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朱红色漆木碗
西汉彩绘双层九子漆奁
从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到楚汉漆文化的繁荣,直至明清达到顶峰,中国可谓世界上最喜欢用漆制作器物的国家,并将漆艺绵延传承,走过了7000年漫长而辉煌的历程。
作为传统漆器的两种主要色彩,红色和黑色在漆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为“标准色”,成为漆器色彩的基本美学特征。
“墨染其上,朱画其内”自先秦就是传统
漆器一般是以竹木皮麻为胎,外涂漆色,是古代器具中的骄子,髹(xiū)饰的器物多是食具、酒具、祭器、日用品、陈设品、家具、兵器和门楼等。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也是出土漆器最多的国家。目前所见对漆器的最早记载为“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裁)之,削锯之其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出自《韩非子·十过》。
早在新石器时代前期,就已经有了较高水准的漆器,如1978年在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中,出土了一件缠藤篾朱漆筒形器和一件木质、敛口、有圈足、器壁外均涂有朱红色漆的木碗(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这也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漆器。由此考证,利用生漆作为涂料使用在我国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商周时期漆被广泛运用并开始种植漆林,《周礼·地官司徒·载师》中记载“唯其漆林之征,二十有五”,《史记·货殖列传》中载“陈夏千亩漆”。这一时期色彩的使用已有等级之分,红色为统治阶级所独用色。据文献记载或考古挖掘发现这一时期漆器色彩运用较多的就是红、黑色漆。
殷墟考古发现四个大墓,发掘出大批量的雕花木器,其中涂朱印纹数量最多,还镶嵌蚌壳、松绿石等材质,同时随挖掘出土的还有鼓和盾等,都髹以红底黑纹漆。另外当时在红黑基础上还发展出一种新的漆色,在黑漆中加入少量的红色,色彩如雀头色,称为“雀饰”,主要用于车马上漆艺的修饰使用。
周代漆艺己相当成熟,漆器延续商代红、黑搭配色彩形式,并在红黑色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多种色彩,然而红黑对比搭配的方式和色彩观念仍未改变,还流行一种红色漆皮镶嵌蚌壳及螺钿等材质的装饰技法。
战国时期,漆器取代了青铜器成为社会主流,漆器制作工艺手法都有质的飞跃。考古挖掘发现有近千座楚墓出土漆器,它们共同的特征是都髹以红黑漆,以黑底红纹为多,红底黑纹较少见,辅以其他各色,色彩搭配形成鲜明对比,朴素而华美。虽然也出现了蓝、绿、紫、黄等彩漆,但是红、黑色彩依然是主流,且作为漆器的惯用底色除了运用黑漆外,彩色漆作底的就只有朱漆,延续了“禹作祭器,墨染其上,朱画其内”的传统,为后来秦汉时期红、黑色主导漆器色彩奠定基础。
秦汉时期被称为漆艺史上的“黄金时期”。秦汉时期漆艺红、黑漆的运用达到鼎盛时期,几乎统治了秦汉近500年间漆器色彩。如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大量漆器,品种多达十多种,绝大部分特点为外黑内朱,并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
汉代在继承了战国和秦代漆艺的特色基础上,将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有专门的机构管理和生产漆器。从出土漆器和资料文献记载中发现,汉代的漆器特征常见器内红色,器外黑色或辅以红色纹样,“外黑内朱”形式明显。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双层九子漆奁(lián),外表黑褐色为底,其上贴金箔施彩绘,盒内部髹朱漆,红黑色彩搭配金箔,凸显典雅、富贵之感。
儒家、道家美学思想以“红”“黑”为正统色
红黑配成为中国古代漆器的主流色,不仅是因为它的朴素中显华美,更是因为中国人崇黑尚红的观念。我国传统的色彩观,是带有哲学意义的五原色理论体系,是一种被纳入阴阳五行学说中的色彩论,以五色代表一切色彩,《周礼考工记》曰:“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五色即指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两极色。黑色是诸多色彩中视觉最清晰的颜色,在我国古代色彩观念中,是最高的色彩崇拜,也是单色崇拜时间最长的一种色彩,经过单色崇拜的长期过程,自夏代开始就具有特殊的位置。
孔子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规范一个“礼”字,主张用色按伦理、秩序,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把色彩的象征性作为“礼”的规范推广向整个古代社会。儒家美学思想注重“正色”,包括红、黄、青、白、黑,认为正色是正统、高雅的色彩。孔子曰:“恶紫之夺朱也”,红为“正色”、“上色”,紫为“杂色”,紫夺正色与“礼”不符,为不仁。儒家用“化”来为色彩区分等级,是否符合“礼”之法成为色彩审美依据的标准。千百年来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华民族产生了红色情结。阶级统治者把红色作为奖赏,来赏赐忠勇之士,更有汉代刘邦规定只有刘姓诸王邸宅可用朱红漆门,以此来彰显其姓氏尊贵,以至于后来“朱门”成为尊贵的专用代称。
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中的哲学意味较浓,区别于儒家的礼仪道德观,其提出的“五色令人目盲”“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的思想无不体现其对于政治统治者追寻朴素黑白二色的审美观念。老子反对过度奢侈,主张“清心寡欲”,他对色彩无好恶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之美。道家追崇黑白,认为黑白高居于其他一切色之上,道家美学色彩观对中国艺术表现颇有影响。如中国水墨画就极具体现,白纸黑墨将中国人文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黑白这两个性格特征对立的颜色在艺术表现上却产生了十分和谐的效果。
漆器作品中的留黑类似于中国画中的留白
我国的阴阳五行说中把黑色作为北方和冬天之色,《史记封禅书》中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这十分明显的表现了黑色的情感倾向。在中国文化里具有沉重的神秘之感,它承袭最原始的色彩感知,与白构成原始色彩感知的基础,逐步形成红、黄、青、白、黑的五色体系,完成了从单纯的单色崇拜逐渐向自发的审美升华的过程。我国古代的色彩观认为黑、白包容了世界的一切色彩,认为在“黑、白”两极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色阶变化,漆器作品中的留黑类似于中国画中的留白,可以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效果。
从我国传统绘画的用笔用色上来看,勾勒于宣纸上的墨线正显露着黑漆髹涂在漆器上的装饰性线条的优良传统。正如清代画家石涛所说的那样:黑团团里黑团团,黑墨团里天地宽。所以中国古代画家用有限的墨色创造了无限的色彩斑斓的世界,可以说是属于中国艺术的一种特殊的色彩表现方法。
漆器的颜色一直以红黑二色为主,这与漆色的制作技术的特殊性也是分不开的。在天然漆液中加入黑炭粉就可生成黑漆,且这种炭粉极易获得,如木柴经燃烧后的黑烟、黑灰采集后即可使用,黑色就顺其自然的首先出现在髹漆工艺里。另外,红色漆的获取主要是采用矿物质朱砂入漆调制,故又称朱漆,朱砂是我国一种特有的颜料,产自南方。有资料表明,它也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颜料之一,在天然漆液里掺入矿物质朱砂粉末调制成朱漆。朱砂调漆后具有坚固华丽且永不褪色的优点,较之其他矿物颜料粉更为稳定,这也是红色与黑色不断使用且得以扩展的原因之一。
文/本报记者 陈品
标签: 儒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