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康熙大家都不陌生,多部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都是在讲述康熙在位时的事迹,比如《康熙王朝》、《康熙微服私访记》、《康熙大帝》,都将康熙帝作为一代雄主的文韬武略、气魄胸怀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在讲述着康熙传奇的一生。
康熙拜孔的大背景
据史料记载,康熙作为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国际国内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力缆狂澜。
对内铲除鳌拜、平定三番,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国泰民安。对外统一台湾、驱逐沙俄、北征漠北实现国土的完整统一,为国家安定、人民富足可以说是辛劳一生,才能开创出后来的康熙盛世。
打江山靠军事实力,坐江山就要靠文化统一思想了,这样才能安抚民心,让国家安定,作为自小勤奋好学,8岁扛起江山社稷的康熙来说,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而自小的饱读诗书,让他在尊师重道,礼仪教化上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自幼便对儒家学说充满浓厚兴趣,所以康熙会作为清朝第一个祭拜孔子的皇帝也就不足为奇。
那又为什么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当大臣盖住王字,添上先师后立马下跪了呢?
这其中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孔子的儒家思想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名声可以说已经漂洋过海,世界上都很少能有人不知孔子的,就连美国、日本人都前来祭拜,可谓名满天下,这恐怕连孔子本人都没有想到。
他的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贯穿中华伦理的发展,作为最基本的道德标准,沿用至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更是让人们各归其位,按照规则标准做自己该做的,不会乱了纲常,对于家庭和国家的稳定安宁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可以说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于家国的稳定都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孔子注重礼教,对于思想的统一也非常有帮助。这也是康熙“尊儒”的重要原因。
另外清军入关,对于一个满清的小民族要统一庞大的汉族人民,确实实属不易,能够接受汉文化并将其融会贯通,实行文治,笼络汉人,尤其是汉族的知识分子们,是政治手段中的明智之举。
康熙拜孔子原由
康熙能到孔子墓前祭祀,一方面确实是自幼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把孔子当做老师一样的尊敬,也体现了康熙尊师重道的修养。另一方面康熙祭祀孔子就代表着朝廷对儒家思想的认可以及大力推广,是有政治意义的。
当时儒家思想在汉族这个硕大的民族中影响深远,而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去祭拜他就能够得到汉族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们的拥戴。儒家思想对于政权的巩固,国家的稳定也起到积极作用,可以说去祭拜孔子百利而无一害。
权衡之后康熙决定不仅要去祭拜,还要大张旗鼓地去,要做足宣传,这在后来也巩固了康熙千古一帝,一代明君的人设。
那在这么重要的宣传契机下,在千万、亿万人的瞩目下,为什么康熙在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呢?
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
当时随驾祭祀的还有一位地位、身份十分特殊的人,他就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
据传孔尚任撰写和讲解的儒家经义得到了康熙的大加赞赏,而在康熙祭祀孔子后,参观孔林时曾看到一颗槲树,这颗槲树长得枝繁叶茂,树冠大得可遮天蔽日,很是庄严。
于是康熙睹物生情,思乡之情爆棚,但并没有把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而是移步到大槲树旁,仔细审视,绕着树转了一圈,见到一旁的孔尚任便问道:“孔爱卿,这是什么树呀?”
孔尚任一听,心想不妙,这槲树原生长在北部地区,而康熙祖居北部怎可不知?这分明是借机考验孔氏后裔对朝廷的忠诚度。
如果照实回答,便犯下称满人为槲(胡)人的大忌,虽说康熙开明,但为统一思想,即使在康熙年间也是有文字狱的。对此,孔尚任非常清楚,可皇帝既然问了又不能不答。
于是,孔尚任奏道:“圣上,此树为橡子树,是先祖弟子从关外移至圣林。两千多年来,它给圣门带来吉祥,故取“吉祥”的“祥”字谐音称为“橡”,“子”是自古对有美德的人的尊称,出于敬意,称此树为橡子树,孔门后裔也把它视为吉祥的象征。”
康熙听后,连连点头,夸他聪明机智,博学多广,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这也是之后孔尚任能被康熙提拔走向仕途的关键原因。
孔尚任化解康熙的尴尬
孔尚任的机智与智慧不仅表现于此,当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的时候,孔尚任就明白是什么原因了,于是他和康熙说:“圣上刚到此处,恐劳累,不如休息片刻,再行祭祀?”孔尚任作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这话由他说出就顺理成章了,康熙采纳了他的建议。
在休息的空档,孔尚任命人用黄绸把碑文上“大成至圣文宣王”的“王”字遮住,在命人添上“先师”二字。当完成这一切,再次将康熙请来时,康熙立马恭恭敬敬的行一跪三叩之礼。
此时大臣们看得是云里雾里,不明缘由,在祭拜仪式结束后向孔尚任请教。
孔尚任笑着解释道:“墓碑上是明朝时期八大书法家黄养正纂书,刻有“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几个大字,而“大成至圣文宣王”是元代统治者给封的,但圣上作为一国之主是不能拜王的,他来拜的是师,拜的是万世师表,拜的是儒家圣人。”
大臣们恍然大悟,连连称赞,夸孔尚任能揣测圣意,心思缜密,是个大智慧者。
就这样孔尚任巧妙地化解了康熙的尴尬,也让康熙对于孔尚任的随机应变大加赞赏,后来加封他为国子监博士。为了进一步提升孔子地位,康熙给予孔子“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封号,并在康熙二十二年,亲笔题字“万世师表”,此牌匾至今悬挂于大成殿。
而作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的孔尚任,虽才华横溢,文采出众,聪慧机敏,但在被康熙提拔出世后,和当初的孔子一样,并不适应官场的勾心斗角,最后与江南著名文人结为朋友,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到文学创作上,直至因“桃花扇”被罢官,回归故里,与孔子又何其相似。
康熙不跪的本质
虽说康熙是一代明君,但封建社会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从康熙到孔子墓前看到“王”字迟迟不跪,到后来的孔尚任被罢官,无不显示“避讳”的封建文化,以及浓厚的封建思想与严苛的等级制度。
标签: 儒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