溟瞾影视馆执笔原创:
偶像谍战剧《伪装者》之所以能够大受欢迎,是因为该剧始终把"谍战"摆在第一位,"偶像"仅作为元素点缀剧中。但在当下的市场中,不论是之前收视成绩相当不错的《麻雀》,或是近来收视率节节攀登的《秋蝉》,其设计路线几乎与《伪装者》南辕北辙,这也就是《麻雀》与《秋蝉》口碑不好的原因了。
不讲究"谍战"的偶像谍战剧,本质上仍是偶像剧
传统谍战剧模式化的设定、套路化的情节,以及毫无紧张、刺激感的镜头语言、剪辑水准,还有主要演员对角色的把控不到火候,只能感慨《秋蝉》前几集的品质相当差劲。可以大胆推测,或许这部已经积压三年之久的"老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任嘉伦积累的足够高的人气,才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在笔者的印象中,上一部值得从头追到尾的偶像谍战剧还是15年的《伪装者》。该剧多日霸占收视榜单第一名,在国产剧市场上激起了不小的水花,豆瓣评分足有8.5也说明该剧的质量很有保障,最后还斩获了多个影视节的数十项奖项。从各个方面来看,《伪装者》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年度谍战大剧。虽仍然保留着"偶像剧"的外壳,但在内核上却也不输给《潜伏》《黎明之前》这类高质量谍战正剧。
《伪装者》爆火之后,先后有李易峰的《麻雀》、陈学冬的《解密》、张若昀的《惊蛰》也打着偶像谍战剧的旗号热火开播,但不论是在代表观众缘的收视率,还是代表质量的豆瓣评分上,后者们都难与《伪装者》相提并论。深究其原因,《麻雀》《解密》《惊蛰》的"谍战"只是元素,偶像才是表现重点,演员演技不扎实、情节漏洞百出,实在难以让观众认同它们是一部正经谍战剧。
援引网易的评价:
一直说着偶像融合抗战,拍来拍去也无非是放个偶像演员来演共产党,整个气场都和剧集格格不入,换几套衣服就叫时尚,弄个前卫点的发型就叫fashion,但究其根本,偶像还是偶像,抗战还是抗战,观众既不会因为偶像去热血抗战,也不会因为抗战而痴迷偶像。但是,《伪装者》却做到了,什么是偶像抗战剧,这就是,最终,都是靠演技说话,或者说最终都是靠诚意说话。
而此次的《秋蝉》,显然是相似于《麻雀》之流,除了限制于传统谍战剧模式化的设定,在具体情节上也是漏洞频频。谍战戏份相当儿戏,还搞了一出近来市场上相当"流行"的CP配,很显然,这是一部粉丝向十足的偶像剧。
那么《秋蝉》到底是缺了什么,而不至于是一部合格的偶像谍战剧呢?
偶像谍战剧刚需之一:演技
自出道以来,同多数青年演员一样,在任嘉伦表演履历中,几乎没有主流表演奖项的获奖或提名,也就是说他的表演谈不上存在什么特别的闪光点,但同时也很少听说他在哪一部剧中演技被抨击。从《大唐荣耀》到《锦衣之下》,在这类古装偶像剧中,任嘉伦的表演还是能够令人满意的。
但《秋蝉》毕竟是谍战剧,即便是偶像谍战剧,也绝对与"严肃"二字脱不开关系。
国产谍战剧在质量上的两座大山,《潜伏》与《黎明之前》的两位主演孙红雷、吴秀波,二人本就是出演正剧出身,表演履历又相当丰富,对人物心理一丝一毫的变化,都能够用润物细无声的演技让观众在沉浸中深刻地感受到。
任嘉伦作为偶像派演员,演技值得肯定,可在基调严肃的谍战剧里,这样的演技就不足够了。主要角色大都是在"潜伏"的状态下长期隐忍,整个过程可谓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故,会对于演员的微表情、细微动作有较高要求,多数情况下需要乱中求稳、考验张力,少数时间则会考验演员的爆发力。
这类角色的确不好演,毕竟大多数情况是要在平稳中用别人难以察觉到的微表情、细微动作来表达内心情绪的翻江倒海,这一点孙红雷、吴秀波能做到,而任嘉伦限于戏路不宽、表演经验也差前辈一些,稍显不足。同样,饰演宫本仓野的李亭哲也没有表现出这类"深城府"角色的层次性。
至于刘欢(饰池城),早前在《虎啸龙吟》中的表演就令人印象深刻,收放自如、千面万化。开场,与他有着深刻情谊的同志就死在他的面前,而他与此人助手交接的时候,在表达那份悲情的时候,相当克制,却能明确地传达出痛不欲生的情绪来。
不过也得看见,前两者使用了配音演员,虽然音色上更加雄浑,可在嘴型上明显有些出戏,这也是限制演技的原因之一。
配音限制演技水准,但并不意味着全都是配音的锅,毕竟在剧中张涵予老师也使用了配音,但自身的演技过硬、气质契合,塑造的形象相当有味儿。
偶像谍战剧刚需之二:明快的节奏
为什么说注水的谍战剧(可以延伸到所有剧集)不好看呢?这类题材的影视剧,特别需要一个个情节爆点来支撑剧情推进,但在抛出情节爆点之前,需要积累足够的信息量,得让观众理解、认同这个爆点。而没有足够的情节爆点,很难调动观众的肾上腺素以及激起共鸣。
《秋蝉》首集,多名角色就慷慨就义,试图给主角营造出一个相对"孤僻"的社会环境。很多人会觉得该剧节奏够快,但笔者认为这只是编剧的一厢情愿,这种不给出足够的预设信息量,而进行的单纯情节爆点堆砌,快的不是节奏,只是进度条而已。
以张涵予饰演的檀香为例,在其慷慨赴死之前只是简单交代了他的身份、与叶冲的关系,并没有展现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性格、心理刻画几乎不存在,那么这样一个人物经过激烈枪战从容赴死,又如何能给观众以代入感、引起共鸣呢?这种为打而打、为死而死,却不顾忌观众带入感的情节,即便节奏再好,也很难产生"爆点"效果。
可以这么认为,《秋蝉》试图创造明快的节奏,但在此过程却忽视了观众的体验感(压迫感、刺激感),另外,由于交代的信息量有限,甚至有可能导致更多的情节漏洞。
偶像谍战剧刚需之三:新鲜的模式设定
《潜伏》已经过去十余年了,十余年间多数谍战剧仍然照搬该剧的模式设定:在敌对阵营的卧底行动,先一步步摆除指控、成为骨干,后或以生命为代价挫败敌人的重大阴谋。《麻雀》《渗透》《惊蛰》,哪一个不是呢?即便是像《黎明之前》那样情节细致严谨,也不过是在旧的形式下创造优秀内容。
这些年,笔者印象里,还是雷佳音、陈数的《和平饭店》令人难忘。需要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饭店)与敌人斗智斗勇,男主角也不是简单的潜伏人员,而是误入"虎穴"的生瓜蛋子,因此主角的成长过程除了有代入感,也相当清楚得当。虽然难与《潜伏》相提并论,但该剧所创造的新鲜的模式设定俨然已经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谍战剧毕竟特殊,因为总是离不开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窃取物品这一项,在类型风格上很难说转变为喜剧,也不可能彻底成为满娱乐属性的剧集,所以在模式设定上的创新就显得难能可贵。可《秋蝉》没能做到这一点,甚至于在剧情细节上也难以令人满意。
《秋蝉》不尽如人意,核心在于编剧
对谍战剧来说,演员班底固然重要,可剧作的核心与灵魂绝对是编剧。敌对阵营之间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都需要剧本有足够的冲突爆点,这样不论是考验张力还是爆发力,演员才能有发挥的余地。
有好的剧本,即使演员略差,那种斗争的紧张、刺激感仍然存在,只是会少一些真挚的情感;但要是剧本砸了,这出敌我双方的对抗大戏就真成了"菜鸡互啄"。
总而言之,《秋蝉》质量不佳演员是逃不了干系的,但更应负责任的当是编剧与导演团队。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