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生的眼里,语文可能不是最难的学科,相比数学、物理等非常“烧脑”的学科,它的受重视程度往往没那么高。
但是语文基础的好坏,却能间接地影响很多科目的学习效率。倘若理解能力不足,学习别的东西自然也受到阻力。所以在小学阶段,语文可是“重头戏”。
想要提升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和写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过现在的小学生真是很大胆,把“童言无忌”生动地展现在作文里,弄得语文老师又气又笑。
“砖头里动的是蛆”?小学生作文让老师一脸懵
很多人说,经常跟孩子相处,自己的心态也会跟着年轻。但不知道小学老师听完这样的话,会是什么感想。当小学生调皮起来,“气人”也是真的。
比如老师让学生畅享未来,在作文里写出自己的理想或者对生活的憧憬。有位同学真敢说实话,前半部分写自己事业有成、幸福美满,带着妻儿旅游,倒还挺正常。
结果最后话锋一转:“无家可归的老太太,居然正是我的语文老师”。不知道是不是这位老师留的作业太多,以至于这名男生有了这样的期待。不过,得0分可一点不委屈。
也许成年人跟小学生之间,自带一种“代沟”,有时他们之间习以为常的语言,老师和家长却看得“一头雾水”。
有位小学生的作文里也提到了乞丐,不过老师困惑的是另一种原因。他在作文中描写了自己向家长要一元钱给乞丐,并遇到同学的经历。
这可能是他记录的真实生活片段。但是写到最后,却出现好几行令人费解的句子。先是“漏漏漏”,再是“猫里”,这让博学的语文老师也一脸懵。
“砖头里动的是蛆”,这又跟上文写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于是老师把男生叫到办公室,他读着自己的作文,却唱起来。
老师这才恍然大悟,这不是网上很火的那首歌吗?其实它本来是英语,但是在一位大叔口中,成了很地道的“中式英语”,大家就争相模仿其他的发音,还用汉字谐音来标记。
“漏漏”之歌,凝集着“刘老师”辛酸又励志的学习经历
老师听到这样的解释,有点哭笑不得。小学生认为自己只是如实地描写了当时的场景,他确实唱了歌。但老师觉得作文里写网络流行词,还是不恰当的。
好在当代教师的教育思维都比较开放和包容,老师会进一步引导,而不会做过度的批判。不过,这首被比喻为“漏漏”之歌的中式英文歌,其实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
很多学生只是觉得有趣和朗朗上口,不知道它的背后,凝集着“刘老师”的辛酸经历。那位把“栓Q”挂在嘴边的大叔,其实上学时期学习成绩非常出色。
只是他生在一个经济条件很差的家庭,家里又有好几个学生,母亲表示根本供不起这么多人同时上学。所以他只读完了初中。
中考的时候,他明明已经考上了高中,无奈家里交不起学费,他只好看着别的同学去镇上读书,自己回家放牛。
但是他从小就特别喜欢学习英语,即便不上学也没有荒废,而是跟同学借来高中的课本,进行自学。没有老师指导,没有专业的学习设备和资源。
这种情况下,他的发音不够标准也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他这种默默为梦想努力,最后真的用外语技能立足的经历,很适合激励学生们。
家长要让小学生分清书面语和口语的使用场合,避免在考试里吃亏
听完“刘老师”的经历,很多同学在哼起来这个旋律时,或许能感受到更多教育意义。不过,家长们也需要做更好的引导。
(网络词汇在学生中的热度)
日常的口语和网络词语,不能随意用在考试和作业里。语文考试要求使用书面语,即使是自由发挥的作文题目中,也要明确这个标准。
平时写作业、写日子,可能老师不会那么严格。但是在考试中,使用这类容易引起歧义的语言,肯定是要扣分的。
每个老师的性格不同,有的阅卷老师可能会认为这种作答方式显得很不认真,扣分会更多。家长们发现作文里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告知。
【话题】你认为这样的语言出现在作文里合适吗?
标签: 描写人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