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以器物命名的效应、定律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38 0

沈子友(心系远山)

那些以器物命名的效应、定律

那些以器物命名的效应、定律

效应、定律,是人们在有限的环境下,通过对相关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总结,所发现的一些因素和一些结果而构成的一种因果关系,它是一种规律,也是一种智慧。

这些效益、定律,有的以人物,有的以动物、植物,有的以器物命名。下面,收集、整理的就是一些以器物命名的:

手表定律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发现,当一个人有一只手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几分,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以上时,却无法确定。因为两只手表不但不能告诉人们准确的时间,反而会造成混乱,以致失去对准确时间的判断和信心。

这个时候,人们要做的就是要扔掉一块,而选择留下比较信赖的一块,才能保证对时间的准确判断。

手表定律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定两个目标。否则你将无从下手,无所适从。

另一层含义就是,每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入混乱。

那些以器物命名的效应、定律

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的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优劣不齐,而劣质部分又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最短的木板”是有用的组成部分,不过比其他部分差一些,你不能当烂苹果扔掉。强弱只是相对而言,无法消除。问题在于你容忍这弱点到什么程度。如果它严重到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就不得不有所动作。

木桶效应也称“短板效应”,它告诉我们的,首先就是补短板。这基于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木板都足够高,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桶壁上的木板有一块不够高,木桶盛的水就一定不是满的。

那些以器物命名的效应、定律

破窗效应

开始,源自犯罪学的一个理论。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破窗不及时修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被及时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及清除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这些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张。如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玻璃”,就可能会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后来,破窗理论又衍生出一种经济学上的效应:

窗户被打破,对屋主人而言是坏事,但在修复窗户的过程中,还会连带地产生积极的经济效应。

那些以器物命名的效应、定律

鸟笼效应

这是由一个心理学故事引出的效应。

甲对乙说:“如果我送你一只鸟笼,并且挂在你家中最显眼的地方,我保证你过不了多久就会买一只鸟回来”。

乙不以然地说:“养只鸟多麻烦啊,我是不会做这种傻事的”。

于是甲就去买了一只漂亮的鸟笼挂在乙的家中。接下来,只要有人看见那只鸟笼,就会问乙:“你的鸟什么时候死的,为什么死了啊?”不管乙怎么解释,客人还是很奇怪,如果不养鸟,挂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人们开始怀疑乙的脑子是不是出了问题。乙只好买了一只鸟放进鸟笼里,这样比无休止地向大家解释要简单得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挂一个鸟笼在房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种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这种被别人用习惯思维的逻辑推理误解,并且最终屈服于强大的惯性思维的事情,生活中并不少见。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不要限制自己的思维,更不要在传统目光的审视下止步不前。敢于挂出一只空鸟笼并能够自然地坚持下去的人,才是有创见、有魄力、有主张的人。

那些以器物命名的效应、定律

晕轮效应

是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指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往往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特点和品质的正确了解,以至形成错觉的现象。

晕轮效应,除了与人们掌握对方的信息太少有关外,主要还是个人主观推断的泛化、扩张和定势的结果。它往往形成人的成见或偏见,产生不良的后果。

标签效应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或名称贴上标签时,往往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相一致。这种现象是因贴上标签后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心理专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专家在招募的一些行为不良、纪律涣散、不听指挥的新兵中,做了如下实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英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真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标签效应”。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2022.10.10整理于泉城济南

那些以器物命名的效应、定律

作者:沈子友(心系远山),山东莒县人,1970年11月入伍,1984年1月军转工,中铁14局退休。

编辑:李勋修 常显云《青烟威文学》编辑部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