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先是呈现出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后逐渐成三足鼎立之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国”。其实,除了曹魏、蜀汉、东吴这三个政权的直接争斗外,世家大族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举例来说,曹操为了巩固在北方的统治而重用出身颍川荀氏的荀彧、荀攸叔侄、出身颍川钟氏的钟繇、出身清河崔氏的崔琰等人。
同样的,孙权想要坐稳江东之主的位置,就不得不讨好被并称为“吴郡四姓”的“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上文提到的荀氏、钟氏、崔氏都有其在朝为官的代表人物,那么,作为当时江南影响力最大的四个家族,“顾、陆、朱、张”在东吴朝廷内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呢?
先说吴郡顾氏,作为昔日越王勾践的后裔,顾氏在汉末三国的代表人物无疑是曾经担任东吴丞相的顾雍。顾雍生于吴郡吴县,也就是今江苏苏州一带,出身大家族的他自幼便得以拜当时名士蔡邕为师,跟随其学习弹琴、书法。据《江表传》记载,顾雍为人清静、聪敏,蔡邕对其十分喜爱,于是赐给他与自己名字同音的“雍”作为新名。
才学出众的顾雍年纪轻轻就得到州郡举荐,弱冠之年便出任了合肥县长,后来又先后调任多地,都颇有政绩。建安五年(200),孙权被封为会稽太守,他并不就任,而是请顾雍担任会稽郡丞,代替他进行治理。对顾雍能力颇为认可的孙权先是在数年后提拔其为左司马,又在被封为吴王后先后封其为大理、奉常、尚书令。
平日里,顾雍从不饮酒,且少言寡语,但一开口便是真知灼见,引得孙权感慨道:“顾君不言,言必有中。”也正因这一特质,东吴群臣宴会时只要看到顾雍也在场,就敬畏到不敢纵情放肆。黄武四年(225),东吴首任丞相孙邵病逝,顾雍随即继任。值得一提的是,顾雍常常走访民间,将所见的问题收集上报,如果被采纳,他便全部归功于孙权。直到赤乌六年(243)去世,顾雍一共当了十九年丞相,其在东吴的地位与威望可想而知。
吴郡陆氏本是齐宣王后裔,其先祖汉朝初年由平原迁到吴地,便逐渐形成了这一支。至于三国时期陆氏的代表人物,则非陆逊莫属。陆逊生于华亭,也就是今上海市松江县一带,他幼年丧父后由祖父,即当时担任庐江太守的陆康抚养。后来孙策攻打庐江,陆康率领民众守城两年,在城破后病逝,陆氏宗族也在抵御孙策的过程中死去了半数。
建安八年(203),二十一岁的陆逊被孙权招入幕府,他征讨山越、平定会稽、鄱阳贼寇,立下了赫赫战功。得到孙权赏识后,陆逊不但迎娶了其侄女,还得以经常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出兵北伐,吕蒙暗中图谋荆州,而陆逊则得到吕蒙推荐,被拜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镇守陆口。
黄初三年(222),陆逊以大都督身份大败刘备,六年后又于石亭之战中击败曹休,实现了对蜀汉、曹魏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孙权登基为帝,陆逊被封为上大将军,顾雍去世后,他又被拜为丞相,同时掌握了军政大权。可惜的是,由于卷入了皇位斗争,他被孙权写信责备,不久后郁郁而终。
吴郡朱氏本出自曹姓,后世更有朱熹这样的著名人物,至于汉末时,能够作为代表人物的应当是名将朱桓。朱桓生于熹平六年(177),孙权掌权后被任命为余姚县长。在任期间,他重视民生,致力于治理瘟疫,得到了民众的爱戴。靠着平定丹阳、鄱阳等地山贼之功,他被任命为裨将军,封新城亭侯。
名将周泰病逝后,朱桓接任濡须督之职。黄武元年(222),曹魏大举南下,大司马曹仁率领数万大军进攻濡须,麾下只有五千兵马的朱桓丝毫不慌,他故意示弱,引曹仁大举攻城,随后以火攻之计大破敌军。后来的石亭之战中,朱桓以右督身份辅佐陆逊取得胜利,因此在次年孙权称帝后得以被封为前将军、青州牧。赤乌元年(238),朱桓病逝。
最后说张氏,其代表人物为生于初平四年(193)的张温,史书形容他“少修节操,容貌奇伟”,他也因此得到了孙权的注意。当时,孙权询问众臣张温能够与谁相比,顾雍则表示张温如今无人能及。于是,孙权将张温召入宫中见面交谈,并任命其为议郎、选曹尚书,后改封为太子太傅,相当宠信。
黄武三年(224),三十二岁的张温出使蜀汉,得到了友邦大臣的敬重。回国后,孙权不满张温对蜀汉政治体制的赞美,又忌惮其在民间的名声,害怕他终究不能为自己所用,于是伺机进行陷害。同年,被张温举荐为选曹郎的暨艳被弹劾办事不公,孙权借题发挥,将张温也定了罪。尽管骆统据理力争,但孙权拒不采纳。六年后,张温因病去世。
综上所述,顾雍、陆逊、朱桓、张温分别代表着“顾、陆、朱、张”这吴郡四大家族,他们四人皆德才兼备,也都在朝野内外拥有一定的声望。可惜的是,其中陆逊被责备后忧愤而死,张温则被陷害入狱,这二人都没能将自己的才能尽数施展,结局都令人不禁唏嘘感慨。
标签: 儒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