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侄女从她所在的城市,驾车星夜奔驰,一如既往地赶回千里之外的老家。我们都笑她恋家。她却自得其乐,围着悄然华发满头的父母做做家务,叙叙家常,甚至还弃车徒步,陪小妹去几里外的镇上赶集,找那家银匠铺给母亲的手环重新修整抛光。
侄女是90后,在她看来,回家就是旅行。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她就远离家乡,一个人在江南的那座城市恋爱成家。家乡的一草一木,对土生土长的她来说,常年存在于回忆里,它们就是最好的景致。在精致的城市里,她和许多同龄人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她最向往的地方,就是那片生她养她的热土。所以逢着一个长假,就不由分说地驾车归来,总是在第一时间回到家乡,丝毫不浪费一点点假期。
父母在,我们尚有来处;父母殁,我们将仅余归途。家乡的方向,就是我们的来处。回家,就是一场生命的温习,一切都是那么熟稔。村东的树林缺失了几棵泡桐,村南的小河被重新修整,村里的老人又有两位悄然离世,哪家的孩子出息了,定居在都市……这些花絮,可闻可睹,甚至还成了下饭的“佐料”。它们就在那里等你,像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少了它们,人不会死,但生命总不能那么青枝绿叶地茂盛。在熟悉的乡音里,安然入梦,一觉到天明,这是最好的休养生息。
回到老家,一切都是老的,旧的,熟悉的,包括一些陈规陋俗。当然,还有陈芝麻烂谷子的琐事纠纷。住着住着,也就厌了。但在这份厌倦里,有一种满足。“厌”字,在文言文里,不就是“满足”的意思嘛。喜新厌旧,也是人的天性之一。孩子长大了,终究要走的,对家乡再也生不起眷恋之心。觉得还是城市好,那些文明,那些现代,那么简单的邻里人际关系,多好。于是,准备行装,返城。就像钱钟书所说的围城情结。没有回家的时候,家乡一切都是好的;回到家乡,一切却都厌了,又想赶紧返回城市去。那千余里的路程,几乎都要跃跃欲试了。
可是,临出发的那一刻,还是忍不住回头。白发父母就在车窗前,他们挥手,目送,久久望着你去的方向。那一刻,再也忍不住泪目。哦,家乡,这一趟旅行!
从自己活腻的地方,移动到别人活腻的地方,据说这就是旅游。活腻,是一种矫情的说法。更精准的表达,是活累的地方,活得麻木的地方。去别人活腻的地方看看新鲜,是一种旅游;回到自己曾经活腻的地方重新体验一次,也是一种旅游。
而且,如果还有高堂父母,还有兄弟姐妹,那么回去一次,就是团聚一次;聚一场,少一场。从青年走向壮年,再从壮年日益衰老,还有我们那些正在老去的亲人们,这份亲情相约的机会,其实是在做减法。见一次,少一次。所以,珍惜每一次回家,以向上的方向,以洄流的方式,追溯亲情,温故而知新,从旅行中感悟生命,感知真情。
每次长假,新闻总是在展示景区人满为患的镜头,因为总是有太多的人选择去景区。景区是一种向往,老家也是一份牵念,旅行可以有不同的方向。
总有一天,你会觉得,回家也是一趟名副其实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