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43 0

在近几年的国庆长假中,都会出现一个“我和”系列。这种电影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实现了理想的票房。这种集锦化、多元化、平民化的主旋律电影逐渐成为国庆档的主流。那么,《我和我的祖国》拍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今天白羽就跟大家聊一聊。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一、最有历史感的《前夜》

在《我和我的祖国》第一个镜头就交待,又捣毁了一个特务窝点,这也是当年严峻情况的真实写照。当时新中国未来的公安部长罗瑞卿,组建了一支人数600人的“便衣警察大队”,分散至北平城各个区域,粉碎了敌特对开国大典的各种破坏行动。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现在看这些被破获的未逐案例,简直触目惊心。9月14日,便衣大队抓获一个乔装成菜农的特务吴瑞金,他当时身上携带定时炸弹,准备炸毁亚洲饭店;

电影中也明确提到:就连聂老总的墨绿色皮尔卡都被放了黑枪。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在开国大典的前几个月内,罗瑞卿率领的公安队伍通过拉网式清理,先后捕获国民党潜伏特务3000多名,缴获大量枪支弹药。

在《我和我的祖国》的七部短片中,最有历史感的就是管虎执导的《前夜》。导演们分领任务时,管虎还在美国拍戏,留给他的只有这个“挑剩下”的故事——因为难度最大,管虎拿到题目其实只有四个字“开国大典”,根本没有副本和方向。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如何怎么达到总导演陈凯歌的要求“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撞”?管虎团队最后挑中了开国大典时,站在主席身后的工程师林治远的故事。

《前夜》将林治远的经历,浓缩到一个晚上,用了好莱坞式的“三分钟营救”、倒计时的时间提示,来营造悬念、控制节奏,使得故事可看性很强。

这部短片规模大,外景全做特效,动用的人很多,管虎的场面调度运用的非常娴熟。片中林治远们用1比3的模型做实验,是剧本的创作;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但正如片中林治远所说,“二十八年革命,两千万人牺牲,换来的红旗,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太多的劳动人民为了开国大典顺利举办,排除万难,弹精竭虑。电影把林治远的难题,改为旗杆顶一颗阻断球锈坏了,需要用几样罕见的金属材料;从而引出令人泪奔的一刻:络绎不绝的群众在半夜赶来,每个人都带来了家中仅有的金属器物,从烟袋锅子、勺子、油灯到长命锁、金条,五花八门。

此刻,每个人都怀着真切的爱国之情,想为开国大典尽绵薄之力。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根据史料记载:林治远为国旗自动设计升降装置时,煞费苦心。这项在现代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自动化技术,在当时的全中国确实没有多少人掌握。他和梁昌寿同志反反复复试验了多次,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于是他们在9月下旬拆除了旗杆周围的脚手架。

谁也没想到的是,就在开国大典的前一天,两人进行最后一次试验,好巧不巧就在此时出了故障,红旗升到旗杆顶部后,马达继续运转,直接把试验用的旗子绞到滑轮里。

建设局长赵鹏飞(胡军饰演)调来了消防队的云梯,还差几米够不到。最后,还是由棚彩工兄弟穿着特制的铁鞋,冒险爬到旗顶把试验旗取下来。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林、梁二人立即着手排查,一直忙到10月1日凌晨,才确认没有任何问题。

为了防止意外,梁昌寿守候在旗杆下,如果万一毛主席按动电钮后国旗到顶还不停,他就立即切断电源。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时,马上就要升国旗了,站在一旁的林治远,悄声对主席说,把电钮向右拧一下即可,这个瞬间被抓拍到,永久留存了下来。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二、《相遇》给奉献者的挽歌

据说在导演组分故事的时候,陈凯歌最看好的就是《相遇》。因为这样的场景曾经出现在他儿时的记忆中,于是这段记忆也随之出现在了这部短片中。《相遇》最终由擅长爱情片的导演张一白接手,也就是《功夫》中那位抬头看天,埋头数钱的“光明顶”。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相遇》以青春之歌作为开头,又以青春之歌作为结尾。影片中,张译饰演的高远几乎没有台词,在全程戴口罩的情景下,观众只能通过眼神来阅读人物的内心波动。他将那种惊喜而又压抑,深情而又愧疚,悲伤而又痛苦,无奈而又哀伤的处境演绎地极为动人。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在方敏絮絮叨叨的讲述中,我们完全沉浸在这对恋人,相识、相恋、相知,唯独不能相认的情绪中。

就在高远情绪激动,即将在心爱的人面前摘下口罩的一瞬间,车停了,手也停了。

公交车外忽然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原来人们庆祝的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高远情不自禁地跑下车去,那种激动、欣慰、自豪难以言表。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高远又一次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他深知自己是将死之人,这一次的不期而遇,就是两人永远的诀别。他想解释,想诉说、想表白,千言万语都化为了克制无言。

一旦许国,不问牺牲。

那只伸向爱人的手停在半空,一转身,就是爱隔山河,天人永隔。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相遇》的主人公高远没有具体的人物原型,但他又是千千万万为中国原子弹科研工作贡献出青春和生命的英雄缩影。

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次氢弹投放实验时,因为降落伞原因摔在地上没有爆炸,基地派出了100多名防化士兵,找到了弹体残骸。邓稼先按捺不住心情,坚持赶往爆炸核心区。他甚至直接跳入弹坑,把破裂的氢弹捧在手里研究确认,最后发现是降落伞的问题,氢弹本身设计无误。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邓稼先的夫人许希鹿女士立即让他做了全身体检,结果查出邓稼先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骨髓里早已被放射物入侵。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追授已去世的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藏、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太多的科学家隐藏几十年的身份,到这一天才真正解密。除了科研人员,原子弹试验场上还有万名将士忙碌的身影,正是无名英雄们的默默付出,才有新中国一步步强大。

以身许国的光荣,永载史册。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三、共同的历史记忆

导演黄建新是该片的总监制,他曾经介绍,在《我和我的祖国》拍摄之前,团队曾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来确定哪些事必须拍的历史瞬间。最后,大致确定了20个,再慢慢筛查选题。在时间线上差不多10年一个事件,用7个故事串联出新中国70年的历史。

《相遇》的最后一幕是1981年方敏从新闻中看到国家表彰高远们的消息,不禁暗自流泪。接下来的就是1984,上海胡同里男女老幼收看女排《夺冠》。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夺冠》设置了一个两难的局面,胡同里几十号人都指望小男孩冬冬家唯一一台电视机直播奥运女排决赛,情窦初开的冬冬要跟心仪的女孩告别。

电视机里是顽强不屈的女排精神,电视机外是冬冬为了让邻居们见证女排辉煌战绩的顽强不屈;

一边是热火朝天的直播,一边是抓耳挠腮的离别;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冬冬在32位电子游戏音效的背景音乐下,不断地“闯关升级”,在最后一次“闯关”时,小男孩的背后挂住了一条晾晒的床单,当他挺起胸膛手扶天线,与女排夺冠后身披国旗是相同的道理。

这就是:女排精神,全民寄托,爱国之情,融入生活。

导演徐峥用喜剧的手法,真正做到了用小切口,小人物,小小孩的悲喜,来展现大背景,大时代,大历史。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前夜》与《回归》其实都是同样的选题,都在讲神奇,都是临危不乱,强调时间上不差毫厘。从1949到1997,两个升旗仪式从不同的角度见证了中国的强大。

《北京你好》描写的是出租车司机与时代的共情。全片没有一个正面展示北京奥运会的镜头,但是它就像轻触了每一个中国人脑海中的开关,对于祖国的自豪与热爱,已经融入每一帧记忆的画面。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何以让人感动泪目?

回顾新中国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千万普通人添砖加瓦的丰碑。见证历史的是群众,推动历史的是英雄。国家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宽泛的词语,而是一种用时代记忆和历史瞬间交织铺陈的真情实感。这些生动的细节,这些折射广阔生活的画面,将会成为我们这一代最真实的影像记忆,烙印在灵魂深处,一刻也不能分割。

#我为祖国喝彩#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