日常生活却很抠门,一件毛蓝褂子披了十几年,一家几口挤在三间小屋内,确切地说是书堆里。可是把每一本书刊都当成座上宾,藏书楼经常收拾,敞亮、通风、干净。十万余册书,十万多个朋友,几乎记着每个“人”的门牌号码,能说出与它们邂逅、奇遇、相思的故事。面对知识的海洋,他觉得自己渺小,沧海一粟。楼内寂静无声,并不感到孤独,而是一个热闹的社会,藏龙卧虎,一个个鲜活的人,一颗颗跳动的心,可以对话聊天,可以谈情说爱,像朋友、情人、老伴。

  卢慧杰最崇拜宁波天一阁,相比那个崇高的文化殿堂,他自嘲这小楼不过是个“土地庙”。天一阁主范钦是明朝兵部侍郎,位高权重,能得到一般人得不到的宝贝,束之高阁,“外姓人不得入阁”。而他的“土地庙”服务一方百姓,接地气,化文为俗,化文为习,当地教师写论文,公务员写报告,作家创作,推门而进,是大家的“写作基地”。以读书为乐,大家快乐着,他也快乐着。


标签: 农民 藏书家

上一篇怀念九月

下一篇风过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