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藤野先生》:做戏、做事与做人-鲁迅的“正能量”人生观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73 0

重读《藤野先生》:做戏、做事与做人-鲁迅的“正能量”人生观

鲁迅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文学家与革命家,他的文字现实而深刻,往往能以简洁的笔触揭露社会的黑暗。在他的文字中,出现过多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长妈妈,《祝福》中的祥林嫂,《阿Q正传》中的阿Q,以及我们今天要说的《藤野先生》。

这些人物有的可怜,有的可恨,有的可敬,但无一例外都承载着作者鲁迅的感情,或批判或揭露或怀念。现在,让我们一同解读,《藤野先生》背后的故事。

一.藤野先生与鲁迅

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生于1874年7月11日,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

藤野先生成为鲁迅的老师,是在1904年,彼时他刚刚从讲师升职为教授。关于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印象,从《藤野先生》与藤野先生与亲人的交谈都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很喜欢鲁迅这个学生并对其给予厚望的。

《藤野先生》作为一篇散文,不像小说那样故事情节曲折而人物性格突出,而更注重故事中所表达的情绪。对事件的描述是松散而舒缓的,没有大起大落,但贵在真实。

《藤野先生》之后被收录在鲁迅文集《朝花夕拾》中,这个文集多是鲁迅自己的回忆,也包含一些鲁迅对现世的思考。

重读《藤野先生》:做戏、做事与做人-鲁迅的“正能量”人生观

下面我们将从《藤野先生》的情节及其背后的作者情感这两方面来解读这篇文章。

二.鲁迅的留学回忆录

1.初到仙台

文章的开始,先交代了鲁迅去往仙台学医的原因,鲁迅在东京并未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事物,只见到了在日本醉生梦死的留学生们,不愿与他们为伍的鲁迅选择去别处看看。因此去了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

仙台与东京相比,是个普通的市镇,鲁迅这个少有的中国留学生在此处得到了礼遇。并开始了自己的学医生涯。

这一部分奠定了整篇文章的基调,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的忧愁,不愿融入留学生群体的孤高,苦中作乐的意趣。这些情绪都是淡而真实的。《藤野先生》虽是散文,但仍有鲁迅先生的标志文风,以极简的笔触写极真实的事与人。

比如写留学生们盘起辫子,如“富士山”,放下来“油光可鉴”,还要扭一扭,“标致极了”。寥寥数语,便将留学生好打扮不思国难的模样描写的入木三分。

2.藤野先生

重读《藤野先生》:做戏、做事与做人-鲁迅的“正能量”人生观

鲁迅在仙台的医学院遇到了教授骨学的藤野先生,文中对藤野先生的形象描写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真实而生动,几笔就将一个严谨治学又不修边幅的教授形象描绘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在此处提到藤野先生教学用的课本,甚至有中国翻译过来的医学书,日本的医学起步并不比中国早,但此时却已遥遥领先于中国了。体现了清政府的腐朽与鲁迅对中国改革制度,奋起直追的希望。

鲁迅写藤野先生,用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侧面描写,从留级学生口中讲出,藤野先生不修边幅,在火车上曾被人误认为是扒手。这算的上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藤野先生对打扮的不在意和他对知识的严谨态度对比来看,更丰富了他的形象。

第二件事是正面描写,藤野先生帮鲁迅修改讲义,整篇讲义都被订正过,连文法的错误都被改正,藤野先生无疑是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同时,他对鲁迅的教导,也展现了他的学术精神。鲁迅为了好看,修改了血管的位置。而藤野先生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教育他,实物是如何,画的就该是如何,科学是严谨的,不能随着自己的想法来。

这样的行为,没有科学精神的人是做不出来的。

第三件事也是正面描写,藤野先生为鲁迅虽然是个中国人,但不惧怕鬼神,愿意解剖尸体而开心,同时对中国女人缠小脚的骨骼变化表示了好奇,并非常想亲眼看上一看。这是一位兼具探索精神与同理心的良师。

重读《藤野先生》:做戏、做事与做人-鲁迅的“正能量”人生观

通过这一部分的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丰富而立体起来,他是一个不修边幅,但爱护学生,严谨治学的教授。

他的精神,在多年之后,仍影响着鲁迅。

3,.弃医从文

最后一部分写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也写了一个弱国的留学生在外遭遇不公的经历。

鲁迅在考试中取得了中游的成绩,便被学生会干事质疑是看了藤野先生透露的题目。甚至给了他一封列夫托尔斯泰式的信让他——“你改悔吧!”

流言最后被平息,但仍展现了当时中国人被歧视的命运。也引出了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人的原因之一。

在课上放细菌电影的剩余时间,会放一些时事片,在那之中,有枪毙中国人的片子。片中围着看的也是中国人,而片外只有鲁迅一个中国人。

“万岁!”看片的人们喊,而鲁迅只觉得刺耳,在那一刻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这种改变在《呐喊》自序中写的更明白一些——凡是愚昧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他们的精神的事,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向提倡文艺运动了。

重读《藤野先生》:做戏、做事与做人-鲁迅的“正能量”人生观

决定弃医从文的鲁迅告别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有些不舍和悲哀,将自己的照片送给鲁迅,并希望鲁迅也将照片送给他,并与他保持通信。

但鲁迅当时没有照片,回国后也并未能如自己所想,救国民于愚昧之中,笔虽锋利,但仍难敌坚船利炮。这时的鲁迅,或有一些壮志难酬难见江东父老的心思,所以并未写信给藤野先生。

虽然之后鲁迅与藤野先生断了联系,但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仍影响着他,鞭策着他继续为革命事业努力。一个好的老师,不只能教给学生知识,更能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藤野先生之于鲁迅,就是如此。

四.残酷的现实与闪耀的学术精神。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看似只是一篇描写留学生活的散文,但同时它也是一篇回忆性质的现实散文。我们之中的某些词句仍能感受出国家风雨飘摇,个人如同浮萍的无力感。与此相比,尤为珍贵的,便是藤野先生不为国界所限的学术精神。

1.残酷的现实

鲁迅留学期间,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严重丧失,中国人在国际上也受尽歧视。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描写了多方角色对中国的态度。

重读《藤野先生》:做戏、做事与做人-鲁迅的“正能量”人生观

首先是醉生梦死的中国留学生,他们一边沉溺于日本先进社会的享乐中,一边仍未摆脱落后的封建社会束缚,盘起的辫子就是最好的表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边是风雨飘摇的国家,一边是歌舞升平的东京。夹在二者之间的“我”,心情如何可想而知。

其次是歧视中国人的日本人,《藤野先生》中的“我”在考试中取得了一般的成绩便被怀疑是作弊所得。日本学生不分青红皂白的污蔑和趾高气扬的态度让人无奈而愤怒,从原文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那些日本人的讽刺和对自己祖国的担忧。

最后是麻木不仁的片中中国人,他们在观看自己的同胞被枪毙。这是激起鲁迅弃医从文念头的直接原因。这样的中国人,鲁迅哀其不幸也怒其不争,誓要以文字让其清醒。

2.闪耀的学术精神

学校在很多时候是整个社会最理想乡的地方,“我”虽然孤独且受着歧视,但仍有藤野先生这样的老师不拘国界的教导我。

藤野先生之于“我”,一是知识的无私传授,从不因“我”是中国人便歧视我,而是尽心尽力的教导。二是以身作则,以严谨治学精神影响我。他不仅纠正我微小的错误,还想亲眼看上一眼“缠足”。三是对中国变好的期待,与其他人不同,藤野先生教导“我”,是真诚的希望先进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为中国人造福。四是无国界的学术精神,藤野先生也希望中国的医学有所发展,为医学的发展有一份贡献。

重读《藤野先生》:做戏、做事与做人-鲁迅的“正能量”人生观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教导是无国界的,对中国的期望也是善意而简单的。这种精神在鲁迅之后为革命奔走的过程中一直影响着他。一个外国人尚且于中国如此友好,于学术如此无私。身为一个中国人,又如何不为之奔走努力?鲁迅先生因此将藤野先生的相片挂在自己家中,督促自己继续为了未成功的革命事业奋斗。

在残酷的战火中,在被战火催化的仇恨中,仍有这样平等而伟大的精神存在着,这也是藤野先生会被鲁迅先生铭记着的原因。

五.结语

从《藤野先生》一文中我们可以品出许多道理,我们应有所思考。于学术,要严谨,要无私,要不为国界所限。于做人,要不贪慕浮华,不与庸流同流合污。于国家,要爱国,要奋发向上,为国家富强而努力。

标签: 描写人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