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及近代史上令国人为之赞叹的一首诗,那就不得不提伟人所作的《沁园春·雪》。
诗词之中不仅描绘出了“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景象,还抒发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
就连近代著名诗人柳亚子读其诗之后感叹到,“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说这首诗被很多人称之为近代词坛上的第一名作,但在作品诞生之际,便是其雪藏之时。一直尘封九年之际,才与世人见面。
豪情壮志,意境深远
提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要追溯到红军长征时期。当时,伟人与彭总带领着长征的队伍来到了陕北。
正好陕北地区正处于隆冬季节,漫天的雪花覆盖在山峦之上,犹见雄伟又壮丽之景。而伟人见山河如此壮阔,见黄河如此辽阔之后,便即兴写下了这首惊世之作《沁园春·雪》。
可诗词虽做出来了,但伟人却没有发表,也没有令人来观赏,而是将该词封存了起来。其实,之所以封存跟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也跟诗词的形式有关。
当时,伟人率领着队伍长途跋涉,来到了陕西革命根据地。虽说此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刚到陕西的革命战士们还没有找到真正可以落脚的地方,也不知道前面的战争该如何的开展。因此,大家心中难免会有些悲观。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发表该诗,反而会显得不合时宜。
除此之外,这首诗没有在当下的环境发表是因为这首诗的表达形式。虽然说诗词之中表达了山河一片大好的景象,抒发了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但诗词的形式却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
随着战争爆发,随着无产阶级思想的深入人心,人们推崇的文体形式也从之前的文言文转变成了白话文。
而《沁园春·雪》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采用的却是古体诗的形式,无论是平仄还是长短短句,都跟古体诗有大同小异之处。
古体诗最大的特点便在文绉绉这三个词上面,这种文绉绉的诗词虽然能表现出文人的文学素养,但作为普通的老百姓却很难读懂,无法做到雅俗共赏。尤其是受到了新思潮新文化影响的年轻人,他们更愿意直抒胸臆,用白话文去表达自己的意见。
因此,诗词之中的含义非常深远。可对于伟人来说,这首诗太过于注重格律,会束缚住人们的灵性。
并且伟人又是国人的领袖,他的一举一动必将会引起举国上下的关注。因此,在发表诗词时候要尤为谨慎。毕竟这种不符合当下社会背景的诗词,在表达出来后,会受到舆论的抨击。
而在做了诸多方面的考量之后,最终还是将这首惊世之作诗雪藏了起来。虽说是雪藏,但好的诗词并不会永远被掩埋的。
就好像《沁园春.雪》一样,它因为诗词优美,意境深远,对于国人,对于文学史都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即便是雪藏也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一经发表,振奋人心
1945年抗战结束,伟人飞去重庆和谈。而这首震惊世人的《沁园春·雪》也就在此期间公布于世了。伟人在重庆和谈期间去看望了自己的老友,中国近代诗人柳亚子先生。
见到伟人之时,柳亚子先生便将其抄录的《长征》与伟人过目,并希望伟人能够校正传抄中所发生的错误之处。
伟人读完《长征》这首诗之后,并没有立即校正。而是将自己与1936年在陕西所作的《沁园春.雪》赠与柳亚子先生。
先生初读这首诗的时候,便被诗中描绘到场景以及诗词表达的深意所震撼到,甚至还作了一首和词以表自己的赞叹之意。并且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这首词的赞叹之意,将这两首《沁园春》送到了《新华日报》希望能够发表给世人观赏。
但《新华日报》从未公开发表过伟人诗词的先例,因此,在发表之前将此事汇报给了总理。希望总理能够给与一个合理的方案。
总理了解此事之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先发表柳亚子先生的贺词。没想到的是,和词见报后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不少的民众想要一睹主席原词的风采。
正当这时,柳亚子先生与朋友举办了书画展,为了让世人一睹伟人的风采,便在书画展上展出了两首《沁园春》。
当参观者见到了伟人的墨宝之后不由的赞叹,称其是惊世之作,甚至有不少人在书画展上抄录伟人的《沁园春.雪》这其中就包括了《新民报》编辑吴祖光。
当诗词抄录下来后,吴祖光第一个念头便是将其发表出来,希望国人能够拜读伟人的墨宝。无奈当时有很多人劝阻他,说伟人并不愿意让人们知道他能够写旧体诗。
但对于吴光祖来说,这样的诗词不仅能够振奋人心,还是可遇不可求的上乘之作。
为此吴光祖不顾有人的劝阻,在《新民报晚刊》上刊登了伟人的《沁园春.雪》。而诗词发表之后,轰动全国,甚至还被诸多报社转载。
而此时,伟人在世人的心中不仅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卓越的文学家,是能够做出惊世之作的诗人。
万人传颂,引人模仿
好的作品,不仅仅被万人传颂,还易引人模仿。比方说《沁园春.雪》便是这样的诗词。这首词在发表之后,不仅获得国人的注意,也获得了国民党派的关注。甚至,还希望与伟人的《沁园春.雪》“试比高”!
《新民报晚刊》发表之后,国民党领袖也读到了这首诗,并且被诗中的文采所吸引。但这种吸引,除了赞赏之外更多的是比试。
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便紧急召开了内部会议。并召集国民党内的文人雅士按照伟人的原韵写几首诗词,希望能够将伟人的气势比下去。无奈的是,虽然这些文人的才华横溢,但绞尽脑汁,也只写出了一堆平庸之作,根本无法与伟人的气势相比较。
所谓模仿,只能够模仿诗词的样式,不能模仿出诗词所蕴含的深意。虽然说,《沁园春.雪》着重在景色的描写上,但是通过这些景色,能够折射出更加深远的意义。
而那些模仿的诗词,不过是词语的堆砌,所有的诗句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怎能与伟人的诗词相比较。
结语:
其实每一首惊世之作的诞生,都有其绝对的意义。就好像《沁园春·雪》一样,它之所以被世人称奇,除了作者丰富的文化素养之外,还跟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相关。只有所处在当时的背景之下,才能够做出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字一句之间,都给世人展现的山河的广阔,而从这恢弘的诗句之间能够读到的不仅仅是山河的广阔,更能够读到作者的胸怀的。能够感受到,伟人在深处革命之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信仰的坚定。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