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法家,谁的影响力更大?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59 0

要说中国思想史最为繁荣的时期,那必然非春秋战国时代莫属,也就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

后世在形容这个时代的时候,用词是“百家争鸣”。

但非常巧合的是,几乎在同一时期的古希腊和古印度,也出现了一个思想史繁荣的盛况。

更巧合的是,无论是后世的中国、欧洲或印度,都不敢说在思想方面超越了先辈。

为什么会这样呢?

儒家和法家,谁的影响力更大?

如果用英雄史观来解释,自然是老天爷一高兴,在一个相同的时间点启发了人类。

可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

使用石器的人类,显然无法想象,应该如何猎杀巨大的长毛象。

而熟练使用火焰的人类,整天都会思考,怎么才能让剑齿虎的肉更好吃。

于是乎,在火焰被熟练运用之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成群结队的美食家。

只不过在当时,这段历史没有史书记载而已。

我曾看过一部1983年出品的美国科幻电影,参与设计未来元素的,都是当时的顶级特效公司。

但他们当时对于未来电脑操作系统的设想,看上去就是小型计算器的翻版。

因为,最早的Windows系统诞生于1985年,在Windows系统诞生前,大家对于电脑操作系统根本没有概念。

从二十一世纪随便选一部票房扑街的电影,放到1983年,绝对都是轰动世界的神作。

这既是信息差带来的震撼,更是时代进步的红利,却与某个个体是否优秀毫无关联。

儒家和法家,谁的影响力更大?

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的时候,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惨烈的兼并战出现了苗头,人类便需要一套全新的社会框架。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号称是“百家争鸣”,但最显赫的显然是儒家与法家。

其中,儒家代表道德,法家代表法律。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只要加强学习教育,就能建设一个真善美的世界;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必须确立奖惩机制,才能建设一个真善美的世界。

从表面上看,这两派的观点截然相反,但实际上,这两派的观点是互补的。

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总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一方对孩子动辄打骂,另一方则无底限地护着孩子,然后再柔和地将自己的思想管束给他。

这历来被视作最成功的教育法宝,没有之一。

对于统治者而言,教化百姓和教育孩子并没有本质区别,既要让他们爱,又要让他们怕。

而百姓也和孩子一样,厌恶让他们怕的一方,喜欢让他们爱的一方。

殊不知,无论爱还是怕,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他们听话。

在这个教化的过程中,儒家负责让人喜爱,法家则负责让人害怕。

从这层意义上讲,我们也根本无法分辨,儒家和法家,究竟谁的影响力更大。

但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自近代以来,会出现许多反感儒家的观点。

从学术角度,我们可以给出千万种答案。

但从本质出发,不过是因为孩子长大了,突然明白了当初父母教育自己的套路。

这个时候,自己的父母已经离婚了,当初负责唱白脸的母亲,整天跑过来说父亲的坏话,小时候就知道打骂孩子。

孩子当然会感到厌烦:什么爱呀怕呀,不都是你们提前串通好,然后跑到我这儿来表演的吗?

现在你们离婚了,你就跑来说我爹的坏话?我爹坏不坏我不知道,但你显然是没安好心啊。

儒家和法家,谁的影响力更大?

经常看我文章的人都该明白,我虽然读过很多书,但很少寻章摘句。

在读经典的时候,我更是完全不在意,那些思想大家们到底说了什么具体的话。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一提起思想大家们的著作时,有一个评语是绝对绕不开的,那就是“博大精深”。

无论是什么“子”,或是什么“家”,他们的作品都是博大精深的,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作品歧义甚多。

同样一句话,你这样理解没啥问题,他那样理解也没啥问题,但你俩的理解是完全相反的。

大家想想,这能不发生矛盾吗?

就拿儒家来说,应该如何解读孔子的思想,早在两汉时期就产生过大量分歧,还分出了“公羊派”和“谷梁派”,双方水火不融。

你说,这种形成派系的争夺,究竟是学术分歧,还是利益分歧呢?很显然是后者。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门人开始大量地登堂入室。

这就相当于,想当官的人太多了,汉武帝从诸子百家当中选出了儒家,这是第一轮选拔,筛选了一大堆人。

可即便是经过了第一轮,人还是相当多,于是就要进行第二轮筛选。

可是能走到第二轮,都是儒家门人,接下来应该怎么筛选呢?难道考试论高低吗?

那不行,一旦考试论高低,一些出身寒门的人,或许就有机会登堂入室了,这是贵族们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乎,贵族们按照对孔子思想的不同解读,分成了不同派系。

皇帝如果要用我这个派系,就必须把其他派系的全都赶出去;你要是用其他派系,那我就绝不为你所用。

这样一来,竞争的激烈程度又下降了好几个档次,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派系之间的竞争。

这也是东汉二重君主观的由来,因为不是本文的重点,所以简单提一下。

儒家和法家,谁的影响力更大?

我们完全可以说,所谓的“百家争鸣”,就是思想家们为统治者建言献策,用新的规矩来规范百姓。

在这个过程中,儒家和法家胜出,在此后数千年的时间里,这两家一明一暗,分别以红脸和白脸的形式共存着。

至于其他家,不过是作为附庸和补充的存在。

PS:最近的几篇文章,依然是春秋战国系列的连载,只不过既然写到了这个时代,就必须讲讲诸子百家。

标签: 法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