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112 0

诗意语文第4419期

校本课程第二十四期

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导语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大方面:“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如何使我们的教学更好地落实上述基本点,这是值得探究的课题。我们热忱满怀的诗意语文人定然在深耕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生成了许多令人拍案叫绝或者自叹精彩的语文教学创意模式,那就让我们为创意喝彩,为生根而动容,落地生根,必是语文教育的春花灿烂,阵阵芬芳。

(栏目策划:崔桂静 李兴艳)

主持人

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卉原中学 马文城

嘉宾

安徽省宁国市宁阳学校 李萍

新疆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 王德英

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 李廷梅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第三中学 刘敏

时间

2022年10月22日晚7点

地点

董一菲诗意语文钉钉群

主持人开场白(马文城)

尊敬的一菲师父,亲爱的诗意语文的家人们,大家晚上好。“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情结几份阳”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明天就要到了,在今晚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校本课程“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如约和家人们见面。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来自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卉原中学的马文城。

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唉乃声,方不虚此生耳……”哪一种是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呢?今晚,我们将走进一场诗意语文人的听觉盛宴,他们在深耕教学的过程中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今晚有幸邀请到四位嘉宾,他们分别是安徽省宁国市宁阳学校的李萍老师、新疆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的王德英老师、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的李廷梅老师、黑龙江大庆市肇源县第三中学的刘敏老师。

主持人串词(马文城)

经典阅读是引领学生成长的精神灯塔,是提升人文素养的心灵阶梯,是跨越时代的文化对话。当名著阅读遇到项目化学习,如何让学生亲近阅读,爱上阅读,享受阅读,以读书增智慧,以读书育人格,开启“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雅人生呢?来自安徽省宁国市宁阳学校李萍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请李萍老师。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一号嘉宾 李萍

当名著阅读遇到项目化学习

——例谈项目化学习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初中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是我们工作室2021年安徽省省级立项课题,目前课题研究已经进入中期阶段。此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有: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活动•探究”、“主题式阅读”、“名著阅读”以及“综合性学习”类的单元教学的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同时围绕“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今天与大家汇报分享的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方面,题目是“当名著阅读遇到项目化学习——例谈项目化学习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主要是从“明概念、晓过程、亮成果”等三个方面汇报,恳请各位专家同仁不吝指正。

一、明概念

首先,我想与大家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是“项目化学习”。

1.内涵:项目化学习,探寻其教育学的渊源,则是来自美国杜威的“做中学”,尤其是杜威弟子克伯屈(Kilpatrick)的设计教学法。项目化学习,全称为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为PBL),也有人称之为项目学习。它是通过做项目来开展教学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习者能够针对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展合作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产品,其焦点在于过程中的学习和结果中的发展。

2.特点: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突出真实情境下的问题驱动学习,强调深度探究与合作,注重学生间的合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及时评价,因此可以有效整合统编教材内容,破解教材实施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从教学中心到学习中心的转变。

3.项目化学习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异同如下:1.共性:相关的概念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主题式学习,问题式学习,研学旅行,STEM等等,这些方法之间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问题导向,尝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过程体验的学习方式。2.个性:项目化学习,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及学生间的合作,关注需要产生可见的成果,还特别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比如说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批判思维等。

二、晓过程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究竟如何开展项目化学习呢?一般来说,项目化学习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四部曲:第一步,用驱动性问题推动项目开展;第二步,用支架性学习促进项目实施;第三步,用趣味性方式点亮项目活动;第四步,用评价量规表检测项目学习。

开展项目化学习,需精心设计驱动性问题。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内在动力,还能给学生指出持续思考和探究的方向。而高质量的驱动性问题又总是伴随真实的问题情境而存在。情境性是驱动性任务的外壳,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设计对于学生来说会更有亲和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驱动性问题时,要注意:根据名著特点,创设真实情境,关注核心知识。

同时,实际的教学中,单一的纸笔评价其实不能完全反应学生阅读的真实情况,而且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项目化学习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当我们的评价变得多元化,不同类型的学生也就能够发挥各自的特点,得到不同的肯定,从而促使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项目化学习当中。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形式有过程性评价策略、总结性评价策略、多元主题参与的评价方法;评价应该指向学习目标;评价应该有量规的制定等。

依据评价主体不同,可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依据评价内容不同,可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依据评价手段不同,可采用人工评价和计算机评价。

三、亮成果

案例一:微项目化学习下的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这是我在宁国市竹峰学校开展的课题实践交流活动中执教的一节微项目化学习的导读课。活动开展过程如下:

1.用驱动性问题推动项目开展

我设计的问题是:同学们好!如果你有机会参加周六下午的宁国市图书馆的《艾青诗选》读书分享会,你或你们最想展现的是什么?将以什么形式展示?

课堂上,我展示了宁国市图书馆的一个邀请函,既创设了活动开展的一个真实情境,也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这样一封精美的邀请函也增添了活动的仪式感,而规范的邀请函的书写格式,也让这封邀请函成为初中生学习应用文的范式。

2.用支架性学习促进项目实施

教师精心制作具有实用性的书签,课上发放给学生当堂填写,然后进行课上交流。《艾青诗选》佳句集萃,是想让学生走进诗歌的内核,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的魅力。展示交流之后,书签互赠,在互助互学中,每位同学有所得。

3.用趣味性方式点亮项目活动

我主要借助两个趣味性的方式来点亮我们的微项目化学习活动。一是今年的暑假,我借助工作室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了《艾青诗选》线上朗诵作品展,课堂上进行点播收听;二是在宁国市图书馆举行的读书分享会中,设置了线下朗诵环节,学生用心准备,积极参与,给彼此都带来了惊喜。

附:2021暑假线上朗诵作品展(欢迎点播)与活动成果展

4.用评价量规表检测项目学习

在活动过程中,主要设计了项目化学习的评价表,有自评、互评等方式。以下是一份活动过程的自评量化表: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案例二:微项目化学习下的名著导读:《骆驼祥子》

当《骆驼祥子》遇到项目化学习,可以怎么设计?这是我们工作室邓慧老师的一次课题探索实践课。活动过程具体如下:

1.用驱动性问题推动项目开展

自2022年1月开始,宁国实行统一的民安城乡公交,原来的司机队伍进行了调整,最近民安公交公司正好缺一名司机,公司准备向社会招聘一名公交司机。这时骆驼祥子看到了这则招聘广告,他很想尝试,请你帮祥子准备好应聘材料。

招聘流程:简历、面试、政审。

2.用支架性学习促进项目实施

项目一:信息采集:略读《骆驼祥子》,自主设计有个性色彩的简历。

项目二:面试指南:公交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查阅了祥子的简历和求职信,对祥子很满意,第一轮考核结束,他们决定让祥子来公司面试。

活动建议:制作人物经历思维导图。

项目三:政治审查:虽然,祥子有不足之处,但祥子的优点很多,尤其是他对面试官,很真诚。因此,祥子顺利通过面试,招聘进入了第三个环节——政审。审查人员根据祥子提供的人物关系,分别约定其他人谈话。

活动建议:结合小说中次要人物性格分析,思考来访人员的谈话内容。参照以下格式,撰写来访人员谈话内容。某某说:“祥子是我的————。他是一个————人。”

项目四:作业布置

必做题:美化人生

祥子在等待应聘结果时,他越发不够自信了,他想如果还能重来一次,他不想要这样的结局,你能理解祥子的心情吗?请你帮祥子修改一个令他满意的人生结局。

选做题:在宁国市李萍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公众号【2022年第62期】邓慧辅导专栏丨《骆驼祥子》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示留言区留言(谈谈你对同学们展示作品的看法)。

3.用评价量规表检测项目学习

在每个项目中,教师都对应设计了评价量表。如在“面试”这个项目化活动中,设计了如下的评价量表:

名著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容易把名著阅读当成一种任务,带着负担阅读。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名著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学生共同协商学习目标,选择项目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要凸显以生为本。

在整个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项目的开发者、管理者、评价者、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给学生提供“脚手架”“小支架 ”,这样,我们的项目学习活动才能更有效开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就让我们在项目化的学习方式中一起“悦读”名著吧!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主持人串词(马文城)

李萍老师为大家分享的项目化学习下进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1.用驱动性问题推动项目开展2.用支架性学习促进项目实施3.用评价量规表检测项目学习,概念清晰、过程严谨、成果显著,真正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也为大家提供了可操作的范例,如此,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会分发挥自主性,而不是带着负担阅读。希望我们的师生以书为媒,相约书香,亲近书本,崇尚阅读,做一个有崇高精神境界、深厚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的当代学生,让书籍成为灵魂安放的精神家园,让浓郁的书香弥漫你我的语文课堂。感谢李萍老师。

“人因境而生情,境因人而增色”,构建“由境生情,由情入理,情景共生”的情理课堂,以情景、问题和人物为载体,最终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实现知识和思维的双重发展,这种教学法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走进来自新疆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的王德英老师分享的“由境生情,因情悟理”。

二号嘉宾 王德英

由境生情,因情悟理

——大单元情境化创设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之后,教学“情境化”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越来越多。今天我主要浅谈大单元情境化创设的必要性,由境生情,因情悟理。情境化教学会达到怎样的效果呢?请大家看一则生活中的实例--15克盐溶于水的启示。“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

一、情境化任务利于培养学科素养

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了,工业经济时代:基于原材料的自然经济,注重知识运用 ;教育强调传播知识,培养掌握知识的人 。知识经济时代:基于知识的知识经济,注重知识创新;教育强调创新知识,培养创造知识的人。工业经济 :标准化、统一性教育、强调给定、程序与外在控制;知识经济、个性化、创新性教育、强调过程、生成与内在动力。教育的改革:培养学习的志趣与能力,建设基于学习的学习环境,建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的情境。“情境”一词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先后出现了35次。“课标”对“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做出的解读是:“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 学习情境化、学习问题任务化(情境驱动)、学习任务活动化(丰富多样的、真实或仿真的、伴随思维的学习活动才可能促成学生真实学习)。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习最容易发生。(学生的所有收获是他们折腾自己大脑的产物。如果教学中没有折腾学生的大脑,其效果会大打折扣。越是真实的活动,越会产生强烈的动机,越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这样学科素养才会更好的达成。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言:“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教学”情境“: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三是为新知识与旧知识搭建桥梁。“情境”创设不是课堂导入!有的教师认为,”情境”创设就是上课前的情景氛围打造。有人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就唱《枉凝眉》,用歌声带学生走进《红楼梦》;教学《祝福》就播放电影中我与祥林嫂对话的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全文的兴趣;教学《蜀道难》就用PPT展示几张蜀道风光图,让学生感受蜀道的高险难行。其实,这种氛围营造仍然属于传统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为了激发兴趣,便于学生顺利进入文本,并不是真正的情境创设。

新课标所说的“情境”与我们经常谈的教学方法层面的导入”情境”是不同的。新课标中的”情境”概念,不仅仅只有课堂上的引入激发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语境,让语文课堂学习自始至终都沉浸在这个真实的语境中。

二、情境化试题是高考大势所趋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核心目标)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导向教学。“四层”:关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四翼”: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我们都知道, “学科素养”是新高考的一项重要考查内容。在高考改革背景下,适应改革之需,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成了语文课程建设的核心工作。可以说,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考改革的原动力,科学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是引导高中教育教学、育人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高考命题应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

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命题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情境为载体,设计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水平的考查和评价,增强试题应用性。“情境”是实现高考考查目标的主要载体。情境化教学是高中语文课程实现改革创新的有效路径,是适应新高考改革大势所趋的重要方法。---《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

随着新课程标准颁布和新教材落地,高考测评发生了显著变化,以“情境”为载体的测评样态,能够有效检测“双新”的实施效果,符合新课标和新教材提倡的新理念。而且课标中关于“高考命题建议”的表述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由此可见,在“双新”背景下,语文考试评价己然发生变化,“情境”化成为测评题目趋势。

2022年克拉玛依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试卷高一年级 语文

21. 微写作(10分)

家乡的一景一物总能牵动我们的情思,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对她的情感是独特的。在克拉玛依66岁生日到来之际,克拉玛依日报社举办了“我眼中的克拉玛依”微视频拍摄比赛活动,假如你是参赛选手,将选取克拉玛依的一处地标性景观进行拍摄,请为你的拍摄写出拍摄脚本,总字数不超过150字。

镜头名称:

画面内容:

旁白解说:

三、情境化教学设计实践分享

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而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的教学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即根据教学需要人为加工创设的典型情境,也即“艺术的真实”),并不一定是完完全全的真实生活情境。

(一)单元核心任务情境设计

1.必修上第三单元

学校传媒社联合晨曦文学社举行一次“诗歌朗诵暨文学短评”展示会,请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点,写一则400字左右的诗歌短评并朗诵此诗词,优秀的朗诵者将加入传媒社,优秀的文学短评将在晨曦文学上发表。

2.必修上第四单元

必修上第四单元的“家乡文化生活”教学情境设计

研究主题任务:

①了解家乡的历史、石油文化及石油精神,城市发展、文化生活的方式等情况;

②了解并掌握实地调研的流程和方法;

③思考家乡传石油文化对家乡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④撰写调研报告。

根据研究任务,学生开展了如下学习:

①选题,即选择调研的对象、内容与角度,如学生设计了“克拉玛依的桥梁文化”“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发展”“克拉玛依名小吃”“克拉玛依名人堂”等选题;②确定调研方法,即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确定灵活有效的调研方法,如开展问卷调查、街头采访、个别访问、开会研讨、现场观察、蹲点观察等;

③收集调研资料,即运用专题访谈、网上查阅、实地察看等方法获取资料;

④数据加工整理,即对资料进行整理,使之明晰化、条理化,并对资料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形成对家乡文化现状的深刻理解;

⑤补充相关素材,即在对数据整理、加工后得出初步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必要补充素材,对结论做推理、印证。

(二)群文情境设计

1.《百合花》和《哦,香雪》群文阅读情境设计(必修上第一单元)

高级中学和第六小学将要举办“传青春精神,扬少年志气”联谊活动,将通过绘制画册,讲述故事,表演剧目,设计展板等,让不同年代壮丽的青春和美好的人性浸润新时代的少年的心,让伟大的革命精神助力当代中国人实现美好的梦想。

高一1班的同学打算为第六小学的孩子们带去《战火中的青春美》《新时代的青春美》两个手绘本,让我们一起来将《百合花》《哦,香雪》这两部如诗如画的小说,设计成手绘本,让孩子们在美的欣赏中获得成长吧。

2.必修下第二单元《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它对中国戏剧文化的发展和戏剧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文化润疆”工程推进过程中,克拉玛依文化界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增强市民对中华文化的感受和认同。为了让市民在欣赏经典剧目中感受戏剧之美,让城市更加富有文化气息,克拉玛依市文化馆开展了“克拉玛依一枝梅”的情境短剧展演活动。为了响应文化馆的号召,学校将推荐2-3个短剧参加文化馆的展演。

(三)单元教学下的单篇情境设计

(必修下第六单元)

篇目:《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

单元任务:

《犯罪大师》上有一些古今中外的疑案,尚待追凶。比如,祥林嫂、别里科夫之死、林冲之反、成名之子和格里高尔人变为虫等奇案至今无人能解。高级中学学生欲组成专案组,打开尘封已久的档案,重新启动对这些案件的调查。而你作为其中的一员,将和我一起共赴这场刑侦之旅!

《祝福》课时任务

愚昧贫穷的鲁镇上滋生出绝望,可悲的命运是没有尽头的循环。一个被命运捆绑的人想要打破枷锁,她能否成功?当“凶手”挥动“凶器”,带来的究竟是枷锁还是解脱?当死者目光茫然地望向远方时,那里究竟是来生的希望还是人生的尽头?这场近百年前的疑案,究竟谁是凶手?你要做的就是查清背后的真凶,还原故事的真相!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1924年,前往祥林嫂之死案发现场。

《我与地坛》教坛新秀课设计

《年少不知生命深,不惑方悔欲养迟》

【核心情境任务】

如果现在有个“解忧杂货店”,可以把你的信传递到过去的自己手中,你会写些什么?作家史铁生,在21岁这大好青春年华里忽地残废了双腿,陷入了命运的漩涡,脾气坏到了极点,常常忽视并伤害深爱自己的母亲,多年后,当他在《我与地坛》中反思过往,追忆母亲时,多次写道“当年我不曾想过”“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这样令人黯然神伤,意难平的句子。

请你以1991年史铁生的身份,给1972年的史铁生写一封信,与曾经的自己对话,表达你的安慰和希冀。

教育部编写委员决定将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散文配一幅以“荷塘月色”之景为主的插图,现向全国征集插图样板,你响应学校倡议,积极参加了画作创作活动。

今年是契诃夫先生161周年诞辰,校文学社展览了一些契诃夫先生的代表作,如《小公务员之死》、《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其中,《装在套子里的人》这部作品旁边的一封残缺书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是别里科夫在临死前写给大家的一封信,是他的内心独白,信的内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以别里科夫的身份,展开你的联想,将这封信内容补充完整。

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接近真实,交流情感,碰撞思想的旅程。没有真实,语文就没有了生命。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以真实的“情境”为创设起点,在“情境”中引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知识是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的,那么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应该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情境“是知识与背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媒介和桥梁,”情境“化是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经途径。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主持人串词(马文城)

结构主义教育家布鲁纳曾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景教学就是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语文知识是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化”是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经途径。王老师的情景化教学任务设计有水平、可操作,有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 从而达到生生共情,师生共振。感谢王老师的精彩分享。

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知道三味是哪三味吗?“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长妈妈给小鲁迅讲的故事那还记得吗?小鲁迅的纯正可爱与大鲁迅的大爱情怀,会不会与《朝花夕拾》整本书的阅读有深深的联系呢?它们之间有怎样的相通的教学方法和规律,怎样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呢?下面有请来自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语文高级教师李廷梅老师带来的“群文阅读组文与设问的智慧”的分享为我们拨开这层层的面纱。

三号嘉宾 李廷梅

群文阅读组文与设问的智慧

关于“群文阅读"教学,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我认为最难的是两点:“组文"和“设问"。

“组文"决定了“群文阅读”教学能否落地并有效实施。

“设问"则决定了“群文阅读”教学能否引领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和深度走。

一、说“组文。

(一)组文的重要性。

“怎样组文"考验着老师的教学视野和教学高度,“群文"选得好,“群文阅读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组文的过程”就考验了老师“教学内容"的确定过程,这一过程就对老师的文本解读和阅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己要广读、深读课内外的大量文章、作品,并发现其中的相通的教学方法和规律,才能“有效组文”。

(二)组文的有效性。

怎样选好“群文”呢?这组群文可以是“主题"相同的、也可以是“文体"相同的、也可以是“构思"相同、甚至是“逻辑思维"相近的,在此基本上老师要对这类文章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思考,并摸索出教师自己读一这类文章普遍性、规律性的方法,从而教会学生通过读“这组群文”去发现读这一类群文的普遍性、规律性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指导学生读这类文章,而达到读“整本这类书”的目的!

因此,“群文阅读”教学对师生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必须:博阅读,深解读,深思考!

(三)课如果再往前走一步,怎么走?

群文阅读还可以从教语言形式,如:想象和夸张、长句短句等来组群;还可以从教词语的特色角度,如:形容词描绘色彩,动词描写画面组群;

老师要想办法设计明晰的主问题,教学点不宜太多,否则学生的思考不聚焦,不深入,深度阅读教学目的就很难达成了。

二、说“设问"。

(一)设问的前瞻性。

教师怎样设问使这组有着“相同因素"的文章巧妙的联系起来,并教会学生读这组文章、甚至是这类文章的思维和方法,让学生带着这种思维和方法去读更多此类文章,从而达到读整本书的目的。

三、课例分享: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四、我的思考:

1、“群文阅读教学”,要在扎实教好单篇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2、单篇阅读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3、“群文阅读教学”也应扎根在语言文字上

4、脱离语言文字的任何思维和任何方法,都是语文教学的海市蜃楼。

5、只有让学生感知“这一篇”的语言文字,才能举一反三以建构这篇或这类文章的语言,去激活学生读更多此类文章甚至读整本书的目的。

6、“群文阅读教学”,要从新课标、单元目标和课文特质着手,才能找到“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向。

7、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群文阅读教学,正如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用群文阅读教学一样。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主持人串词(马文城)

萨特曾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阅读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更重要的是传授阅读能力,罗曼罗兰也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群文阅读教学通过速读、跳读、精读、略读,讲读,比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调动学生兴趣,教师少讲、学生多读,通过师生共同对微专题的探讨,在师生共读、共赏的交流体验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组文选篇构成群文阅读,廷梅老师分享的群文阅读组文与设问的智慧,从小鲁迅与大鲁迅这一具体的课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相信很多老师都会豁然开朗,再一次感谢廷梅老师的精彩分享。

林语堂说:“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蝶当然热闹,可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两情相悦朦胧的初恋,却因为不沟通而产生隔阂,祖父与孙女感情深厚彼此却不明白另一个人的思想所止处。隔阂形成的厚障壁成为悲剧的不可避免因素。试问:翠翠执着而又无望的等待傩送能够知晓吗?边城的人们都在无尽的孤独里痛苦地挣扎。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敏老师的“诗化小说之诗性美的品读以《边城》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她是如何让语文素养落地生根呢?一起感受沈从文的“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四号嘉宾 刘敏

诗化小说之诗性美的品读

——以《边城》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何为诗化小说?诗化小说又称散文化小说,在行文中常常淡化情节,或者虚化人物,结构散化,缺少激烈的矛盾冲突,叙事的节奏舒缓,注重细节,具有浓郁的抒情性,通常采用象征和隐喻等手法,在写作中注重表达人物的情绪化体验,倾向于意象的经营和意境的营造,从而构成一种耐人深味的意蕴丰盈的艺术境界。作品语言风格冲淡、自然、清新、优美、隽永、含蓄、朦胧、微妙等。

《边城》,作为一种典型的诗化小说,其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毫无疑问的,对于四个维度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和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审美鉴赏与创造维度上的作用尤为突出。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在高二下学期开展为期一个月大约三四课时的《边城》整本书阅读活动。

一、初读任务:诗意初体验

1、借助网络资源,小组互助查找和了解作者和《边城》的相关背景知识。把握沈从文《边城》诗化小说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初衷。(教师推荐资料:《从文自传》,《沈从文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林分份“隐伏的悲痛”——《边城》内蕴新探,央视纪录片《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沈从文》,温儒敏讲座——《边城》看看生活本来的模样。)

2、深入细致阅读文本,圈点勾画你喜欢的或感受深入的语句或片段,运用批注式阅读法在书页的空白处批注,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思考。(重点批注:描写景物的部分,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描写人物心理的部分:归纳和思考心理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意义)

3、整理阅读笔记,做好摘记,记录你喜欢的或者富有哲理的语句以及手法独特的语段,充实自己的阅读资料库。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某句话的感悟,并将它整理在笔记上,小组汇总,全班展示。

4、运用质疑法阅读文本,整理自己在阅读时思考的问题,并由学习小组汇总整理归纳,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全组讨论,将讨论结果做好记录。

5、将阅读感悟进一步整理成文,围绕某一主题写一篇《边城》读后感,由小组推选出优胜者在全班展示、由同学和教师分别进行点评。6、观看凌子风导演的电影《边城》,试着比较原著与电影在画面感、艺术氛围的营造上的异同之处,试着比较原著和电影哪一个更有诗意美。

研读任务:诗性美的探寻

任务一、浓郁的抒情格调——鉴赏风景美和风俗画,品赏人性美

(1)“一切景语皆情语”,圈画文中描写边城茶峒清新宁静的自然风光的景语,概括景物特点,体会作者融入其中的情感,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2)如果你们小组要制作一个展示边城自然风光的MV,之后评选出优胜者在全校播放,请你为该MV设计一段画外音,要求:语言清新优美,能准确把握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的风采和神韵。

欣赏富有地域特色的社会风俗画。重点阅读:第二章关于淳朴民风的内容,了解边城人的生活状况,关注作者对浑厚而又痴情的妓女描写的用意;第三到第七章关于三个端午节的划龙舟和捉鸭子场面的描写,以及关于迎亲、月下唱歌的文字。挑选作者浓墨重彩描绘的段落,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诵读,从社会风俗画的描绘中归纳概括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的典型特征。

品赏人性之美。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物,品赏其人性美。

如果《语文报》增设“百年中国文库人物”栏目,该栏目想要推选出五十个最具有中国传统人性美的小说人物,请你从《边城》中选出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阐述你的推送理由,并请你为其设计一个不少于300字的推荐语。

如果翠翠有幸入选,同时入选该栏目的还有《后楼梦》中的林黛玉,请你思考编者这样评选的理由,试着将你心目中的两位女性进行比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提示:扣住核心问题美之所在,可以从二人的外貌、心理、性格,对待爱情的态度和爱情的悲剧原因上来比较分析。)

(3)我来为他画肖像:除了翠翠,《边城》中还有哪个人物让你喜欢,她或他身上的人性之美让你赞叹,请你用描述性的语言来为他画一幅特写镜头式的肖像画。

任务二:聚焦心理描写笔法——走进翠翠的心灵世界,体悟翠翠的爱情。

阅读文本,抓住翠翠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体会翠翠微妙的心理变化,并概括翠翠爱情的三个发展阶段。

明确:

爱情萌芽阶段——初次相遇(四、五节)

爱情觉悟阶段——两年后进城看龙舟(六-十节)

爱情执着阶段——拒绝天保,执着待归(十一-二十一节)

2、如果大自然会说话,请你模拟自然景物的口吻,对此刻置身于其中的翠翠说点什么。此刻你就是她身边的一朵解语花(或月、云、虫、雾等),请你揣摩翠翠的心思,并对她说些安慰或者鼓励的话,写成一首短诗。题目:你的心事我最懂

品味“蜜甜的忧愁”:

深入阅读十二-十五节,找出翠翠的幻想和梦境部分,概括此部分翠翠的形象特点,讨论初次阅读时的疑问。

讨论问题大致如下:

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天保大佬的求亲,翠翠为什么不直接拒绝?

为什么祖父要反复试探翠翠的心意?翠翠和祖父感情那么深厚,为什么却没有直接向祖父表明自己的心思?

为什么远远的见到自己喜欢的傩送翠翠却选择了逃避?(翠翠的含蓄和羞涩的性格却使她不敢勇敢去回应傩送的爱,这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微妙又美丽的心思,是一种古典美的表现。)

(4)如何理解翠翠梦中被歌声带着飘了很远,在歌声中飞到悬崖上摘了白日里心仪的虎耳草的细节(翠翠“顶美顶甜”的梦境,展示出对朦胧爱情的甜蜜感受和潜意识里对爱情的向往。)

(5)为什么翠翠会产生那些离奇的“胡思乱想”?(翠翠离奇的“胡思乱想”,让人感到渐渐有了自己心思的少女的孤单寂寞,以及萌发爱情的幼芽时心灵的躁动;)

翠翠“带着娇,有点儿埋怨”地一再央求爷爷丢下渡船上的活回到她身边的细节,这是单纯的孩子气的顽皮任性和胡闹吗?(少女微妙的心思,因为朦胧的爱情没有着落,内心泛起涟漪,充分表现出对唯一的亲情的无比依恋,希望能得到祖父更多的疼爱来慰藉心灵的凄凉与寂寞。)

总结思考:翠翠是个怎样的少女?她对爱情有着怎样的态度?你如何评价她的爱情?

迁移训练:比较贾宝玉与林黛玉、刘兰芝与焦仲卿、《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的费尔明娜与阿里萨、《飘》里的郝思嘉与白瑞德、《复活》里的喀秋莎与聂赫留朵夫与翠翠和傩送的之间爱情的异同,试着用一句高度凝练的话来概括这些爱情的特征。

任务三、明晓隐喻与象征——品咂丰盈的意象,把握“隐伏的悲痛”

1、小说中存在着众多的意象,含蓄幽隐,意蕴丰盈,耐人深味,充分体现出诗化小说的匠心所在,请你试着找出文本中的诸多意象,深入挖掘其中隐含的深意并探究意象在文中的作用。

意象:

白塔,古老湘西的化身。白塔坍塌象征着原始、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它的重修意味着重造人际关系的愿望。

渡船,从生命形势看,作品正是通过翠翠从一个自在的生命经由爱情这一人生形式过渡为一个自觉的生命。同时,它与碾坊的意象相对立,恰恰象征了原始的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之间的冲突。

虎耳草,在现实中难以采到,但在梦境中却越过高山去摘,代表了纯洁美好的爱情。

黄昏,象征着惆怅和凄凉,不可逆转的命运,悲剧的爱情。

雨,象征人物的命运,推动情节的发展。几次写下雨都发生了关键的事件。

黄狗,翠翠和祖父心理和情感的依托,重要情节的见证者,原始古朴的生命状态下一种亲切、真实而又美好的存在,但难免让人感觉凄凉。

大鱼,象征爱情的传统意象。是翠翠爱情萌芽阶段的象征物,也是翠翠隐秘的快乐所在,小说多次提及大鱼,便也含蓄地表明了翠翠微妙的心理。

沈从文说,“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品读文本,谈谈你对上述话语的理解,思考小说是怎样运用隐喻和象征手法的,“隐伏的悲痛”指的又是什么?

明确:运用诸多意象来表达隐喻和象征,“隐伏的悲痛”指的是作家在作品中要表达的主旨,即对这个纯美的桃源世界难免于消逝的悲哀,歌颂美好的人性是为了捍卫心中的理想世界,在时代的无声的推进下,作为最后的一块净土的湘西世界,作家的精神家园,传统的农耕文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已经不复存在。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便是一种代表着湘西少数民族人民不能自主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

解题:“边城”有着怎样的内涵?(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时间和文化概念,是“大城市”现代文明的对立面,“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处处折射人性之美的农业社会,传统价值的象征,与之相对的是庸俗、腐化、浅薄、金钱至上的人生形式的膨胀。)

探究:留白式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有着怎样的意蕴?你读过的哪些小说采用了这种方式的结尾?续写小说的结尾。

思辨性探究:《边城》是一曲挽歌还是希望之歌?

探究悲剧原因:

“作者的人物虽说全部良善,本身却含着悲剧的成分,唯其良善,我们才更易于感到悲哀的分量。这种悲哀,不仅仅由于情节的演进,而是来自带在人物的气质里的。”——刘西渭

悲剧的重复:翠翠的爱情悲剧与其母亲的悲剧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死亡的不幸也在作品中成为挥之不去的浓重阴影(大老和祖父的死),你如何看待这种悲剧的重复?(使悲剧色彩更浓,悲剧效果更强)

悲剧原因:

不可抗拒的命运:

“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为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偶然的”“不凑巧”,恰恰构成了对善良与美好的毁灭。兄弟俩同时爱上翠翠,尤其是天保大老的意外死亡成为翠翠爱情的障碍和突转点。

比较探究:中外小说中有哪些同样有着不可抗拒的命运因素的悲剧作品,试着比较它与《边城》的意味上的不同(例如:《俄狄浦斯王》《雷雨》等),课后针对这一问题深入思索写成一篇比较联读的小论文。

物质因素的浸入。纯美的爱情过多遭遇物质因素的侵袭,碾坊做陪嫁成为翠翠爱情之路的一大障碍。

人性的弱点。

作者的话:“我想建一座希腊小庙,精致、结实而又匀称......这是我的理想建筑,供奉的是人性。”

作者极力讴歌人性的良善与美好,但人性却是复杂的,小说中毫不避讳人性的弱点,比如翠翠过于含蓄、羞涩,面对爱情不明朗的态度,傩送在哥哥死后归怨于祖父,并且负气出走,顺顺的心理障碍,不肯接受间接把大儿子弄死的女子做自己的二儿媳,祖父为人的弯弯绕绕老而多事等。

天命的迷信思想:“原始神秘的恐怖”使“野蛮与优美”交织在一起,“天”“命”在小说中的反复慨叹“该来的都会来”虽然有坦然,却也是源于无奈。表现了边城人在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面前的软弱和无奈。

孤独导致的隔阂:两情相悦朦胧的初恋,却因为不沟通而产生隔阂,祖父与孙女感情深厚彼此却不明白另一个人的思想所止处。隔阂形成的厚障壁成为悲剧的不可避免因素。试问:翠翠执着而又无望的等待傩送能够知晓吗?边城的人们都在无尽的孤独里痛苦地挣扎。

研究纵深:

话题论文写作设计:孤独、隔阂、命运、人性、等待等。

设计理念:

语言建构与运用层面,品读小说优美的语言,尤其是关于边城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俗画的描写,学会鉴赏,会写评论。品味和鉴赏心理描写既是语言层面的把握也可以兼顾其他层面的核心素养的落实。

思维发展与提升层面,读思结合,运用批注式读书法捕捉瞬间的思维火花,表达对文本细节的感悟与思索,进一步促进读写结合习惯的养成。运用质疑式读书法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的习惯,在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和主题意蕴上深入探究,把握文本的思想精髓。写读后感和研究性小论文,使阅读真正地向深度阅读和研究性阅读方向发展。比较法的运用和相关的探究设计可以切实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审美鉴赏与创造层面,诗化小说的诗性美的探寻更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比较原著与电影在艺术手法上的差异性,增强了对小说诗意化的语言风格和抒情笔调的审美性把握。对隐喻和象征手法的深入把握更能触及小说的丰富意蕴,尤其是对丰富意象的深入思索,对小说“隐伏的悲痛”的把握和悲剧原因的探究,更能使学生在这次的整本书阅读实践中收获更多。

文化传承与理解层面,理解从诗的表达习惯向诗化小说过渡是文学上的一种创新,从而体会《边城》在抒情格调,意象营造,意蕴设置,心理描写,隐喻和象征的运用上都是诗性美的明显体现。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主持人串词(马文城)

一剪春柳,两瓣梨白,三分春色,四月裂帛,时光里成长的每一个孩子的心事又未尝不是一个唯美又忧伤的边城故事, 愿他们能感受到诗化小说的诗性美,愿读过的书能陪他们去潜冬溯春,愿红尘中现行渐远的他们永远心生敬畏. 也愿读过《边城》的每一个人都有一颗聆听阳光的心,都能在冰雪和寒风中,听到温暖。再一次感谢刘敏老师的分享。

主持人结束语(马文城)

志同者不以山海为远,道合者跋涉而云集。世界上有很多种遇见,最美好的莫过于在我最美的时光里,与你相遇。其实最美的不是在我最美好的时光里,与你相遇,而是与你相遇,唯美了我所有的时光,有幸相聚诗意语文,相遇诗意语文的家人们,天南海北我们同心同意,我们愿意为诗意语文倾注余生的热忱与智慧。每一次相聚、每一次交流、每一次聆听,都是无比珍贵的收获和成长。今晚的“校本课程,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四位嘉宾的无私精彩分享!感谢一菲师父和家人们今晚的陪伴,感谢兴艳姐姐搭建的平台,期待我们下期,再会。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栏目宗旨

开诗意语文课程之窗

拓诗意语文多彩视界

创诗意语文无限可能

新诗意语文百家争鸣

栏目负责人

崔桂静 李兴艳

投稿邮箱

第4419期 校本课程 | 线上交流文字稿:我们这样让核心素养落地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