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印象中的秦丞相李斯,是一个典型的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者,但是在李斯的政治思想和实践中,却又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的痕迹,那么哪个身份属性更加符合真实的李斯形象呢?笔者认为李斯既是法家学者,又是儒家学者。
上图_ 李斯(?~前208年),图片来自于《忘川风华录》手游
一方面,李斯毫无疑问是一名法家学者。
李斯原是楚国上蔡人,做过小吏,后入秦求官,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曾任秦朝丞相。李斯是秦国(朝)主要政策的制定者之一,深度参与了秦统一六国的整个历程,李斯用他的法家思想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法家思想明显地体现在他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所以后世对他法家学者的形象印象特别深刻。
在他刚入秦时,李斯就以帝王之术博得吕不韦的赏识,后又劝说嬴政灭六国,成就霸业,李斯认为秦“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法家霸道思想显露无疑。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他还主张采取金钱贿买和军事进攻两种手段来破坏六国内部,极力对外扩张,这种政治思想很符合嬴政统一六国的心愿,同时这也体现了法家重实力、重功利的实用主义思想。
上图_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
秦统一六国后,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社会局势,李斯顺应当时历史潮流,提出了法家所倡导的尊君、集权等思想,秦朝随之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和皇帝制度等新体制,他本人也坚决反对“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的复古潮流,比如在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中,李斯极力主张实行郡县制,他认为这样才能解决诸侯纷争,并集权于中央,最终保证皇权至上、皇帝独尊,这样就迎合了嬴政建立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想,因此法家思想在秦得到了广泛运用。
上图_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
除此之外,李斯强调法治和愚民的重要性,例如在以法治国方面,他推崇法家崇法尚刑、轻罪重罚理论,希望通过重罚使民众害怕而不敢犯罪,从而保证统治稳定。他还推动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等文化政策,在社会上宣扬法治理论,提高了法家思想的地位。同时他主张实行“督责之术”,即君主必须要掌握统治术,采取手段来维护君主的专制统治和绝对权威。
以上这些理论都是典型的法家思想主张,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李斯是一个深受法家思想影响的法家学者,法家思想在他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上图_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
另一方面,李斯也是一名儒家学者。
李斯早年拜师于荀子,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是继孔子、孟子之后儒家的又一重要代表人物,但是荀子的思想却与孔孟思想有所不同,荀子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提出了人性“性恶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等,这反而和法家思想比较接近。当时,李斯曾求学于荀子,因此他继承了荀子思想并发扬光大,但后世更多地是记住了李斯的法家学者身份,其实他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李斯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儒家学者的印记。
首先,李斯曾在楚国做小吏,后来又入仕秦国,这和儒家倡导的“学而优则仕”理念相符合,他自己也说“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虽然通过做官以出人头地是李斯的个人追求,但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战国时儒家主张国家一统,受此影响,李斯认为“六国皆弱”,当今天下秦国最有可能实现大一统,为了实践自己的政治抱负,最终他选择了入秦为官,在李斯的协助下,嬴政最终一统天下,儒家天下一统的政治理念得以实现。
再者,儒家的“尊君”“忠君”思想也在李斯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他努力维护君主权威,通过法家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帮助嬴政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得到了嬴政的赏识,官至丞相。甚至在他身陷囹圄之时,他还把自己比作商纣王时的比干,认为“吾以忠死,宜矣”,儒家“忠君”思想在他身上可见一斑。
上图_ 郑国,战国时期韩国卓越的水利专家
除此之外,李斯还大力推崇儒家的“任人唯贤”思想,当时因为水工郑国“疲秦计划”的阴谋败露,嬴政要驱逐所有六国客卿,在此危急时刻李斯上呈《谏逐客书》,劝嬴政要重用贤才,他指出任人唯贤是秦国不断强盛的重要原因,嬴政最后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收回成命并重用贤才。
同时李斯针对时政敢于劝谏,如力主实行郡县制,劝谏禁私学等,他还曾提出过勤俭节用、减轻赋税主张,这些都体现了儒家精神。相较于法家思想的凸显,李斯的儒家思想有点隐晦,但儒家思想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在他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之中,这是毫无疑问的。
上图_ 李斯 《峄山刻石》
为何李斯的政治思想会呈现出法、儒并存的特点呢?
这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来寻找原因,我们常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何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会受到李斯或时人的青睐,这与秦统一前后的时势变化有关。战国时期是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随着封建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的进行,出现了中国思想界繁荣发展的局面——百家争鸣,各派思想得以交流互鉴,儒家和法家思想也互相影响,例如荀子思想就兼具儒、法二者的特点。
首先李斯师承荀子,必然也会受到儒、法两种思想的影响,同时面对着战国剧烈的兼并战争形势,各国都想富国强兵,李斯想追求个人地位并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只要他采用的政治思想能够促进秦强大进而统一六国,那么这种思想属于哪个流派也就无关紧要,故而李斯有法、儒并存的思想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其实就是实用主义、功利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上图_ 秦灭六国 示意图
虽然说在李斯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中,我们看到的李斯更加倾向于是一个法家学者,但是他头脑中的儒家学者精神内核一直存在并发挥着重要影响,这塑造了他法、儒并存的政治身份特点。所以看似相反的事实却并不矛盾,因为李斯既是一个法家学者,同时也是一个儒家学者,这其实从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深远影响,各学派互相批驳辩难、吸收借鉴,才催生了一批诸如荀子、李斯、韩非子这样的优秀思想家。
李斯的法、儒并存思想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潮流,最终帮助秦完成了统一大业,这也表明儒家和法家在中国思想界取得了重要地位。后世统治者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传统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但后世的政治家实际上大都没脱离外儒内法、王道霸道兼用的轨道,李斯不是第一个法、儒思想并存的学者,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
#历代政治家名录#
作者:张书伟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司马迁 《史记•李斯列传》
[2]高旭 《法、儒之间的政治抉择——李斯政治思想新论》
[3]刘义程、王才友 《简评李斯的儒法结合思想》
[4]石蓉蓉 《李斯政治思想之解读》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儒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