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刘老师原创,非授权严禁转载】
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封疆大吏、还是王公贵族,向来都只有被皇帝召见的份儿,根本就没有让皇帝接见的资格。
那么,能够让日理万机的康熙帝亲自接见,并且给予高规格接待的十一岁少年,身份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呢?
这件事情说来话长,但我们尽量言简意赅。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有一个家族的身份和地位非常特殊——他们的家族从汉代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在大多数时间内,都备受历代王朝的尊崇,其嫡系主要成员还被授予比较高的爵位,由朝廷来供养。
说到这里,想必有些朋友已经猜测的八九不离十了。
没错,这个家族就是孔子的后裔。
清朝入关时,时任山东巡抚的方大猷,建议顺治帝做出这么一个举措——那就是像之前的朝代那样,尊孔(世祖定鼎京师,山东巡抚方大猷疏言开国之初,首宜尊崇先圣)。
因为在方大猷看来,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近两千年来,早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清王朝要想顺利统治整个华夏地区,尊崇孔子是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
因为只有尊孔,才能代表着新的王朝接纳了儒家文化。
而文化方面的融合,则能够大大降低双方的摩擦。对于眼下、以及将来长久的稳定,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很快,清王朝就接受了方大猷所提的这个建议。
此时,身为孔子第五十六代孙的孔荫植,早在明代天启年间,就已经继承了明王朝对于他先祖们所封赏的爵位——衍圣公。
于是,清王朝认可了孔荫植现有的爵位,继续让他享有“衍圣公”的爵位和待遇。
不久后,孔荫植在进京朝见顺治帝的时候,清廷也给予了高规格对待——不仅让官员在京外迎接,而且在朝堂之上还让他位居内阁大学士之上(荫植朝京师,遣官迎劳。入朝,班列大学士上)。
除此之外,顺治帝还亲自设宴进行款待,其规格不可为不高(赐宴,恩礼有加)。
这还不算什么,到了孔荫植的孙子——孔毓圻时期,故事更加的具有传奇性。
康熙六年,年仅十一岁的孔毓圻,继承了其父孔兴燮的爵位。
而按照朝廷礼制,孔毓圻必须要进京谢恩——毕竟国家花钱养着你们,你们也应该有所感谢!
在外人看来,孔毓圻还是一个只有十一岁的孩子,根本不可能顺利完成进京朝见皇帝的事情。
然而,孔毓圻接下来的表现,却超乎了众人的想象。
孔毓圻来到京城后,康熙帝并没有向往常召见大臣般在朝堂见他,而是选择了中南海的瀛台,这个特殊的场所(年十一,朝京师,圣祖见于瀛台)。
毕竟,朝堂之上,氛围相对比较庄严,而瀛台则要轻松、舒服自然一些。
所以,就康熙帝独特的安排来看,康熙帝是把十一岁的孔毓圻,当做客人般来招待,而非当做一个臣子。
而这,也不是一般臣子所拥有的待遇。
见面后,两人聊了一些家常话。
但是,孔毓圻言谈举止所表现出的那种气度,却根本就看不出一丝的孩子气,完全是一个成年人的模样,让康熙帝很是满意(礼度如成人,奏对称旨)。
两年之后,孔毓圻再次进京朝见。
而这一次,在朝见完康熙帝后,孔毓圻还得到了孝庄太后的接见,两人坐着聊了一些家常(太皇太后召入见,赐坐,问家世,具以对)。
不要看每次只是聊一些家常,毕竟一般人还真没有这种资格。
在孔毓圻最后一次参加完朝会,即将离开朝堂的时候,康熙帝破格允许十三岁的孔毓圻,从御道出宫(及退,命自御道行)。
虽然孔毓圻极力推辞,但在康熙帝的一再要求下,他也只好听从了康熙帝的安排(逡巡辞,上敦谕之,乃趋出)。
不久之后,十三岁的孔毓圻,就被康熙帝任命为太子太师。
虽然这是一个虚职,但地位却很高,就是一些权位很高的大臣,也不一定能够得到这个虚职。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东巡期间,还曾特意来到了曲阜,亲自拜祭了一下孔庙(上东巡,释奠孔子庙)。
相比他的父亲英年早逝而言,孔毓圻活得年龄比较大,康熙帝去世后,他还依然健在。
雍正帝即位后,在雍正元年再次对孔家进行了格外的赏赐——追封孔毓圻的五位先祖为王爵(世宗命追封先圣五代王爵)。
对于皇家的这种厚爱,孔毓圻自然是要亲自进京谢恩的。
当年十月,快七十岁的孔毓圻在朝见完雍正帝后,就因为身体不支而病倒了(十月,毓圻诣阙谢,疾作)。
雍正帝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连忙派太医前去为他诊治(上命医诊视)。
但是,由于孔毓圻年龄过大,再加上一路舟车劳顿、天气寒冷、心情紧张等原因,最终还是没有挺过来。
一个月后,孔毓圻病逝于京城。
孔毓圻病逝后,雍正帝先是让内廷大臣前去祭拜。
随后,又让皇三子和庄亲王允禄代表自己前去祭奠(上遣内大臣奠茶酒,又命皇三子及庄亲王允禄临奠)。
棺椁离开京城前往曲阜的路上,雍正帝又特意让礼部派人一路护送。
当然,就连在曲阜葬礼上所花费的钱财,也都是由皇家来报销的(赐葬)。
就这样,孔毓圻结束了他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
参考史料:《清史稿·孔毓圻传》
标签: 儒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