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天地 | 所见——刹那之美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61 0

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可爱的儿童形象,比如清代诗人袁枚《所见》中的小牧童,他那悠闲机灵的模样,吸引着读者,把人们带进诗境中。

诗词天地 | 所见——刹那之美

诗词天地 | 所见——刹那之美

诗词大意

夏日炎炎,一个小牧童坐在老黄牛的背上,耀眼的阳光从树叶间的缝隙里倾泻而下,洒在小牧童的身上。悠闲的牧童晃着小脚丫,享受着美好的时光。他忍不住放声高歌,清脆的歌声在树林间回荡。

小牧童想必是要捕捉蝉儿吧?他忽然停止歌唱、抿紧嘴巴,下地仔细“侦查”起来,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

诗词天地 | 所见——刹那之美

诗词天地 | 所见——刹那之美

诗词亮点

这首简单易懂的小诗流传千古,到底有什么魔力呢?

《所见》这首诗最大的亮点是写出了人物刹那之美。袁枚曾说“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之心”就是一颗纯粹、质朴、可爱的童心。

正因为诗人有一颗 “赤子之心”,他才能将牧童写得那么活泼,那么动人。首句“牧童骑黄牛”,看似普通,细细品来给我们带来许多遐想,牧童是怎么骑在牛背上的呢?他是跷着脚丫子跨坐在牛背上,还是晃荡着小腿横坐在牛背上呢?

诗歌第二句“歌声振林樾”中“振林樾”三个字写得太神奇了,令我们仿佛听到他嘹亮的歌声。那歌声多么悠扬,可见牧童多么自在呀!我们通过“振林樾”三个字,还能想象牧童的神情,他是在漫不经心地给自己找点乐子,还是在手舞足蹈地试图和鸟儿相和,抑或是在摇头晃脑地自我陶醉呢?“振林樾”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正当这个牧童陶醉在自己歌声里的时候,突然声音停了。他想干什么呢?诗人猜到了,他想捕捉树上那只聒噪的蝉,从“闭口立”三个字当中,我们又能想象牧童刹那的神态。他立在哪里?是立在树下,还是摇摇晃晃立在牛背上?他会怎么捕捉呢?

所谓“刹那之美”,本诗中指牧童在那个刹那之间美好的神情、美好的动作、美好的形态。牧童的美,美在纯真、美在质朴。我们要向诗人学习,善于观察生活、观察人物,通过对刹那间动作、神情、姿态的描摹去刻画人物。

诗词天地 | 所见——刹那之美

诗人故事

袁枚家境贫寒,借书、去书铺站着看书是他年少时生活的一部分。天资聪颖的他勤学好问,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官。可是,袁枚没有按部就班地做官到老,33岁时就辞官隐退,说母亲年老体弱,他需要回家照顾。这样孝顺又勤奋的诗人不少,但袁枚的故事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呢!

他写了一本“吃货”笔记——《随园食单》,仔仔细细地描写了那个时代的数百种美味佳肴。书里囊括了天南海北的小吃、大菜、美酒、清茶,从选料到烹制,从出自何地到口味如何,他一一写来。

杭州有个人听说袁枚爱吃,便请他去品鉴自己家秘制的豆腐。那道菜中的豆腐洁白似雪,芙蓉花艳丽如霞,吃着又鲜又嫩,名为“雪霞美”,袁枚十分喜爱,他忙向主人家请教做法。主人不太愿意:“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你要是愿意为豆腐折腰,我才告诉你。”袁枚毫不犹豫离席躬身,大笑:“我今为豆腐折腰矣!”

袁枚对美食的热爱,也在《随园食单》中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无怪乎这本书到现在都大受欢迎,甚至有英、法、日等多种译本呢!

诗词天地 | 所见——刹那之美

诗词拓展

活泼有趣、惹人怜爱的儿童形象,在唐代就已进入了画家和诗人的视野,杜牧的那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同样脍炙人口。儿童浪漫自然、随性灵动的形象,配合诗人清新俏皮的语言,让诗文别有一番趣味。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白居易的《池上》好比镜头,拍摄下了这一连串场景:从小娃娃撑船进入池塘偷采白莲,到划船离开,在浮萍中只留下一道印迹。一个“偷”字巧妙地映射出小娃的动作和心理。他站在摇晃的小舟之上,会如何用力地摘下莲蓬?

为了不让别人看见,那小心翼翼的样子又可爱又惹人生笑。这诗有景有人,有动作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让娃娃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诗词天地 | 所见——刹那之美

(选自《七彩语文·习作》杂志《古诗词鉴赏》栏目)

作者:孙双金(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林 楠(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师)

栏目编辑:吴奕濛

综合整理:余璐

《七彩语文·习作》针对3-6年级在写作文方面有困难,或者是想要提升写作能力的孩子。这本杂志里,有名师指导,有同龄人佳作展示,还有丰富的写作技巧、作文范文,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写作,给孩子提供写作灵感,让孩子轻松愉快地解决写作难题哦!

标签: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