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西游记》是我古代第一部流传甚广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书中惟妙惟肖的塑造了孙悟空,唐三藏,这部剧,沙和尚等一众家喻户晓的人物。根据记载,其作者应是明代吴承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渐渐传入西方,先后被英国,法国,德国等一系欧洲国家翻译。但由于在民间流传甚广,现已无从查证原版本。下文,将于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前的故事为切入点来细述。
在《西游记》一个情节中,为了收服孙猴子,天庭将其骗到天上,安排了一个官位给他。在我国封建社会统治时期,民间和官方往往会在马厩养起猴子,用来趋避马瘟,也有记载说,民间老百姓们常常用母猴子的尿和马尿混在一起,喂给马儿,据说可以让马儿避免生病。由此,弼马温也是因此而得名。
刚开始,孙悟空在菩提老祖哪儿拜师学艺,他学习的效率之高,在一众徒儿里面简直是出类拔萃,效率相当高,没过多久就学会了72变,在本领学会后,孙悟空又去东海龙湾取得了如意金箍棒,之后又去阎王那大闹一场,随便还将生死薄篡改一番,整个天庭竟束手无策,只能凭那猴子折腾,不过,刚开始,孙悟空也挺单纯,有没跟天庭打交道的经验,于是很容易就被骗了,玉帝随便下了一道旨,就将孙悟空骗到天庭,随随便便安排了一个养马的官给他。
孙悟空得知自己将去天庭为官,自然十分高兴甚至欣喜若狂,然而,那时他可能并不知道,他所当的官:弼马温,其实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在小的养马官,但他还是乐开了花,认为自己当了一个大官,平时作风也放荡不羁。然而,最后孙悟空为此事,也在天庭大闹一场。但孙悟空为什么会如此的生气?首先,这个官确实是一个小官,然,孙悟空本来就争强好胜,内心想追求更好,这样可以彰显自己的至高无上,可最后却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小弼马温,心理落差实在太大,这样难怪他会如此生气。
不过,最重要的是有一件事情深深伤害了孙悟空的自尊心。很多神仙,真君都知道弼马温并不是什么大官,却个个都对孙悟空阿谀奉承,将他吹捧的高高的。然而,事实上,弼马温其实是一个女官,而弼马温也是这个官名也是对孙悟空的侮辱,这自然不能接受。常言道“士可杀不可辱”,孙悟空肯定不会让他们这般讥笑自己,所以,大闹天宫,也是情有可原。
当你仔细品读整部《西游记》,就会发现在整个取经之路上,妖魔鬼怪们经常拿这件事情来取笑和嘲讽他,这也算是孙悟空的生涯中的黑历史,也确实深深伤了他的自尊。据说,吴承恩写这段剧情是来源自己的遭遇。玉帝等一众神仙一直戏弄孙悟空,并没有根据他本事来安排恰当的职位给他,虽然这一段剧情看上去很好笑,但对于孙悟空而言却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
作为天庭的掌管者控制者玉帝,他根本没有做到根据属下性格和本事来安排相应的职位,同理,很多时候人间的君王也一样,对人事变动也一样任人不清甚至迫害忠良。这段剧情也暗示了吴承恩本来的仕途曲折,尽管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难被朝廷重用,只能屈尊当一个小小的县丞,可以说是大材小用。在《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难道不是这样吗?空有一身绝世本领,但凡玉帝可以好好引导,唯才是举,想必也能做出一番大事,但一开始就遭受到他人的如此戏弄,所有人都漠视了他的才华,最终等待他们的也只有孙悟空的愤怒罢了。
结语
然而,这只是小说中《西游记》中的故事罢了,在自己遭遇不公的对待时,孙悟空知道反抗天庭。可反观现实生活中的吴承恩,却只能安于现状,妥协现实,无法反抗。这也许便是小说浪漫之处,人物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现实生活中的不得志,在小说中却往往能平步青云,来弥补内心的失落感。因此了,以其说《西游记》是一部神魔神话小说,不如说是一部充满反抗精神的佳作,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无法对现实给于改变,又不安逸现状,最终也只好通过小说话本的形式来自己我情绪的发泄,表达对不公的反抗之情。
参考文献:
《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西游记》
标签: 三国演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