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陆军炮最早大规模应用是在布满堑壕的一战,比起日俄战争中重炮,一战时期的重炮在数量和威力上都提升了一个档次,各国军队都真正体会到当年拿破仑口中的“战争之神”的真正破坏力。一战过后,大口径重炮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壮大,鉴于当时的科技条件,这些重炮更多的是以列车炮的样貌出现,不过当装甲底盘更加完善之后,自行火炮逐渐取代列车炮,并且往大口径方向发展,在上世纪70年代,苏联就研制了口径达203毫米的2C7式“芍药”重型自行火炮。
2C7芍药自行火炮
2C7自行火炮研制时正好处在一个特殊时期,在那个核武器极速膨胀的年代,2C7注定不平凡。该炮的研制初衷很简单,就是集群使用,以巨大的杀伤力进行破坏,压根不考虑什么支援步兵、精确打击,就是以“神之怒火”摧毁一切正面之敌,也真是简单粗暴了。为了达到这个设计目的,该炮加入了发射核弹的能力,可以充当战术核武器使用。
2C7以当时苏军主力坦克T-64的底盘为基础,在车体的后半段安装火炮,前部为封闭式的驾驶舱和乘员舱,可以搭载车长、驾驶员各一名,另外还有2名炮手;在中部设置第二乘员舱,以容纳下另外3名炮手。车体正面有活动的防护钢板和潜望镜。
2C7芍药自行火炮准备出击
动力上采用一台V-12水冷式柴油机,最大输出功率744马力,能够推动46吨的2C7跑出最大50千米的时速,不过有一个小小的设计缺陷,那就是没有辅助动力系统,发动机必须时刻运转提供电力,十分浪费燃油。
主武器为车体上开放式布置的一门2A44型59倍径203毫米榴弹炮,因为发射能力巨大,炮身上没有安装制退器和抽气装置,火炮的左右射界30°,俯仰角度为0°~60°,采用液压、电力双驱动。炮弹初速度960米每秒,在发射普通榴弹时最大射程37.5千米,发射火箭增程弹时射程增加到47.5千米,持续射速2.5发每分钟,对于一款如此大口径的火炮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2C7芍药自行火炮
因为车体拥挤,自行火炮本身只能携带4发炮弹,实际作战时应该配置弹药车。装填方式为半自动,装填手需要将炮弹搬运至装弹机上,再依靠液压动力或人力完成最终装填,开火前应该将尾部的助锄放下稳定车身。后期改进了底盘,将携弹量增加到8发。
整体来说2C7不是一种单车生存能力强的自行火炮,它是一种在集团作战下集群使用的破坏性武器,主要针对集结区域、阵地或者其他高价值目标进行火力覆盖,为集团军打开缺口,作战灵活性不如当今大量装备的155毫米口径炮,属于特殊用途重型武器。
重型拖车拖运的2C7芍药
该炮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三防能力弱,敞开式战斗部就不要指望拥有完善的相关能力,成员只能老实的呆在乘员舱里通过污染区域。另外自卫能力也很弱,只能通过炮手自带轻武器自卫,对于一款离一线还有一二十公里作战的火炮来说,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2C7芍药自行火炮
目前2C7“芍药”系列自行火炮依然在俄罗斯服役,并且还接受了改装升级,预计还将服役一二十年。
标签: 三国演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