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一景,是中华民族创造发明的独有工艺美术品,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传承历史。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屏风历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使居室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
屏风的历史沿革
中国的屏风文化历史非常久远,《物原》就有“禹作屏”之说。《周礼·掌次》有“设皇邸”的描写,邸是屏风早期的称谓,邸通常设在天子座后,显示天子的“九五”之尊,历代皇朝莫不如此。
屏风除了皇权的象征外,实用性和文化、艺术内涵兼备也是其一大特点。汉刘熙《释名·释床帐》谓:“屏风,言可以展障风也”。就是说屏风可以兼作挡风、间隔、遮蔽之用。可见,屏风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室内分割和室内装饰的实用性。《史记·孟尝君列传》记有“孟尝君待客座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屏风成为当时记录者的工作必须。屏风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屏风上记录的民俗民风、历史故事,使屏风具有了富贵祯祥、镇宅旺家、平和性情、江山永固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朝代更迭,带动屏风的发展,屏风的使用范围逐渐广泛。汉唐时期,大户人家凡厅堂必设屏风。屏风的作用也由遮蔽、挡风演变为绚丽多彩的室内装饰艺术品。明清时期,屏风文化达至高峰,人们今天在北京故宫、颐和园等处看到的大量屏风藏品,就是明清时期屏风中的精华。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多处对屏风的描写。如第七十一回写到贾母80大寿时贾母问: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凤姐儿道:共有16家有围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是头等的。还有大红缎子缂丝屏风“满床笏”。
在浩如烟海的史料、典籍、诗词、绘画中有很多屏风留下的痕迹。五代时期顾闳中所绘长卷《韩熙载夜宴图》,就是用屏风和床榻将画面分隔为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5个场景。由此可见屏风和艺术、文化的紧密关系。
屏风的种类
屏风的种类繁多,一般按形制、题材、材质和工艺划分的居多。古书记载的屏风种类就很丰富,汉《西京杂记》有“赵合德所居昭阳殿中设木画屏风”。《唐书》有“房玄龄集古今家诫书于屏风”。唐代诗人杜牧诗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清乾隆帝作《穿杨说》一文,对“百步穿杨”成语提出质疑,乾隆帝命工匠制作12扇折屏,亲自将全文538字用墨笔书写于屏风之上。
按形制划分,屏风有插屏(亦称座屏)、折屏(又称曲屏)、挂屏、炕屏、桌屏(亦称砚屏)。
按题材划分,屏风有历史典故、文学名著、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山水人物、龙凤花鸟,也有将书画装裱于屏面之上或在屏面上直接书法绘画的。此外还有高雅别致的博古屏风,以古香古色的器皿及精美配饰件为题材,多配以插花,别有一番书卷气,寓意“论古不外才识学,博物能通天地人”。
按材质和工艺划分,木雕屏风、绢素屏风、竹藤屏风、金属屏风、嵌珐琅屏风等等。不同工艺制作的屏风各有千秋,玉石镶嵌类层次清晰,玲珑剔透;金漆彩绘类色彩艳丽,灿如锦绣;雕填戗金类线条流畅,富丽堂皇;刻灰润彩类刀锋犀利,气韵浑厚。木雕屏风,一般以木性稳定的材质为胎骨,有些高档屏风的屏面、边框为紫檀、花梨等高档木材。
屏风作为一种灵活的空间元素、装饰元素和设计元素,具有实用和艺术欣赏两方面的功能,能通过自身形状、色彩、质地、图案等特质融于丰富多元的现代空间环境,传达着新中式的意味,演绎出中国传统文化韵味,把你带入情景之中。因此至今仍然被广泛的运用。
标签: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