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的民国愚人节,报纸刊登了两则假新闻,没想到竟成了真预言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55 0

愚人节并非中国本土的节日,按照现在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16世纪的法国,18世纪传入法国,然后随着殖民主义传播到了世界各个角落,在这一天里大部分人都会去愚弄、欺骗别人来获取快乐。

清朝末年,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与外界的交流也开始增多了起来,很多西方的思想、文化纷纷传入中国,其中就包括了愚人节。中国有关愚人节最早的记载是1869年外交官张德彝所写:是日,无论男女皆可彼此设计愚弄,互不悔怨。

不过清末毕竟还处于封建王朝,百姓对外来的东西还比较排斥,洋节那些基本上没人去过。但是到了北洋民国时期,经历过几次文化运动以及很多人留洋回国后,民众对西方的接受度提高了不少。

加上蒋介石政府为了争取美援,对这些也并不排斥,所以像愚人节这些就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

1946年的民国愚人节,报纸刊登了两则假新闻,没想到竟成了真预言

既然官方不反对,民众也能接受,那各大报纸为了销量就会在愚人节这天拼命整活,比如说1946年上海三家报纸为“流量”也是想尽了办法。最有趣的是,这三个假新闻,最后竟然有两个成了真!

先说那个始终是假的吧,那天沪上著名报纸《铁报》刊登了一则《今天晚上十时半话剧界空前大会串》的新闻,内容讲的就是当天晚上在大光明电影院会出演话剧《雷雨》。

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都是当时的一线,可谓全明星阵容,尤其是那句“即票价增至五千元,也一定有人肯买”更是吊足了人胃口,因此那天晚上真的有很多人去了大光明电影院,《铁报》的热线也被打爆了。

为了抚平大家的情绪,报方第二天就刊登了道歉信息。

1946年的民国愚人节,报纸刊登了两则假新闻,没想到竟成了真预言

还有就是《上海时报》刊登了一则“独家新闻”,标题为《冯玉祥昨飞抵沪》,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准备出国赴美考察水利,郭沫若史良亦同机来沪》。

这个记者就要比铁报的厉害多了,他以采访者的亲历角度,讲述了冯玉祥抵沪受采访的全过程,连神态举止描写得惟妙惟肖,甚至还有一首冯玉祥即兴做的诗:东方巴黎十年别,市民依旧在哭泣。但愿美国回来后,人人都有饱饭吃。

上海当时有东方巴黎之称,短短的28个字,把冯玉祥忧国忧民的情怀给展现出来,甚至为了百姓们能过上好日子,甘愿出国考察以便回来为人民谋福利,这样的好将军怎能让人不敬佩?因此《上海时报》的电话也被打爆了,迫切想知道冯玉祥更深入的消息。

报方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但是他们也不知道冯玉祥在哪啊,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对此也很关注。

1946年的民国愚人节,报纸刊登了两则假新闻,没想到竟成了真预言

毕竟冯玉祥与蒋介石虽然是拜把子兄弟,但一直不太对付,这样一个有影响力的不可控人物,如果有什么动作特务机构没查出来,那肯定是要被问责的,所以特务们也去找到了报方。

众人忙了一圈,事情才水落石出,原来这只是《上海时报》杜撰的,把民众耍了一通。特务机构虽然恼火,但想到是发生在愚人节,因此就没有发作。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4月7日国民政府真的批准了冯玉祥“赴美考察水利”,同年9月冯玉祥飞抵上海,以“特派考察水利专使”名义赴美,同时被强令退役。

假新闻瞬间就成了真预言,最有意思的是冯玉祥走的时候真的写了一首七律:这次远去美利加,时刻不忘我国家,德智群体都研究,回来建设新中华。《上海时报》借此又狠狠吃了一波流量。

1946年的民国愚人节,报纸刊登了两则假新闻,没想到竟成了真预言

最后这一个“假新闻”就有些扑朔迷离,上海《辛报》当天刊登的“独家新闻”是《姜公美今日枪决》。

这个姜公美虽然现在没啥知名度,当年在上海可是大红人,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派出了很多专员去接收敌伪资产,这些人借此机会赚的盆满钵满,就是苦了那些普通百姓。

姜公美本在上海做了多年特务,曾担任过国民党宪兵司令部驻沪情报组长,因为对上海的情况熟悉,日本投降没多久,国民党宪兵总司令张镇就派他回沪担任上海宪兵队长,成了一名接收大员。

他算是第一批返回上海的国民党官员,时间早就遍地是“商机”,姜公美利用身份在上海各大银行、仓库、学校以及汉奸的产业、住宅上都贴了封条,一时间风光无二。

1946年的民国愚人节,报纸刊登了两则假新闻,没想到竟成了真预言

不过随着国民政府任命的其他接收大员陆陆续续抵达上海,利益不均的矛盾就爆发出来了。这些人看到满城都是姜公美的封条,心里很不高兴。

在影视剧《亮剑》中,王有胜因为缴获物资的问题跟兄弟部队闹了不愉快,现实里国民党的纪律肯定比不上解放军,因此他们就造成了更大的冲突。各式各样的接收机构各自为政,有时一道门钱贴了四五个互不统属的封条,甚至为了抢东西几个部门动了枪。

姜公美的倒台主要是自己作死,他因为汪精卫公馆的一辆豪车得罪了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李及兰。汪精卫公馆被姜公美抢先接收,李及兰抵沪后一见那辆车就心折了,于是去跟姜公美商量,看是否能够转让。

但姜公美不太看得起李及兰,直接一口回绝。李及兰虽然未跻身国民政府高层,但他有个好连襟啊,他的连襟就是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兼上海市长钱大钧,梁子就这样结下了。

1946年的民国愚人节,报纸刊登了两则假新闻,没想到竟成了真预言

1945年10月12日,钱大钧将姜公美的宪兵队缴械,同时以“贪污腐败”的罪名抓捕了姜公美,当年的接收大员中,不贪的才是少数,钱大钧此举就是要整他。

不过姜公美还是有点后台的,宪兵总司令张镇随即亲自给钱大钧打电话说情。这个面子还是要给,姜公美逃过一劫去往了南京。

有意思的来了,没过多久国民党意识到接收大员把政府的名声都搞臭了,于是就开展了清查运动,要抓出几个典型痛批一番挽回形象,姜公美先前在上海得罪的人太多,经大家举报再一次被捕。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跟对了人就成功了一半,张镇再次保了他,1946年2月7日,陆军总部、淞沪警备司令部、军风纪巡察团和宪兵司令部四方会审最终宣布姜公美罪证不足予以释放。

1946年的民国愚人节,报纸刊登了两则假新闻,没想到竟成了真预言

判是这样判,可大部分人都不服,上海百姓的反对意见极大,钱大钧也趁机将一些材料送到了蒋介石那里。老蒋看完卷宗觉得这次审判太过轻率,因此下令重审,审判长改由李及兰担任,冤家路窄啊。

老头子发话了,张镇也保不住了,姜公美就再次被关押进去,当时上海人都想看看这个作恶多端的人最终会是什么结果,4月1日愚人节那天《辛报》刊登的《姜公美今日枪决》让他们欢欣不已,很多人都高兴得上街放鞭炮庆祝。

后来虽然得知这篇新闻只是乌龙,但民间的情绪也给到了裁决方压力,最终在同年10月16日真的将姜公美处决,假新闻又成了一回真预言。

有时候事情真的难料啊。

#民国#

标签: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