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外,成排的樟子松笔直的身躯,在银装素裹的加持下显得格外挺拔。休假的批复下来了,我上了车,离开中队营区,眼前的光景仿佛时光倒流般那样熟悉。
打开手机,聊天对话框弹了出来:“儿子,坐上车了么?到哪了?”回复了消息,我的视线转移到了聊天背景中的照片。
那是父亲年轻的时候,泛黄的基调勾勒在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上,绿色的军装将整个人和他背后的樟子松融合在一起,毫不违和。一年前,我来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在那片樟子松的见证下,当年父亲的军装成了我身上的火焰蓝。
这里是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人们称为“沙海明珠”。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科左后旗中队就驻守在这片沙海绿洲之中。我记忆中留存着和母亲辗转来到这片“沙海”与父亲团聚的画面——那时的我,看着父亲的一身军装,满眼都是向往。
景区里有大型篝火晚会场地和蒙古包特色餐厅。夏季,这些地方歌舞升平、热闹喧哗,与父亲他们整齐划一的步伐、沉默无言的坚守形成鲜明的对比。父亲和战友叔叔们告诉我:“灯红眼不迷,酒绿心不醉!这是我们的‘铁哨’精神。”
父亲所说的“铁哨”,成了我整个童年的伫望。我与父亲平时相处的时间不多,一到探亲的时候,就想整天黏着父亲,但父亲总有忙不完的工作。记得那是一年的除夕,他穿上厚厚的衣服准备去巡护,我嚷着要跟去,被父亲严厉拒绝:“等你长大了,我再带你去。”
一转眼,18年过去了。我站在了父亲曾经值守过的哨所,渐渐懂得父亲坚守的“铁哨”,他肩负的满是使命,恪守的尽是职责。
飘远的思绪被母亲的一通电话拉回了现实。
“妈,我上车了,晚上就到家。我特想吃红烧肉。”
“臭小子,就想着吃,早就准备好了!”
“我爸呢?”跟母亲聊了几句,在挂电话之前,我问。
“他啊,知道你要回来,特意给你买了最爱吃的青梅,正忙着收拾呢。”
我小的时候,父亲好像一直在忙,可家里的事情却几乎都帮不上忙。记得那次,我看见邻居家的小孩吃青梅,就跑回去缠着母亲也要。那时家在山上,生活条件有限,母亲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我,很是疲惫。或许是被我缠烦了,母亲拿起电话第一次冲着父亲发了火,发泄了积攒了很久的苦闷,这一幕令我自责又不知所措。
第二天,我和母亲回到家,看见门口放着一筐青绿色、水嫩的梅子。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当天打了十几个电话,托同乡买来鲜梅,又辗转找到刚好上山的车。从不求人的父亲,因为这一筐梅子,求了不少人……
那天母亲红着眼睛抱着我说:“你看,你爸多疼你。”
“那他怎么老是不回家?”我问母亲。
“爸爸爱那片林子像爱你一样,他守着‘大家’,你和妈妈一起守着咱们的‘小家’。”母亲回答。
那时我还小,不能完全理解母亲的话。
直到入队后,在中队的荣誉室里,我看到父亲浴血鏖战火魔的照片,联想起小的时候曾有一段时间,我和母亲连着几个星期都联系不到父亲。终于在一个深夜才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声音嘶哑,却平静有力。他笑着说:“一切都好,无须挂念。”
想到这里,我不禁泪目……
父亲在我的印象中,似乎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辛苦,母亲劝他趁着年轻转业回家安置工作,父亲总是笑笑,说:“趁着年轻再干几年,还有好多东西没来得及教这些新来的孩子,走,实在让人放心不下。” 没想到,父亲这一教,就是整整16年。
泛黄的照片、挺拔的樟子松、“铁哨”精神和青梅的记忆串联起来,这一刻,我终于理解了父亲。原来,这么多年,他守着的不仅是绿水青山,更是职责与信仰。
大青沟是沙漠中的一颗明珠。若你细细看去,这明珠之中,是一代代森林消防员浇灌青春与热血才闪耀出的灿烂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