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一介平民木匠,如何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38 0

墨子虽然是农民出身,但作为的哲学家,他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学术之集大成者为《墨子》,约成书于公元前四世纪,其在哲学、社会学等方面,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且以兼爱、非攻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与物理问题之科学家,其对数理概念之定义,即便在现代仍具有高度之抽象性、严密性,其几何定义、推理方法与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之《几何原本》极为相似。这一中一西两部巨著,同为早期几何学之奠基之作。

墨子一介平民木匠,如何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梁启超先生曾将《墨子》一书按内容分为五大类。《墨子》文风朴实无华,部分内容诘屈聱牙,以致两千来年,很少有人问津。直到近代,才有学者认真解读这本古书。早在2000多年前,墨家便已经对数学(关于集合论、极限论、几何学等一系列数学定义与命题)、力学(提出了力与重量之关系,并给出“力,刑之所以奋也”之物理定义)、光学(光沿直线前进,并讨论了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成像,尤以说明小孔成像原理为著)、声学(制造罂听,为最古老之监听器)等自然科学进行了抽象性之探讨。这一古籍发现,震动了当今学术界,使近代人对墨家乃至诸子百家更为刮目相看。由于西方人对于中国考古历来存在着很大偏见,且国人在发掘老祖宗之经典时学问水平不够(文科学者看不懂其中之数学,数学工作者不大看得懂其中之文言文),以致《墨子》长久以来默默无闻。

墨子一介平民木匠,如何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墨子》关于集合及其有限性与无限性之论述,若当时能流传到全世界,则西方数学之第三次数学危机很可能要提前2000多年爆发。《墨子·经上》曰:“穷,或有前不容尺也。”其中“或”通“域”,为区域、空间之意。在《墨子·经说上》中解释曰:“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即《墨子》以为,若区域有所限定,不能向外再拓展一尺之微,则其为一有限区域;若区域漫无边际,可向外任意拓展,则其为无穷区域。在此,《墨子》相当于引入变量数学来讨论辩证法,这一思想,比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Descartes,1596-1650年)要早1800余年。

《墨子》中还有很多颇为深刻之科学思想,如《墨子·经说上》曰:

长徙而有处徙,宇久,南北在旦有在莫。

长即时间,处即空间,说明时间与空间是相对的。此外,书中还涉及运动与静止、量与质、物质与虚空、相对与绝对等大量逻辑探讨。因其超出纯粹数学范围,恕不赘述。写到此处,作者不禁浮想联翩:若美国数学史家莫里斯·克莱因在撰写他那长篇巨著《古今数学思想》之前能多了解一下《墨子》,则该书就不至于毫不涉及古中国之数学了。

墨子一介平民木匠,如何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墨家之震铄古今,既在于其侠义情怀,更在于其超前之数学与科学成就。但遗憾的是,由于墨家在战国后期一直反对秦国之吞并天下,因此墨家弟子后来被大秦消灭殆尽。由于墨家后来再也未出现过能承前启后、堪为宗师之钜子,以致墨家学说在漫长之岁月中,就如云烟一般随风消逝。

前期之墨家在战国初影响甚大,其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非攻”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之社会等级观念。后期之墨家分为两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之研究,是为“墨家后学”;另一支则转化为游侠。这两个支派在汉以后都融入了儒家或道家。在汉武帝杀大侠郭解以向天下示威后,游侠支派中不愿低头者纷纷加入隐士行列,成为道教徒;愿低头者则阳儒暗道地步入仕途,或许是抱着“大隐隐于朝”之态度吧。

标签: 儒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