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红楼春趣》学习人物描写,读名著一知半解,没啥不好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46 0

五年级下《红楼春趣》学习人物描写,读名著一知半解,没啥不好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红楼梦》是比较难懂的,在读书导读中,也明确提出大致能读懂就可以。本文学习的重点是人物描写,经常以习作题出现。本文给出的问题宝玉留下了什么印象?

五年级下《红楼春趣》学习人物描写,读名著一知半解,没啥不好

这篇文章,不要要求太多。关于故事背景可以了解一些,值得一说的是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如果你看过第七十回的话,你会发现,本文属于删减版的,我分析这么做,主要还是减少学生的阅读困难。人物太多,关系头绪太多,学习任务太多,相信学生学习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五年级下《红楼春趣》学习人物描写,读名著一知半解,没啥不好

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发现有些名词还是不太好懂,“高墩”“剪子股儿”“籰子”,还是前文所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

根据整理的复习人物特点和每个人放的风筝,我们发现,黛玉放的什么风筝,我们不知道,在原著中,其实也没有明说。但是根据大部分人的猜测,黛玉跟宝玉放的都是美人风筝,这些情节在课文中没有,但是在原著中是有的:“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

五年级下《红楼春趣》学习人物描写,读名著一知半解,没啥不好

我们可以推测,黛玉和宝玉的风筝是一样的,要不怎么做伴儿呢?当然,这篇文章改动是比较大的。这里说黛玉的风筝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意思是线尽风筝飞走了,可是在原文中更加详细一些:黛玉的风筝登时线尽,众人请黛玉先放,意思是把线剪断,放晦气。紫鹃见黛玉不舍得放,从雪雁手中接过剪子,咯噔一声绞断。

五年级下《红楼春趣》学习人物描写,读名著一知半解,没啥不好

中间的喜字风筝与凤凰风筝绞在一起,这个情节省掉了。或许是因为与本文的关系不大,或许是为了故事情节更紧凑。不管怎么说,文章读起来还是很别扭,毕竟与原著相差还是有很大出入的。为了孩子能看懂,删节是不可避免的。

这里需要说的是,我们从阅读链接可以了解到北平确实有放风筝放晦气的习俗与说法。落到谁家,必定感到晦气,赶快把它撕掉。这与文中紫鹃见风筝,探春嫌晦气是一致的。

所以说,《红楼梦》想真的看下去,还是确实不容易的,何况是刚刚开始阅读历程的学生,就不要太强求了。

标签: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