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这句诗是唐玄宗前往泰山,路经孔府时祭奠孔子所作,表达了对儒教和孔子的敬重。
孔子生前虽然栖栖遑遑,一直列国之间东奔西走,一直未能得遇明主,一身追求的克己复礼无法在战乱频发的春秋大争之世得到实现,但是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却被后世尊为礼教正统,孔府历代后人因此受到统治者的礼重。
其后,无论王朝政权如何更迭,世家大族如何在时间长河中沉浮起落,孔氏家族却千年未曾衰绝,真正做到“与国咸休”、“同天并老”。
后来孔氏家族一直传到了民国,在民国期间还发生过一件至今令人津津乐道的事情,
这件事就是孔府一个婴儿出生的时候,北洋政府派遣将军坐镇,军队驻守,在这个婴儿坠地之后,又鸣放十三发礼炮作为庆祝。
这恐怕在孔府的千年传承中都是少有的事情,那么,这位婴孩究竟是何等人物,又凭何还未降世就享受如此高规格的待遇。
其实,这一切还得从这个孩子的父亲,也就是第30代衍圣公孔令贻说起。
一、冢嗣无托
《孟子》里说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也算是所有家族的一个定例,然而,位于山东曲阜的孔氏家族却是被排除在这个定例之外的,
自汉代以来,孔氏家族就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因为孔氏家族的盛衰所体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变迁,他还起着维系礼教的作用,所以,自汉元帝加封孔子后裔为褒成君以来,后世帝王对孔府的恩封就没有停止过,北宋至和年间,孔子的后裔被封为衍圣公,从此封号就确定了下来,一直传到民国。
衍圣公的爵位传到孔令贻身上时,已经历经千年传承的孔氏家族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便是后继无人,孔令贻先后娶过两妻两妾,原配孙氏和继室陶氏都曾有过生育,但是所生孩子都是幼龄夭亡,而此时孔令贻唯一的一个子嗣便是侧室王氏肚中尚未出生的胎儿。
而且,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值壮年的孔令贻突然被患了背疽,这无疑使孔府本就严峻的继承问题雪上加霜,孔令贻自知命不久矣,他深知如果自己弃世之后,没有子嗣继承爵位,必然导致一场夺嫡风波。
然而,此时已经是民国,宣扬民主和自由的新思想传入,代表旧礼教的衍圣公家族本就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如果此时族内再因爵位之事发生内斗,恐怕招来家族倾覆之祸,为此,他不得提前谋划自己的身后之事,向时任大总统递上了一封遗呈,希望能够借助政府的力量,在自己身后保证衍圣公爵位的顺利传承。
总之,孔令贻身为衍圣公,他就承担着保全整个孔氏家族的重任,而对于孔氏家族这样一个传承千年的大家族而言,后嗣的延续无疑是头等大事,也正是基于对后嗣的重视,孔令贻才会在自知大限到来之时做这样一番谋划。
二、麟儿降生
孔令贻在递出遗呈之后,果然不久就驾鹤西去,而此时衍圣公的爵位无人继承,而孔令贻生前的侧室王氏腹中的胎儿就成了大家眼中关注的重点。
当时的中国新旧思想交替,虽然国体变更,西方思潮传入,但是在两千多年以来一直被尊奉为礼教正统的儒学思想依旧在中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力,因此,时任大总统的徐世昌再接到孔令贻的遗呈之后,也丝毫不肯怠慢,马上组织人选成立了专门的“监产委员会”。
在众人的翘首期待之下,王氏生产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徐世昌为了避免任何意外情况的发生,直接派了一支军队入驻孔府,对当天的进出人员进行严格检查,甚至,北洋政府还调来了一位将军在孔府坐镇,以保证真正的万无一失。
在经过一番折腾之后,临近中午的时候,随着一声婴啼响起,王氏终于不负众望地生下了一个儿子,孔府也迎来了新的衍圣公继承人,这个孩子被取名为孔德成,他出生之后,十三响礼炮齐发,庆祝他的降生,在他出生不到百天地时候,北洋政府就发布公文,正式令他继承衍圣公的爵位。
总之,孔德成在尚未出生之时就被给予了厚望,大家希望他能够出生继承衍圣公的爵位,希望他能够从他已经过世的父亲手中接过守卫孔氏家族的重任,但是时移世易,封建帝制已经成为了历史,衍圣公府的荣光也永远不可能再复了。
三、最后一任衍圣公
孔德成的出生虽然解决了孔府的爵位继承问题,但是外部社会对于孔氏和儒学的批判之声越来越大,这并不是凭借谁的一举之力就可以扭转的。
“五四运动”爆发了,这场以声援巴黎外交团,反抗帝国主义无理行径为开端的群众运动很快发展到了反封建的地步,而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学也在这场运动之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孔氏家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群众运动的强大压力之下,国民政府将“衍圣公”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至此,从北宋年间开始,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衍圣公”封号彻底变为了历史,孔德成也有封建社会的王公贵族变为了民国政府的文化官员。
在“衍圣公”的爵位被剥夺之后,孔德成又遇到了新的危机,这次危机使他不得不离开曲阜祖宅。“七七事变”之后,日军肆无忌惮地侵占我国领土,国军节节败退,眼看着孔府所在的曲阜也在被日本人的铁骑所侵占。
蒋介石向曲阜附近驻守的军队下了死令,在撤退之前,一定要带走孔德成,因为一旦孔子后人落入敌军手里,那么抗战局面就会相当被动,接到命名地国军军官连夜赶到孔府,向孔德成陈明厉害,孔德成虽然舍不得桑梓之地,舍不得祖宗家庙,但是在家国大义面前,他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在匆忙安置了族中事务之后,他带领夫人随国军乘车离开了曲阜。
第二天清晨,日军侵入曲阜,这块儒家文化的圣地被外族的铁骑攻陷,日本人进入曲阜之后,马上派军围住了曲阜,想要抓住孔德成,但是此时孔德成早已经坐上了火车,后来他发表了抗日宣言,用自己的号召力为民族事业做出了攻陷。
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败局已定,为了显示自身的文化正统,国民政府提前将代表儒学正统的孔德成迁往台湾,从此孔德成彻底离开了祖居之地,直到去世,都未能再回曲阜祖宅看过一眼。
总之,在时代的浪潮携裹之下,个人的命运浮沉总是显得那么无力和微小,便是孔德成也不例外,他的一生都在被局势推动着前进,最后连祖宗埋骨之地都不能回去,所幸,几十年后,他的嫡长孙再一次回到了曲阜孔府,也算是为他了却了遗愿。
结语:
孔德成的出身不是他自己选的,他人生中的几次重要决定中他也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在时代的浪潮之下,他就像是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但是,就算如此,他也还在认真履行自己作为孔府后人的责任。
他的一生之中,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传承和复兴儒学,让祖辈的事业不至于在自己手中没落,虽然现在儒学的影响完全不能与以前相提并论,但是作为孔子后裔,孔德成已经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参考资料:《少年衍圣公孔德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儒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