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是电影叙事表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作动画电影不可或缺的要素,角色的出彩对于整部电影来说至关重要。
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相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物质对思想的束缚,运用电影技术完成一些更具有创造力的角色设置。
对于角色性格的分析可以将角色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本节通过中美对于角色类型设置的差异性分析,从而解构成功的人物角色所必备的特点,为中国“合家欢”动画角色的设置提供参考。
动画角色性格分析
“圆形人物”又被称为“动态人物”,圆形人物不再是拥有单一的性格,而是会针对于外在环境产生动态变化,拥有丰富的内在心理活动,甚至是集对立元素于一身的矛盾体。
圆形人物通常在动画电影的叙事发展过程完善自身,最终完成蜕变与成长。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这样评价圆形人物,“奥斯汀笔下所有人物的生活都不受书本所局限,因为她在创作时极少要求人物任凭生活的摆布,这正是她的人物为什么如此逼真的原因。”
他认为圆形人物的设置可以使人物更加逼真,并且认为圆形人物比扁平人物更有成效。
“合家欢”动画电影非常注重角色性格的丰富性,强调主角人物的动态成长过程。
如《疯狂原始人》中的父亲的角色就是非常典型的圆形人物,父亲从最开始非常固执的拒绝“新东西”,到逐渐开始接受新事物,最终放下了对于传统的坚持想出了一个“新点子”,摆脱了故步自封的封建思想,重新赢得一心追求新东西的女儿的敬重和支持,从而带领全家人顺利度过危机而过上了新的生活。
父亲这个角色的性格是有非常明晰的动态变化过程的,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代表新思想的盖展现出新的生活方式的优势,父亲战胜了强加于自身的对于落后生活方式的坚持,完成了个体的成长过程。
中国动画角色性格分析
“扁平人物”也可称之为“静态人物”,福斯特将其定义为:“指那些代表某种‘单一思想或特质’的人物。”
人物的性格有某一类鲜明的持征,人物性格较稳定,不会随着故事发展发生大的变化。
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低幼化IP衍生出的动画大电影主角多为扁平人物,为了增强与已获得较高人气的IP的联系性,在大电影中延续动画剧作中角色的性格,角色从头到尾并没有性格的变化,都是从一而终的,电影更加注重情节的曲折和戏剧冲突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于角色丰富性的关注。
但是扁平人物并不一定就是劣于圆形人物的,在小说中,角色的结构和功能是根据作家的需要来进行选择的,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马克吐温·哈克这个人物是扁平人物,但批评家认为该人物的设置提供了一个视角,“用孩子的眼睛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问题”。
“如果哈克是圆形人物的话,那么文学将得到一个稍微有趣一点的人物,但却会失去一个世界。”
同样在电影中,评价一个电影好坏不应该根据主角是否是扁平人物来进行判断,在《白蛇:缘起》中的角色皆为扁平人物,但最终呈现出的爱情故事仍然是完整且打动人心的。
当前中国“合家欢”电影也意识到了圆形人物的优势,在注重故事情节的同时深入加强了对于人物的刻画。
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敖丙就是一个典型的圆形人物,敖丙继承了灵珠的灵气,从小就被灌输要为了拯救龙族而奋斗,而他一直也是非常听从父亲和养父申公豹的话,一生都是在父辈的安排下按部就班的成长。
他的身上承担了整个龙族的兴衰,也肩负着整个龙族的期待,而他为了掩盖龙族企图复兴的真相不惜想活埋陈塘关,最终哪吒的一番话让他幡然醒悟决定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即帮助哪吒一同遭受天雷降临。
而他从接受命运到掌握自己的命运的转变则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哪吒这个角色同样是圆形人物,哪吒由于魔丸的影响导致其性格桀骜不驯,但是他内心依旧继承了父亲和母亲善良勇敢的品质,最终他将乾坤圈化作手镯而封禁自己一部分能力则是个体能够掌握自己能力的表现。
他不再随心所欲而是在父母亲情的感化下蜕变,勇敢的和命运搏斗,而完成了对于自身命运的拯救。圆形人物相比于静态人物可以使电影整体更具变化性,“合家欢”动画电影因为其“合家欢”的性质,对于题材选择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限定范围。
因此更应该在角色的设计方面应当更具动态变化,注重角色内心的刻画描写,使其性格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从而使“合家欢”动画电影更具吸引力。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