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派的变迁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80 0

  儒家学派自创立之后,就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他以伸张仁义,倡导礼制树立了自己的主导地位,为何能经历了社会大动荡后,还能绵延千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每一个时代,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涌现出来,对其发展创新,孔子之后,儒家又有两位杰出人物出现,他们就是孟子和荀子。

  孔子的政治理想,希望通过宣扬离职来恢复西周以来的政治秩序。春秋战国末期,社会的大动荡诸侯国以武力征伐为主要政治。孟子第一个扛起了儒家的大旗,是孔子孙子的学生。

  孟子提倡王道主张仁政。王道就是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孟子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也就是说以仁政统御天下,是大趋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是站在统治者的方面提出的民本主义,其目的也是为统治者提供一套治理国家安定天下的理论方法。他之所以倡导是他坚信仁政的基础。简单说就是性善论是他的统治学说。

  人之初性本善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都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人的恶性都是后天人的生活环境养成的。这就引出了教育的问题,所以孟子认为,教育的效果比政治管理更有效果。

  孟子的教育目标是明人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样的教育可以令人性回归善良的本性。孟子也热衷于实践自己的理论思想。孟子也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孔孟都是战国中期,还在巨变的过程中,远水不解近渴。与孔子一样,晚年回归,专心著述和教育。他的思想都集中在弟子们为他编写的孟子一书中,是唯心论学说。

  他的以人为本,轻君权,又与封建君主制度相互抵触。所以备受冷落。直到唐代,韩愈以孟子的继承人自居,开始宣言孟子的学说,孟子的学说才再次进入帝王的视野。其历史地位才逐渐提高。

  宋代,王安石把孟子请入孔庙,元文宗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明世宗则直接称孟子为“亚圣”,以后孟子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又一位儒学圣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就是荀子了。是战国晚期的儒学大师,韩飞子、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们都对千古一帝秦始皇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荀子的时代,兼收并蓄了战国诸子百家的学说,承认天的自然规律,主张人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了人定胜天的思想,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为儒学增添了新的光彩。

  与孟子不同,荀子提出了人性恶论,人性本恶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与孔孟一致的是唯有通过教育可以实现感化民众。为了同时代富国强兵的需要,荀子在继承传统儒家思想上,即王道、礼义外,同时有主张礼治法治并用。提倡用武力兼并天下,用刑法治理国家。不过他还是坚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王道必须改善政治,爱护百姓。要实行政治统一和思想的统一,

  这就是后来大一统的先声,他去秦国见过秦昭王,他认为秦国最有统一中国的希望,荀子也是在晚年回到家乡,著书立说渡过了晚年。正式有了孟子、荀子这样的学者大家,对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进行了时代的修正补充,才使得儒学在汉武帝以后的时代,成为中国统治者坚持的仁政主张。

标签: 儒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