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简史|第二章秦汉时期美术(简答题论述题)重点知识整理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81 0

中国美术简史|第二章秦汉时期美术(简答题论述题)重点知识整理

本篇带来第二章秦汉时期美术(简答题、论述题)重点知识整理。

一、简答题

1.简述雕塑马踏匈奴。

【简析】

此题不仅要解答马踏匈奴的造型艺术风格,还要对其创作背景进行简述。

【参考答案】

马踏匈奴石雕∶为主体性雕像,以硕大的花冈岩雕出一匹战马将匈奴侵略者踏翻在地,战马矫健轩昂,庄重沉稳,踏在马下仰面朝天的匈奴侵略者手握弓箭作挣扎欲起之势。整个雕塑马腹下不作凿空处理,浑然一体,突出大的体面,加强了整体感和大型圆雕的雕塑感。作品运用象征手法,颂扬霍去病击败匈奴的历史功绩,用雄骏的战马形象颂扬主人艰苦卓绝、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艺术风格∶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艺术家充分利用石块的自然形态,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会在一起,运用纯朴的意匠稍事雕凿,就完美地体现了创作意图。塑造人物情态方面细致入微,并且在写实中已寓有夸张手法,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中国式的以少胜多、因材施雕、简洁平实的手法,具有反璞归真、降龙伏虎的艺术效果,雕塑多为团块结构,具有沉厚力量,追求的是深沉、宏大、雄伟的美学效果,与秦始皇的兵马俑相比是属于大写意手法。

创作背景:霍去病为汉武帝时名将,能征善战,英年早逝,汉武帝为表彰其卓越功勋,特赐陪葬茂陵,并“为冢像祁连山”,以独特的设计意匠和气势宏伟的石雕群建成一座纪念碑式的墓冢。

2.汉代帛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

【简析】

汉代帛画主要成就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和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帛画,分别简述其帛画题材内容及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题材内容:

“T”字形帛画1号、3号墓的内棺棺盖上,均覆盖着T字形旌幡帛画,全长2米许,构图基本相同,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上段描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象征天上境界;中段绘墓主人出行、宴飨等人间生活;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阴间)的生物。

“T”字形帛画一号墓铭旌保存得最为完整,出土时覆盖于内棺上。整幅画面呈“T”字形,全长205厘米,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向下四角缀有穗形飘带,顶部边缘裹有竹棍,两端系丝带用以悬挂,出殡时在车前举扬,具有招魂及引导死者升仙的作用。一号墓铭旌全图共分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上段天上部分正中画人首蛇身的宇宙或生命的主宰之神,两侧有仙鹤唳鸣,右角画带有金乌的太阳及扶桑树,左角画带有蟾蜍及玉兔的一弯新月,一女子飞奔向月,应为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天宫的下端有天阙,两司阍守门,又有神豹护卫,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中段人间部分画女主人的形象,她身材肥硕,衣着锦绣,神态庄重,前有人跪迎,后有侍女相随,极力渲染其作为长沙国丞相夫人的尊贵身份;

中段下部画厅堂中设案摆列鼎、壶、羽觞,两旁有人跪坐,当是向死者致祭。下端地下部分画一裸体巨人手托大地,立于两条大鱼背上,可能是传说中的地神。

铭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汉早期绘画所达到的水平。特别是天宫及地下部分,描绘了许多产生于远古的神话景象∶日月交辉、游龙盘旋、飞兽奔跃、神人形象奇异,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使我们联想到战国楚先王庙和西汉鲁灵光殿的壁画,也可与屈原诗歌《离骚》《天问》中所描述的神话做对照理解。铭旌的绘画继承了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因素,并在绘画技巧上发展得更为完美。铭旌中女主人形象与墓中女尸的年龄近似,相貌特征也有相同处。勾线劲利严谨且富有变化,在用色上使用了朱砂、石青、石绿、青黛、藤黄、蛤粉、银粉等多种颜料,绚丽鲜明,作为传统绘画中工笔重彩的技巧已大体形成。

艺术特点及处理手法上的鲜明特色:

①在构图上,通过穿璧的蛟龙,将人间、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与迎候在天门的司闾,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面的三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

②墓主画在旌幡中心部位,并且通过跪迎与随从婢仆的衬托,显示出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墓主形象或画成正侧面,或画成五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服饰皆刻画得惟妙惟肖。

③各种神禽异兽,姿态矫健活泼,奇诞夸张的造型中体现出严谨细腻的写实技巧。画法是先以淡墨起稿,然后设色,最后再墨勾轮廓线。线条类同后世所谓“高古游丝描”,细劲流畅,质朴有力。设色以平涂为主,局部辅以渲染,技法纯熟,使用的颜料以石色(矿物质)为主,有青黛、藤黄、朱砂、土红、银粉等,至今仍十分鲜艳,华丽而厚重。

3.简述秦代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

【简析】

此题须解答秦代兵马俑的地点、规模、总体艺术特点及影响意义。

【参考答案】

出土地点:1974—1976年,在秦始皇陵东垣外的临潼西杨村南边

规模:发现三座埋藏大型陶塑兵马俑的从葬坑。陶塑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军容整肃、勇于攻战的宏伟气派。

创作主题:兵马俑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在总体设计上,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

艺术成就: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历史价值: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4.请简述武梁祠石刻作品所表现出的教化意义。

【简析】

此题须对武梁祠壁画题材内容、艺术特点及成就进行简述。

【参考答案】

1.武梁祠西壁画像∶西壁画像分五层∶第一层为山墙锐顶部分,刻西王母和奇禽异兽,西王母作蓬发戴胜状,画面右方有玉兔捣药场面。第二层,自右至左(下同)刻伏羲、女娲、祝融、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桀等古代传说中的始祖及帝王图像。第三层,刻曾母投杼、闵子骞失棰、老莱子娱亲、丁兰刻木等孝子故事。第四层,刻曹沫劫齐桓公、专诸刺吴王、荆轲刺秦王等义士故事。第五层,刻车骑人物。

2.武梁祠东壁画像∶东壁画像亦分五层∶第一层山墙锐顶部分,刻东王公、仙人及奇禽异兽。第二层,刻代赵夫人、梁节姑姊、齐义继母、京师节女等列女故事。第三层,刻三州孝人、义浆羊公、魏汤、孝孙等孝子故事。第四层,刻要离刺庆忌、豫让刺裹子、聂政刺韩王、无盐丑女钟离春等义士、列女故事。第五层,刻庖厨及县功曹迎处士场面。

3.武梁祠南壁画像∶画像分四层∶第一层画像与东西两壁的第二层画像取齐,刻梁高行拒聘、鲁秋胡戏妻、鲁义姑姊、楚昭贞姜等列女故事。第二层,刻柏榆受笞、邢渠哺父、董永佣作侍父、田章孝母、朱明友悌、忠孝李善、金日殚拜谒阏氏像等孝子故事。第三层,中央刻楼宇燕居,楼上端坐一妇女,旁有持镜、捧杯、执便面的侍女四人;右方刻蔺相如奉璧于秦、范睢辱魏须贾故事;左方刻七人画像,居中三人身份高贵,其右二人作跪禀状,左二人手持便面躬身侍立,无榜题,故事不明。第四层,中央为通连第三层之楼宇下层,室内画四人,室外两侧各画一人,近年有人释此图为“楚群臣绝缨图”。两侧为向左方行进的车骑人物。武梁祠屋顶前后坡皆刻祥瑞图案。

4.武梁祠西壁画像《闵子骞失棰》画面刻画闵子骞跪地向父亲进谏的那一瞬间,其父作左手扶毂,转身以右手抚子骞脖颈状,表现了其父醒悟后愧爱交加的怜子之情。

5.武梁祠东壁《孝孙(原穀)》∶画面有老壮少三人,居中之少年作躬身收舆、回首答话状,上方榜题“孝孙”二字右上方有横列之“孝孙父”三字榜题左后上方榜题“孝孙祖父”四字。画面左上角刻画一只飞鸟。整段画像采用独幅画的形式表现,情节构图生动简洁,画面抓取原聚一边收舆、一边用犀利的答话回报其父质问的那一瞬间;背景没有刻画山石草木,仅用一只飞鸟以表示孝孙祖父已被异弃到人迹罕至的荒野;原穀在中心部位,既突出了故事的主角,又便于和祖父、父亲相互呼应。

5. 中国传统建筑中四神纹瓦当指的是哪四种动物分别具体代表哪个方位?

【简析】

四神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由这几种动物合成一组的图案。此题须解答四神纹的概念及特点。

【参考答案】

四神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由这几种动物合成一组的图案。四神纹在汉代极为流行,在铜镜、漆四神瓦当 西汉器、石刻、砖瓦等各种工艺品的装饰上,被广泛应用。汉代把四神看成与辟邪求福有关,它又表示季节和方位。青龙的方位是东,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代表冬季。这四种动物,以玄武比较奇异,它是龟和蛇的合体。汉代四神瓦当,在圆形中表现出几种动物的形象,适合圆的要求,但无拘谨之感,既生动自然,又劲健有力,是图案设计中的佳作。

6.比较秦汉雕塑的风格差异。

【简析】

此题须从“秦代陶塑兵马俑、两汉陶俑和陶塑、霍去病墓石刻群、青铜铸像”等四方面,结合具体代表作品简述其雕塑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秦代陶塑兵马俑:兵马俑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在总体设计上,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秦代青铜铸像:秦汉时代,青铜铸像亦有辉煌的创作,其形体之伟巨、设计之巧妙及工艺之精良,均超过先秦时代。秦代代表作有秦始皇陵墓西侧出土的两乘铜车马,形体为真车真马的二分之一,铸工无比精良。西汉后期的青铜雕塑,如茂陵东侧出土的鎏金铜马等。

西汉陶俑:长于刻画动态,艺术手法趋向简洁概括。西安东郊姜村白鹿原西汉陶塑侍女俑娴静俊美∶西安白家口舞女俑长袖飘拂,舞步轻盈,体态极为洒脱。济南无影山西汉墓乐舞杂伎陶俑盘,以塑造欢快热烈气氛而见称。

霍去病墓石刻群:现存的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石鱼二、野人、母牛舔犊、卧牛、人与熊、野猪、石蟾等14件,另有题铭刻石2件,全部用花岗岩雕成。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会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绝不作自然主义的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

7.简述汉代瓦当的装饰要素。

【简析】

此题须简述汉代瓦当的图案内容及装饰纹样特点。

【参考答案】

可分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等几种∶

①卷云纹。变化较多∶有的四面对称,中间以直线相隔,形成直线和曲线的对比;有的作同向旋转形。此类瓦当,富有规律的美。

②动物纹。有鹿纹、燕纹、鱼纹等。

③四神纹。也称四灵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由这几种动物合成一组的图案。四神纹在汉代极为流行,在铜镜、漆器、石刻、砖瓦等各种工艺品的装饰上,被广泛应用。汉代把四神看成与辟邪求福有关,它又表示季节和方位。青龙的方位是东,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代表冬季。这四种动物,以玄武比较奇异,它是龟和蛇的合体。汉代四神瓦当,在圆形中表现出几种动物的形象,适合圆的要求,但无拘谨之感,既生动自然,又劲健有力,是图案设计中的佳作。

④文字。大多是吉祥语。如长生一类,有“长生未央”“长生无极”。还有富贵一类,如“长乐富贵”“大吉富贵”“富贵毋央”等。这种用文字作装饰的表现方法,在汉代织锦、漆器、铜镜、铜洗等工艺中也应用较多,这是汉代装饰上较突出的一种时代特色。

8. 简述汉代铜镜的艺术特征。

【简析】

此题须简述汉铜镜的发展阶段及纹样特征。

【参考答案】

(1)西汉前期的铜镜,继承战国铜镜的传统,云雷纹地的蟠螭纹镜继续流行。有些蟠螭纹镜,花纹中出现规矩纹及四叶纹。镜铭产生,多“长相思,毋相忘,常富贵,乐未央”等吉语。西汉中叶,铜镜的形制及花纹发生显著变化∶地纹逐渐消失;三弦纹桥形小钮经过伏兽钮、蛙钮及连峰状钮之后,普遍变成半球状圆钮;花纹严格对称于镜的圆面中心,或匀称地分成四区;铭文增多。主要流行简化蟠螭纹镜、边缘有连弧纹的草叶纹镜及星云纹镜。西汉后期,铭文成为主要装饰,出现日光镜、昭明镜,还有四乳四螭镜。

(2)王莽前后,流行规矩四神镜。其钮座旁常有十二辰铭文,外圈常有“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等铭文,还有铭文字体趋向方正的宽缘昭明镜及鸟兽纹带镜。东汉初期,日光、昭明、规矩及鸟兽纹带镜继续存在,新出现的是连弧云雷纹镜。东汉中后期,镜钮变得更厚大结实,当时最流行的是蝙蝠形柿蒂纹镜、夔凤镜、兽首镜及直行铭文双兽镜,通常带有“长宜高官”或“长宜子孙,君宜高官”“位至三公”等铭文。此外,从东汉中期起,新出现浮雕式花纹的方格环状乳神兽镜,传世者有“元兴元年”及“永康元年”等纪年铭。浙江绍兴是东汉后期最重要的铜镜制造中心,该地铸造重列神兽镜和画像镜,标志着铜镜纹饰的新发展,前者以东王公、西王母等神像和龙、虎等兽形为主纹,后者除神、兽形象外,还有车马、歌舞、历史人物及传说故事等浮雕图像。

9.请简述秦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秦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 一部分陪葬坑。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其艺术特色是:

(1) 总体布局上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2) 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 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3) 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 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

(4) 妆彩粉饰,俑最初是着色的,如铠甲俑身穿绿色或红色短袄,领15袖口镶紫色或粉蓝色花边,深蓝色短裤,黑鞋,显得人物形象丰富 多彩。

(5) 绘塑结合,如马嘴和鼻孔塑得较小,但绘上红舌、白齿和肉红色的鼻孔后,呈现出张口嘶鸣的效果。这种设色方法使军阵的气氛显得热烈又雄壮。

10.“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

“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是指因材施艺,较多地保留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作细致刻画。循石造型是西汉大型石雕风格上的共同点,它是一定美学趣味的产物,因为当时就有很多种手段可以制造出较为精细的雕像,而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显然更有利于表现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其代表作品是霍去病墓石雕。

二、论述题

1. 论述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简析】

此题须从西汉晚期画像石、东汉前期画像石、东汉后期画像石、西汉初期画像砖、西汉中后期画像砖、东汉画像砖等六个方面,举例论述不同时期画像石、画像砖的题材内容及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西汉初期画像砖:今藏陕西博物馆的一块侍卫瑞壁纹模印画像空心砖,约属西汉初期物,砖面中央为铺首图案,左右两侧印着亭阙侍卫及绶带瑞壁,侍卫作双手捧盾状,状貌颇威武;上下边框部位,印着鱼龙嬉戏及菱格纹图案。

西汉中后期画像砖:河南洛阳邙山南麓西汉中后期墓出土的模印画像空心砖,多数采用阳模,印成的画像多呈凹陷的阴线;少量使用阴模,画像线条鼓凸。画像题材有执戈门吏、持戟武士、迎宾拜谒、骑士射猎、驯马、驯虎、扶桑、珠树、大雁、大犬、朱雀、玄鹤、门阙、铺首、几何纹花边等。综观洛阳西汉画像砖,以线条简洁有力、形象生动传神而著称。

东汉画像砖: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砖,皆为实心的方砖(40×40厘米)或长方砖(46×27 厘米左右),画面一次模印而成,构图完整生动,与陕西、河南一带多模印成的汉画像砖大异其趣。四川画像砖在题材内容方面也独树一帜,除少量神话内容(如西王母、伏羲女娲、日月神、仙人戏鹿等)之外,绝大部分刻画现实生活,其中既有表现墓主生前社会地位的门阙仪卫、车马出行、经师讲学、宴饮观舞等场面,也有若干反映封建庄园经济农副业生产活动及集市贸易活动的画面,风格清新隽永,乡土气息特别浓郁。代表作有弋射收获画像砖、荷塘渔猎画像砖、播种画像砖、盐井画像砖、桐园画像砖、市井画像砖、伍佰画像砖、车骑过桥及宴饮观舞画像砖等。

2.说明霍去病墓墓刻创作年代、主题思想、造型艺术特点、历史意义。

【简析】

此题须对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背景、类型、石雕特点、艺术风格等内容展开论述。

【参考答案】

创作年代:汉代

主题思想:霍去病为汉武帝时名将,能征善战,英年早逝,汉武帝为表彰其卓越功勋,特赐陪葬茂陵,并“为冢像祁连山”,以独特的设计意匠和气势宏伟的石雕群建成一座纪念碑式的墓冢。

造型艺术特点:现存的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石鱼二、野人、母牛舔犊、卧牛、人与熊、野猪、石蟾等14件,另有题铭刻石2件,全部用花岗岩雕成。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会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绝不作自然主义的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

历史意义:霍去病墓石雕群为汉代陵墓雕刻中最杰出的作品。

3.分析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代霍去病墓前石刻艺术的异同。

【简析】

此题须分别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及意义、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意义及成就展开论述。

【参考答案】

霍去病墓石雕群:

造型艺术特点:现存的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石鱼二、野人、母牛舔犊、卧牛、人与熊、野猪、石蟾等14件,另有题铭刻石2件,全部用花岗岩雕成。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会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绝不作自然主义的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

历史意义:霍去病墓石雕群为汉代陵墓雕刻中最杰出的作品。

秦始皇兵马俑:

创作主题:兵马俑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在总体设计上,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

艺术成就: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历史价值: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4.论述汉代铜灯的分类及艺术特色。

【简析】

汉代铜灯的种类有盘灯、虹管灯、筒灯、行灯、吊灯。此题须举例代表作品论述汉代铜灯的器型及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种类:汉代铜灯的种类有盘灯、虹管灯、筒灯、行灯、吊灯。

代表作品:西汉时期,铜灯代表作品有龙形灯、朱雀灯等。封建贵族不仅把铜灯用作照明的实用工具,同时也把它视作重要的案头实用雕塑品,其中鎏金的“长信宫灯”形体精美,构造巧妙,捧灯宫女作跪地侍奉状,人物性格鲜明,是工艺雕塑的典范。东汉的铜牛灯、青铜辟邪灯等是此期的杰作。

长信宫灯是汉代鎏金铜灯的杰作,出土于河北满城窦绾墓,因灯上刻有“长信”铭文,故名“长信宫灯”。铜灯构造精美,各个组成部分均可拆卸。捧灯之宫女作跪地侍奉状,人物性格鲜明人像中空,可以容纳烟垢,手臂作烟道;灯罩可以活动以调节亮度与方向。长信宫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是汉代青铜雕塑工艺的典范。

5.结合历史故事画《荆轲刺秦王》简述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的艺术特色。

【简析】

此题中的历史故事画《荆轲刺秦王》只是作为实例引题,实际考查的是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的艺术特点,须从武梁祠的东壁、西壁、南壁三方面,分别论述壁画像的题材内容及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荆轲刺秦王》

描写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燕国贵族做最后的挣扎,但因其国小力单,靠兵力已无法抵挡秦兵,就收买刺客荆轲赴秦,借献地图和樊于期将军头之机,藏匕首于地图中,当秦王打开地图时,图穷而匕首见,荆轲执而刺之,但未刺中,只割掉了秦王的衣袖。秦王环柱而走,在御医的帮助下,秦王得以拔剑砍断荆轲的腿,荆轲再无法追杀秦王,只得将手中的匕首掷向秦王,亦未中。画面描写的是秦王环柱而走,荆轲被一人抱住,他孤注一掷的匕首穿透了殿柱。与荆轲同来的秦武阳趴在地上发抖。整个画面气氛十分紧张,人都被做了夸张处理。

山东嘉祥武氏祠

画像石的艺术特色∶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武宅山村西北,包括武梁、武荣、武班、武开明(已残)四个石室及两个石阙,为汉代画像石的典型代表。

1.武梁祠西壁画像∶西壁画像分五层∶第一层为山墙锐顶部分,刻西王母和奇禽异兽,西王母作蓬发戴胜状,画面右方有玉兔捣药场面。第二层,自右至左(下同)刻伏羲、女娲、祝融、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桀等古代传说中的始祖及帝王图像。第三层,刻曾母投杼、闵子骞失棰、老莱子娱亲、丁兰刻木等孝子故事。第四层,刻曹沫劫齐桓公、专诸刺吴王、荆轲刺秦王等义士故事。第五层,刻车骑人物。

2.武梁祠东壁画像∶东壁画像亦分五层∶第一层山墙锐顶部分,刻东王公、仙人及奇禽异兽。第二层,刻代赵夫人、梁节姑姊、齐义继母、京师节女等列女故事。第三层,刻三州孝人、义浆羊公、魏汤、孝孙等孝子故事。第四层,刻要离刺庆忌、豫让刺裹子、聂政刺韩王、无盐丑女钟离春等义士、列女故事。第五层,刻庖厨及县功曹迎处士场面。

3.武梁祠南壁画像∶画像分四层∶第一层画像与东西两壁的第二层画像取齐,刻梁高行拒聘、鲁秋胡戏妻、鲁义姑姊、楚昭贞姜等列女故事。第二层,刻柏榆受笞、邢渠哺父、董永佣作侍父、田章孝母、朱明友悌、忠孝李善、金日殚拜谒阏氏像等孝子故事。第三层,中央刻楼宇燕居,楼上端坐一妇女,旁有持镜、捧杯、执便面的侍女四人;右方刻蔺相如奉璧于秦、范睢辱魏须贾故事;左方刻七人画像,居中三人身份高贵,其右二人作跪禀状,左二人手持便面躬身侍立,无榜题,故事不明。第四层,中央为通连第三层之楼宇下层,室内画四人,室外两侧各画一人,近年有人释此图为“楚群臣绝缨图”。两侧为向左方行进的车骑人物。武梁祠屋顶前后坡皆刻祥瑞图案。

4.武梁祠西壁画像《闵子骞失棰》:画面刻画闵子骞跪地向父亲进谏的那一瞬间,其父作左手扶毂,转身以右手抚子骞脖颈状,表现了其父醒悟后愧爱交加的怜子之情。

5.武梁祠东壁《孝孙(原穀)》∶画面有老壮少三人,居中之少年作躬身收舆、回首答话状,上方榜题“孝孙”二字右上方有横列之“孝孙父”三字榜题左后上方榜题“孝孙祖父”四字。画面左上角刻画一只飞鸟。整段画像采用独幅画的形式表现,情节构图生动简洁,画面抓取原聚一边收舆、一边用犀利的答话回报其父质问的那一瞬间;背景没有刻画山石草木,仅用一只飞鸟以表示孝孙祖父已被异弃到人迹罕至的荒野;原穀在中心部位,既突出了故事的主角,又便于和祖父、父亲相互呼应。

6.论述汉代墓室壁画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代表作是什么?

【简析】

此题须从西汉前期、西汉后期、东汉前期、东汉后期等四个方面,分别举例具体墓室壁画代表作,论述其在风格上的特点及汉代绘画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西汉前期:代表“凿山为室”的山崖石室墓壁画,鲜明地体现出升仙的主题。河南永城柿园梁王墓主室顶部及西、南壁,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等方位神,以及灵芝、荷花、云朵、菱形等图案形态矫健,色彩绚丽,十分壮观。

西汉后期:洛阳发现的四座,皆用大型空心砖和小砖混合构筑而成,卜千秋墓、浅井头墓及烧沟61号墓皆坐西朝东,平面略呈“六”字形,壁画绘于空心砖构筑的主室脊顶、门额、后壁或隔墙上,题材有日月星象、御龙升天、驱鬼逐疫及历史故事等。代表作:洛阳卜千秋墓。

东汉前期:在河南洛阳邙山与金谷园、山东梁山后银山、辽宁金县营城子等地共发现四座。壁画题材沿袭西汉晚期以来的传统,仍以日月天象、四神、祝祷升天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出现门卒属吏、车骑出行、男墓主家居宴饮等新内容,生活气息明显增强。代表作:辽宁金县营城子前牧城驿的东汉砖券壁画墓。

东汉后期:大型多室墓颇流行,反映了封建贵族生前拥有“连栋数百”的情景。壁画题材主要是标榜墓主人生前地位的属吏与出行车马仪卫,有的还画出幕府官邸。燕居场面通常以墓主夫妇并坐宴饮、观赏乐舞的形式出现,还有描绘庄园坞壁的农牧生产,标榜封建道德的圣贤、孝子、烈女、义士等历史故事画,艺术水平十分出色。日月天象及神禽瑞兽已退居次要地位。代表作: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

风格上的特点及汉代绘画艺术成就:

(1)表现墓主身份、经历和尘世享乐的众多仪卫属吏、官署幕府、庄园田宅、家居饮宴、乐舞百戏等现实生活内容逐渐成为主要题材,而神话与升仙内容则相应减少,这反映了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与豪强地主势力的高涨。

(2)技法更趋多样,勾勒、平涂、晕染等方法都使用到了,还采用了近于后世的没骨法和大笔涂刷写意的画法,并试图表现对象的凹凸感。

(3)色彩较为丰富复杂,使用了朱、绿、黄、橙、紫等色调的矿物质颜料,能经久不变。

(4)线条的表现力明显提高,人物的身份、性格刻画受到重视,人物形象大多生动传神。

(5)构图上摆脱了春秋晚期以来呆板的图案式横向排列的方式,注意到了比例和透视关系,并表现出掌握这种关系的一定能力。

标志着人物画发展的新水平,是三国两晋至隋唐时期中国人物画大发展的前奏,并拓展了人物画以外的表现领域,如对野外环境的表现开了山水画之先声。

7.山东是汉代画像石的重要出土地,请举三个例子说明其发展。

【简析】

山东画像石中著名的有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汶上新莽画像石、长清孝堂山石祠和嘉祥武氏石祠等。此题须对其作品描述、艺术特点及成就进行论述。

【参考答案】

凤凰刻石:位于山东省沂南县铜井镇三山沟村,亦称鲍宅山凤凰刻石。系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雕刻技法为在原生糙砂石面上施阴线刻,构图简单疏朗,显示出古朴、简洁的原始趣味,大胆运用艺术夸张,突出凤凰的高冠、大尾、长腿。所刻文字为带有汉简意味的隶体,以粗犷简练为本,依形写神为旨,大朴不雕而又精妙有姿来评价此刻石当为不过。

汶上新莽画像石:长清孝堂山石祠:位于山东济南长清区孝里镇孝堂山上,是墓前石祠内壁上所刻的画像。孝堂山石祠为一单檐悬山顶建筑,面阔两间,画像刻于石祠内东西北三壁及三角石梁的两侧。北壁画像分上下两层。上层刻王者出行图,包括两两相对的导骑、鼓乐车、二马所驾之车及题有“大王车”的四马盖车等。下层刻三座双层单檐庑殿顶式建筑和一对双层阙。建筑物内有朝拜参谒图像。东壁上部为伏羲与东王公等神话人物。其下为轺车骑乘以及二人骑骆驼和三人骑象图,再下为周公辅成王等历史故事,最下层为庖厨、舞乐、杂技、车猎等内容。西壁上部刻西王母、女娲、贯胸国人等神话传说人物。其下是两列车骑出行图和历史人物,再下为战争图,及胡王献俘图。石梁东侧刻泗水捞鼎图,西侧为桥上坠车图,石梁底刻日月星辰图像。画像采用阴线刻及凹面线刻,线条遒劲而工整简练,风格质朴单纯。画面情节较完整,人物形象以侧面为主,诸物像呈正视平列安排,虽较原始和简朴,但在人物众多、场面浩大的战争、出行等描绘中仍显示一定艺术水平,是研究早期绘画、画像石的重要遗存。

嘉祥武氏石祠: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武宅山村西北,包括武梁、武荣、武班、武开明(已残)四个石室及两个石阙,为汉代画像石的典型代表。武氏祠为汉代祠堂和墓地,位于嘉祥县纸坊镇武翟山村北,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取材广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武氏祠汉画像石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汉画像石群。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

8.试论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内容有历史人物、神仙故事、孝子烈女等。画像石 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顶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根据现有资料,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武帝时期;新莽时期有所发展;东汉时期蓬勃发展。其艺术特色是:

(1) 构图方式

汉画像石构图富于变化,采用空间透视法。使用了散点透视构图法和焦点透视构图法两种空间透视构图方法。

(2) 形象塑造

汉画像石的形象塑造兼具绘画与雕刻两种造型形式,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的特点。

(3) 雕刻技法

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 单线阴刻。图像和石面在同一平面,接近于白描绘画效果。

② 减地平雕。图像轮廓线外的空间减去一层,图像突起拓出,近于剪纸效果。

③ 减地平雕兼阴线。平面突起的形象以阴刻线条来表现细部。

④ 减地浮雕。形象细部虽然不作具体刻划,但形呈弧面突起,属于弧面线浮雕性质。

⑤ 沉雕。刻法和上述减地法相反,形象凹入平面以下,略现起伏,呈低于石面的薄肉雕,这种形式后世木雕艺人名之为沉雕。

(4) 表现形式

汉画像石的表现形式分为阴刻和阳刻两大主类。其作品在结构、造型、线条运用上均达到了朴质雄劲的境界。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 石墓画像等。

(5) 艺术表现

汉画像石并没有将死亡描绘得凄凄惨惨、悲悲切切,而是充满了对未来、对生命的乐观与渴望。就这一点来说,汉画像石称得上是古典现 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

(6) 后世影响

对北朝、隋唐时期的石刻线画产生了一定影响。

标签: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