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历史上对中华文化影响最深之人,孔子应该位于候选人之列。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之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儒家、道家、墨家、兵家、阴阳家、法家、纵横家、名家等多个学派相继兴起,涌现出了孔子、老子、墨子、孙子、韩非子、鬼谷子、惠子等一大批名家大师。
其实,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并没有一枝独秀,真正让儒学脱颖而出,则是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事情了。儒家学说中关于君臣伦理之道的理论,完美的契合了封建统治者驾驭臣民的需求,这才让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是,还是要多说一句,被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儒学只能说是被阉割过的儒学,并不是儒学的全部内涵。
儒学在后世的盛行,连带着儒家学说开山立派之初的几位元老级人物地位飙升,出现了儒家五圣之说,分别是“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宗圣”曾参、“复圣”颜回、“述圣”子思。
孔子就不用多说了,儒家学说开山之人,被后世的统治者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当代社会,很多人对于孔子并不那么认同,甚至认为孔子的学说阻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其实,大可不必。不可否认孔子开创的儒学被封建统治者加以利用,禁锢臣民的思想,但这并不是儒家思想的全部。时至今日,孔子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一个象征,遍及全世界的孔子学院就是最好的例子。
孔子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大家。孔子门徒三千,贤者七十二,能史策留名的亦不在少数。孔子的这份教育成绩,在诸子百家中独一无二,“万世师表”孔子当之无愧。
孟子,这位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物,初中课本大家可没少学过孟子的文章,比如说《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中又一位集大成者。其实在唐宋以前,孟子的地位并不算太高。但自中唐以来,孟子被不断升格。中唐时期的大文学家韩愈认为:孟子是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了孔子学说之人。北宋神宗年间,《孟子》一书被列入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中,这对于孟子成为亚圣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不考试的东西不一定有人看,但指定考试的科目大家都会去看。而到了南宋年间,在朱熹等人的推动下,《孟子》一书正式升格为儒家顶级经典,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
不过,真正让孟子成的还是元朝。元文宗即为之初,就追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次年又封为亚圣公,正式确定了孟子亚圣的之名。明朝嘉靖年间,去掉了孟子公爵的封号,奉孟子为亚圣。
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这二位都是孔子的弟子。述圣孔伋,则是孔子的孙子。
颜回,也称颜子,七十二贤人之首,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一生跟着孔子东奔西走。颜回先孔子去世时,孔子悲痛欲绝:“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其人,在《论语》中多次出现,但是并没有留下什么传世之作。
宗圣曾参,也称曾子,是孔子所有弟子中对儒家学说传承最为重要的一位,继承和发扬了“孝”的思想,其本人更时二十四孝之一(啮指痛心)。曾子参与编撰了《论语》、《大学》、《孝经》等儒家的经典著作,对于儒学的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述圣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曾子之徒,孟子之师,是儒家学派传承过程中承上启下的一位关键人物,继承了发扬了中庸之道的思想,编有《中庸》一书。
颜回、曾参、孔伋,和孟子一样,都是在元文宗时期开始了自己的封圣之路。元文宗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曾参为“郕国宗圣公”、孔伋为“沂国述圣公”。至明朝嘉靖年间,罢公爵,止称“复圣”,“宗圣”、“述圣”。
有意思的是,除了孔子“圣名”是在元朝之前就有的(唐朝时期,追封孔子为“先圣”,但“至圣”之名仍旧是出自元朝),其余的“儒家四圣”之名均始于元朝。而我们知道,元朝是游牧民族蒙古人所建立的封建王朝;孔孟等人则是农耕文明的代表人物。为什么元朝的统治者会如此大肆追封农耕文明的代表人物?
我们知道,自唐朝正式确立开科取士以来,科举考试就成为了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忽必烈入主中原后,科举考试一度中断,及后的元成宗、元顺宗、元武宗三朝,科考也未曾恢复。对于广大的儒生来说,想要做官,唯有科考一途。现科考不兴,等于是断了儒生们的路,故而有了九儒十丐一说。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儒生在百姓当中是有比较大的影响力的,不能安抚好儒生们的情绪,元朝的统治根基就不稳。因此,从元仁宗开始,重兴科考,提高儒生的地位。到元文宗年间,一次性给儒家升格了四位圣人,就连孔圣人也被冠以“大成至圣先师”之名,极大的安抚了儒生。
标签: 儒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