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今之所以能够看到两千多年前的史实,不是因为我们能穿越时空,而是历史上的先人留下了史籍,以供后人参考。加之,我们中国历史上,虽然汉字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等文字演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我们还是能够看懂文字,进而解读历史史书。
但是,今天严谨的科学尚且不能说唯一且正确的答案,更不要说历史史书。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历史史学家在记录事情的时候,也会带有自己的主观情感,进而在史实的记录上有偏颇,而这种偏颇会影响到后人。此外,一些后来的胜利者,为了自己的政治统治,也会对历史史实加以繁饰。而历史上就有四大著名的谎言,甚至现在还被写进了教科书教育众人,它们是哪些内容呢?
烽火狼烟,不戏诸侯
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历史人物,可能只知道他们的一点点故事,而即便是了解,可能也只有寥寥几页的历史。但是历史上的他们,却是真真实实的存在过,并且他们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留名,是因为他们的一生充满了波澜壮阔。
不过,无论是看书还是学习,我们都讲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有些时候,这也是个谬论,因为我们看见的可能只是别人想给我们看的,并不是事情的真相,而历史就是其中一个。比如历史上的明朝,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都会发现事实上记录的他们各有各的荒唐,似乎没有几个是英明的人物。
但是仔细了解就知道,明朝的历史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呈现,是因为后来的满清为了自己的统治,专门黑化了明朝,美化了清朝。毕竟,清朝在入关之后,曾在扬州十日不封刀,一口气屠尽八十万人。但在正史中,根本就没有这一笔黑历史。
其实,除了这些鲜为人知的正史错误之外,历史上有四大著名事件其实也是谎言,但是没有改正,反而还记录进了教科书,人们对此深信不疑。第一个就是“烽火戏诸侯”。在《史记》中记载,周幽王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专门命人点燃烽火戏弄诸侯,后来犬戎真的来犯,诸侯不营救,周朝自此灭亡,把褒姒打成了亡国妖女之类的人物。
但在《清华简》上却还原了这个事情的真相,那就是周幽王发兵主动进攻申后的母国申国,申侯为了自救联合了犬戎。最后,犬戎来攻打,周幽王点烽火召诸侯勤王,但诸侯没来,所以周朝被灭了。所以,所谓的博美人一笑的“烽火戏诸侯”只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
焚书坑儒,儒为术士
第二个历史谎言就是“焚书坑儒”。广为人们流传的版本就是秦始皇重视法家,而不重视儒生,因此将众多儒生坑杀,留下了一个暴君的称号。
但是细细了解历史就会发现,历史上就没有始皇重法家而弃杀儒生的事。毕竟,在始皇的时代,诸子百家皆有发展,儒家也不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流派,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才逐渐成为百家之首。所以,始皇没有必要重视法家,而专门针对儒家。
但是他坑杀人的事情确实存在过,不过这些不是儒生,而是术士。毕竟,秦始皇能兼并六国,除了凭借他个人的能力与强大的军事实力之外,还有诸多能人的帮助,并且是有史实记载秦国不问出身,不问流派,只问能力。所以,秦始皇建立统一的王朝之后,不可能自毁长城。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记载,其实是当时的术士中有崇尚儒学之人,后来儒学兴盛,便开始诋毁始皇。
阿房宫,未必焦土
第三个是关于项羽烧阿房宫的。无论是在《史记》中的记载,还是后来的一些文学作品,比如杜牧的《阿房宫赋》等,都可以看到人们普遍认为是项羽烧了巍峨的阿房宫。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极尽笔力写阿房宫的繁华与不同凡响,但还是被楚人项羽一把火烧掉,成为了一片焦土。
所以后人在将项羽和刘邦进行比较的时候,就会赞美刘邦的仁义,讽刺项羽的短浅。但实际上,历史上的阿房宫并不壮丽,项羽烧毁了是事实,但绝对没有后人那么夸张,站在历史的高度上贬低项羽让历史文物毁于一旦。
历史上的阿房宫并没有修建起来,只不过策划确实比较大,但只打了地基,所以项羽烧的只是地基,更没有所谓的焦土。所以,项羽在这方面并没有所谓的毁坏秦文物的罪,毕竟就算他不烧,秦也亡了,阿房宫也修建不起来。
儒学为尊,不黜百家
第四个历史谎言是汉武帝奉行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政策。从刘邦时期起,汉朝更加重视道家思想“无为而治”,以恢复民生。到了汉武帝时期,他一改从前道家思想,对一直侵犯的匈奴重拳出击,在国内政策上,也重视儒家,以至于其他百家都要被压制。
然而,这并不是真实的史实,只是后来的儒学之人为了提高儒学的地位流传的说法而已,班固的《汉书·董仲舒》传就专门夹在着个人的情感倾向进行了记载,歪曲了史实。毕竟汉武帝又不是个昏君,他重视儒学,但也不会罢黜百家。
结语
历史本身是客观的,但是史学家记录的历史却不一定是客观的,毕竟人再怎么理智,都还是会被一些情绪影响,而史学家也是历史上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所以他们在记录上也会有情感倾向,比如《三国演义》就是典型,因为罗贯中很是欣赏刘备,所以刘备即便是能力不如其他两个统治者,但在描述上还是体现出了巨大的人格魅力。
历史具有学术体裁意味,但它又不同于其他的文学类型,因为是后世的参考依据,所以还是要如实记录。当然,这只是人们的理想追求,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毕竟“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我们在看历史书,或者是其他书籍的时候,可以学习其中的内容,但不能被作者的思想牵着鼻子走,要学会开动自己的脑筋进行思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儒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