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 | “中国这十年•甘肃”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40 0

牢记嘱托奋进赶考路

富民兴陇绘就新图景

十年感恩奋进

十年成绩斐然

新时代的十年

是甘肃快速发展、繁荣振兴的十年

8月20日,中共甘肃省委举行“中国这十年·甘肃”主题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网等中央媒体聚焦甘肃十年,共话甘肃十年发展历程,一起来看 ↓↓↓

人民日报

央媒聚焦 | “中国这十年•甘肃”

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央媒聚焦 | “中国这十年•甘肃”

8月20日,“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甘肃专场举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解决绝对贫困问题,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

甘肃省委书记尹弘介绍,这十年,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加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陇原大地发生历史性变革。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

十年来,甘肃举全省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36万名帮扶责任人、7.45万名驻村帮扶人员奔赴扶贫一线,如期实现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贫困家庭失学辍学学生应返尽返,乡村两级基本医疗空白点全面消除,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2.5万公里,2019年底实现了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截至目前,建成农村卫生厕所248万座,9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通过建设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大力发展消费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生态扶贫,2013年至2021年,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415元增加到10079元,年均增长率达19.6%。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甘肃出台到户产业扶持政策,扶持110万贫困户发展“牛羊菜果薯药”为主的扶贫产业。

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年间,甘肃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跃上了新台阶。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9%,人均翻了一番,2021年经济总量跨上万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

经过“三化”改造,甘肃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重焕生机,去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建成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1年底,全省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6%、10%。

甘肃高水平建设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已建成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形成覆盖多学科方向和重点产业技术领域的创新体系,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较十年前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

十年来,甘肃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积极用好国家政策,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公路里程增加2.54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增加2710公里。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二期骨干工程全线通水,惠及全省约1/4人口。

“我们将进一步找准切入点和对接点,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科创中心、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一带一路’开放枢纽和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甘肃省省长任振鹤表示。

切实加强生态保护,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这十年,甘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甘肃持之以恒抓好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祁连山保护区内矿业权、水电站、旅游设施项目已完成分类整改,保护区所有草原纳入奖补政策范围。祁连山生态保护实现“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2021年沿黄流域4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2.68%。分区域治理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进度加快。

黑河流域东居延海连续17年不干涸,石羊河下游民勤青土湖水面超过26平方公里,干涸消失近300年的疏勒河终端湖“哈拉奇”水域重现。同时,切实加强生态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去年全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90.2%,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5.9%。

筑牢“四屏一廊”,着力打造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和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到2021年底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3.04%,湿地面积稳定在169.3万公顷左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改善民生

十年来,甘肃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积极办好民生实事,加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年来,全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每年都在80%左右。

截至2021年底,甘肃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93%,分别比2012年提高了35.78个、33.7个百分点。2021年,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3%,比2012年提高了12.43个百分点。连续4年统筹实施“薄提项目”、“温暖工程”和“建宿舍扩食堂增学位”等民生实事。

分级诊疗能力不断提升,到2021年底,实现常见普通病九成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市级和县级中医医疗机构覆盖率分别达92.85%和95.34%,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覆盖率达到91.77%。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2012年每人每年3120元、1488元提高到2022年的8076元、5268元,实现困难群众应保尽保、精准施救。

“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使命,深入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各项部署,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甘肃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尹弘表示。(人民日报记者 董洪亮 银 燕)

新华社

甘肃:十年来 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条件发生巨大变化

8月20日,中共甘肃省委举行“中国这十年·甘肃”主题新闻发布会。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弘介绍,十年来,甘肃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倾斜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切实提高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多渠道促进民族地区群众充分就业,使民族地区发展条件、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记者:张智敏 郎兵兵)

甘肃:富民兴陇谱新篇

央媒聚焦 | “中国这十年•甘肃”

这是8月20日拍摄的“中国这十年·甘肃”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记者从20日召开的“中国这十年·甘肃”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负重自强、顽强拼搏,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甘肃省委书记尹弘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甘肃,多次对甘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甘肃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行动指南和强大精神力量。

尹弘介绍,这10年,甘肃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底线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如期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全省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0年来,甘肃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公路里程增加2.54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增加2710公里,兰渝铁路、兰州地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投用。引洮供水工程通水,陇中人民半个多世纪的“引洮梦”成为现实。

10年来,甘肃转方式、调结构,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9%。2021年经济总量跨上万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传统产业改造不断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建成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显著增强,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较10年前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8位。

10年来,甘肃突出重点地区和关键部位,以实施生态工程、加强系统治理为抓手,推动全省生态环境实现整体好转,不断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生态治理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全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90.2%,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5.9%。

发布会上,甘肃省省长任振鹤说,甘肃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抢抓用好“一带一路”机遇,建平台、畅通道、扩外贸、促合作,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今年上半年,甘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达154亿元,同比增长25.2%。(记者王博)

央视新闻

8月20日,中共甘肃省委“中国这十年·甘肃”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兰州举行。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十年间,甘肃扎实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跃上了新台阶。(来源:新闻联播)

光明日报

甘肃:交出富民兴陇时代答卷

央媒聚焦 | “中国这十年•甘肃”

8月20日下午,中共甘肃省委举办“中国这十年·甘肃”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的主题是“牢记嘱托奋进赶考路、富民兴陇绘就新图景”。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弘,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作为发布人,介绍十年来甘肃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共甘肃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永霞主持发布会。

2012年至2021年,甘肃全省生产总值由5393.1亿元增加到10243.3亿元、年均增长6.9%。2021年甘肃省经济总量跨上万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尹弘说:“十年来,甘肃事业发展最鲜明的主题主线,就是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深入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不断加快陇原振兴步伐,努力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尹弘提到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考察过的临夏州东乡县布楞沟村。“通过政府支持和社会帮扶,布楞沟村实现率先脱贫,盖起了新房,通了自来水,硬化路也修好了,孩子们可以在家门口上学,老人能在村里面就医,群众也有了稳定增收渠道,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800元。村民们非常感念党和政府给予的温暖。”尹弘说,布楞沟村的变化正是甘肃十年发展的缩影和见证。

十年前,甘肃最基本的省情特征是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甘肃如期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全面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任务,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我国减贫史上留下了厚重的甘肃印迹。

“甘肃发展最大的变化就是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尹弘介绍,基础设施滞后对甘肃发展的制约作用非常明显。十年来,甘肃公路里程增加2.54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增加2710公里,兰渝铁路、兰州地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投用。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二期骨干工程全线通水,陇中人民半个多世纪的期盼成为现实,全省约四分之一人口吃上了甘甜的洮河水。

“这些年,我们鲜明提出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甘肃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最大贡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推动实施。”尹弘说。

在黄河流域,甘肃深入落实黄河战略,启动实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节水治水等重点生态项目,扎实推进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谋划启动黄河干流生态廊道建设,使流域生态功能出现积极变化。

在长江流域,甘肃持续加强“两江一水”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增强。

在内陆河流域,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依托现代科技建设“智慧祁连”,形成“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生态治理已经走上正规化信息化轨道。河西内陆河地区生态环境逐步好转,黑河流域东居延海连续17年不干涸,石羊河下游民勤青土湖水面超过26平方公里,干涸消失近300年的疏勒河终端湖“哈拉奇”水域重现。

如今的甘肃,一幅山川秀美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也极大提高。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辉煌。“甘肃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既有着厚重的积淀和底蕴,也承担着特殊而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守护继承、薪火相传同紧跟时代、推陈出新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措施办法,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努力推动文化实现大繁荣大发展。”尹弘说。

对于宝贵的文化遗产,甘肃把加强保护放在首位,依托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成全国首个文物保护领域多场耦合实验室,实施重点石窟数字化保护项目20多项。重点加强敦煌文化保护和研究,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敦煌学研究的高地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王冰雅)

经济日报

甘肃绘就富民兴陇新图景

央媒聚焦 | “中国这十年•甘肃”

“中国这十年·甘肃”主题新闻发布会20日在兰州举行,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原大地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甘肃省委书记尹弘表示,这十年,甘肃事业发展最鲜明的主题主线,就是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努力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十年来,甘肃将着力点放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9%、人均翻了一番,2021年经济总量跨上万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经济发展总体走上了良性循环可持续的轨道。

尹弘介绍,甘肃发展最大的成效就是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通过扎实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甘肃传统产业“三化”改造不断加快,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重焕生机,去年全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稳步推进,正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和电池材料生产基地。

十年前,甘肃最基本的省情特征就是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甘肃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

甘肃省省长任振鹤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说,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2012年到2021年,全省累计完成植树造林4321.21万亩,草原种草改良6517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015万亩。同时,构建完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N+X”规划体系,启动实施黄河首曲湿地保护修复和退化草原治理改良、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等一批重大带动性项目。此外,甘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新能源等生态产业,使生态财富加速转化为经济财富。(记者李琛奇、陈发明)

人民网

海报 中国这十年·甘肃丨奋进

央媒聚焦 | “中国这十年•甘肃”

央媒聚焦 | “中国这十年•甘肃”

央媒聚焦 | “中国这十年•甘肃”

央媒聚焦 | “中国这十年•甘肃”

央媒聚焦 | “中国这十年•甘肃”

央媒聚焦 | “中国这十年•甘肃”

力争到“十四五”末 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据“中国这十年·甘肃”主题新闻发布会消息,近年来,甘肃立足资源能源大省和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把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努力培植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动能。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甘肃省新能源在建项目2500万千瓦,并网装机3200万千瓦、同比增长31.7%,新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49.6%,已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全国排名第2;新能源发电量3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7%,发电量占比28%,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产业构建的重要牵引。

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甘肃省做到了“四个全”,即全局性谋划,细化发展路径;全地域开发,优化发展布局;全地域开发,优化发展布局;全链条培育,厚植发展动能。

据介绍,甘肃省制定出台《关于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的意见》,召开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场会,率先在全国集中开工第一批1285万千瓦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按照系统性谋划、板块化开发、大通道外输、产业链延伸、清洁化应用的思路,大力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发展,启动实施传统领域新能源强链、新兴产业新业态补链、重点领域上下游产业延链、新能源电力外送增链四大产业链发展计划。力争到“十四五”末,甘肃省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甘肃省坚持因地制宜、分块开发,推动形成“河西风光资源开发变风景、中东部地区风光应用成盆景”的开发格局。在河西地区,突出建设特大型新能源基地,进一步拓展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金(昌)张(掖)武(威)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规模;在敦煌、金塔、玉门等地实施“光热+风光电”一体化项目,腾格里、巴丹吉林、库木塔格等沙漠地区5700万千瓦风光电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布局;在河东地区,围绕建设综合能源基地,放大庆阳、平凉等地能源种类丰富的优势,以煤为“媒”,实施4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撬动境内风光新能源有效利用;在其他地区,开展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启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在张掖高台县、金昌永昌县、定西通渭县和10个乡村建设省级示范县的部分乡镇开展试点。

此外,甘肃省统筹解决消纳、外送、调峰、并网、产业等问题,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提升电力外送、储能调峰、就地消纳“三个能力”。甘肃省在持续提升酒湖直流工程外送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实施“陇电入鲁”“陇电入浙”“陇电入沪”工程,截至7月底,全省外送新能源138亿千瓦时,占外送电量的46.1%。甘肃省还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培育壮大新能源制造业、大数据产业、现代绿色高载能产业,目前全省引进配套产业113个,初步完成投资33.81亿元。

甘肃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并用”,将外引和内培相结合,推动发展提速加力。特别是实施招商引资突破行动,优先保障新能源重大招商项目要素供给,积极承接中东部新能源产业转移。甘肃先后引进多家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建设项目18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34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倍,能源优势正在加快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变。(杜昱欣、王文嘉、黄帆)

央媒聚焦 | “中国这十年•甘肃”

来源丨甘肃发布

编辑 | 沈晓雪

校对 | 李卉

校审 | 杨旭华

投稿邮箱丨1287749141@qq.com

台胞被困柬埔寨,中国驻柬大使馆发声!

中共甘肃省委“中国这十年·甘肃”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 尹弘作主题发布并答记者问 任振鹤回答有关提问

习近平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

标签: 三国演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