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数据统计,现阶段平均每年有2000万人达到退休年龄。尤其是体制内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标准,已经超过半数以上大学生的薪资标准。如此一来,大学生考编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了。
202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而高质量就业机会却因为疫情等诸多原因锐减,如此一来,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可想而知。从小到大,历经十几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本以为大学毕业后会有高职高薪等着自己。
按理说退休人数远远高于应届大学生的毕业人数,大学生为啥还是为找工作发愁呢?或许是因为退休人员未必都有正式工作,其中有很多属于灵活就业人员。
再加上大学生对工作的愿景有所提高,很多中小企业根本入不了大学生的眼。体制内岗位,才是00后大学生眼里的香饽饽。不过有考编计划的大学生也要事先了解,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体制内的工作环境。
部分大学生考上公务员后,为啥不发朋友圈了?是太忙还是另有深意?
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生活处处离不开网络,很多学生甚至除了上课和考试以外,时时刻刻都“活”在手机里。无论是吃饭还是外出游玩,都要先发个朋友圈打卡记录,心情无论是喜是悲,考试成绩公布后,先发个朋友圈再说。
可是有些毕业生发现,离开校园后,原本生活习惯很像的两位同学之间,因为一个考编上岸,一位进入大厂工作,二人生活上的交集也越来越少。
尤其是在体制内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再举行同学会的时候,可能彼此感觉像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人一样。回想大学生活,恍如隔世。
小柯(化名)大四毕业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身边考编上岸的同学和自己越来越陌生了,也越来越低调了。大学期间,每次点开朋友圈都能第一时间看到同学们的动态。
没想到毕业一段时间后,再去看朋友圈,除了发宣传资料的,就是晒娃的。尤其是那些考入体制内的同学,几乎很少发朋友圈。
即便同学们还在一个城市里工作生活,见面的机会却越来越少了。班长组织同学会,体制内的同学也很少参加。时间久了,不仅就慢慢疏远了。他们到底是工作太忙了,还是有另外的深意?
大学生考编上岸后,很少发朋友圈的原因多半与工作有关
上学期间,老师总是叮嘱学生们,一定要珍惜同学间的情谊,毕竟以后参加工作以后,就再也遇不到如此纯粹的关系了。尤其是大学同学,未来将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有机会能互帮互利也是极好的,不过体制内的同学却显得格格不入。
尤其是新版禁酒令等一系列政策落地后,他们就显得更加低调了。大学生考上公务员前,都以为那是求职的天花板,上岸后从此衣食无忧,堪比人生赢家。这才能说服自己刻苦学习,争取一战上岸。没想到上岸后才知道,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同学会聚餐,体制内的学生很少参加,主要是怕违背禁酒令等工作原则。眼下公务员以及特殊岗位的体制内人员,不仅上班时间不能饮酒,就连工作日下班后也不能喝酒。有些岗位会面临随时抽查,一旦被发现,轻者受到处分,影响当年绩效奖金,重者或将铁饭碗不保。
除此之外,公务员们很少发朋友圈,也与工作性质有一定关系。即便是基层的公务员,肩上也承担着不小的责任,时刻都要言行合一,发扬正能量。一旦有出格举动,就容易威胁到自己的事业,多年努力恐将付诸东流。
尤其是朋友圈里人多眼杂,如果被人抓住把柄,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为自己挖坑。此外体制内的工作,远没有大学生想象中的那么轻松。他们和教师岗位差不多,有做不完的工作、写不完的材料。
公务员很少加班,但工作时间内除非工作需要,几乎不允许玩手机,更没有发朋友圈的时间,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新习惯。
写在最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后,大多数体制内的人说话会越来越严谨,性格方面也就低调内敛,再加上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忙,更没有时间和心情关注网络。可能与老同学沟通的时候,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而是习惯性地守口如瓶。
笔者认为,体制内的工作确实待遇相对比较稳定,薪资也比较可观,建议大学生报考前还是要多了解一下体制内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环境,这样才能确保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
希望各所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程里,增设关于考编相关的知识介绍,让大学生能够对公务员等体制内选拔考试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报考。
今日话题:大家觉得大学毕业生扎堆考编是好事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适合发朋友圈正能量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