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故事我来讲|董林美:传承陕北文化 “剪”出幸福新生活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47 0

央广网榆林8月26日消息(见习记者王祎萍 实习生刘心悦)“这辈子我和剪纸是分不开了。”董林美如是说。从八九岁开始剪纸的她,四十年来不仅通过剪纸识了字、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更是带动家乡妇女们在家门口创业增收,还将更多的非遗技艺带进校园,带进课堂。本期陕西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陕西省榆林剪纸市级传承人董林美的艺术人生。

初次见董林美,是在榆林运动员村的非遗展示馆。当时正值陕西省十七运会,展馆内剪纸、木雕、柳编等非遗技艺展示区铺陈开来,文化氛围浓厚,吸引了不少运动员围观体验。来到剪纸互动区,一系列憨态可掬的红色“郡宝”形象甚是引人注意:举重的,踢足球的,射箭的,游泳的……这些都出自董林美之手。只见她右手拿着剪刀,左手握住红纸,纸面时而旋转,时而上下摆动,短短几分钟,一幅精致镂空的美图便诞生了。

陕西故事我来讲|董林美:传承陕北文化 “剪”出幸福新生活

董林美正在剪纸(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祎萍 摄)

董林美今年49岁,来自榆林市榆阳区,农民出身的她,自八九岁起就与剪纸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董林美介绍,小时候家乡每逢过年有贴窗花的习俗,自己就经常学着奶奶和妇女们的样子去剪,再加上自己喜欢画画,剪出的作品颇有几分传神。不知不觉中,后来每逢过年,村里人就来找她剪纸,并慢慢延伸到了红白喜事婚丧嫁娶之事上。就这样,她慢慢地对剪纸产生了兴趣。

家乡那逐渐拓宽的马路,村民们日益富足的生活,茶余饭后扭秧歌……生活中的点滴变化,都是她创作中最鲜活的素材。

“我本来不识字,但是剪纸作品中有时候需要写主题,我就问孩子,慢慢地耳濡目染,发现自己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了,了解的文化也越来越多了。就像这次在运动员村,我把各个运动项目用郡宝的形象剪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对赛事和运动项目也有了更全面细致的了解。”董林美说。

为进一步提升自身技艺,2004年开始,董林美拜榆林剪纸艺人张晓梅为师,正式学习剪纸艺术。此后,她积极请教老师在创作中遇到的困惑,并参加各地剪纸和艺术展览等相关活动。不断向强者学习,不断在交流中切磋,是她在剪纸创作这条道路上的本真姿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勤学苦练,从最初的窗花到如今的纪念礼品,还有口罩上、衣服上的各种剪纸形象;大到几米长的红色主题巨幅剪纸,小到巴掌大的窗花,董林美现在都手到擒来。她不仅收获了《陕北窑洞上的窗花》《普天同庆》等优秀作品,也荣获了“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第八届榆阳好人-最美工匠”等诸多荣誉称号,一些作品还被省外博物馆收藏。

陕西故事我来讲|董林美:传承陕北文化 “剪”出幸福新生活

董林美剪纸作品《陕北窑洞上的窗花》(央广网发 受访者 供图)

近年来,董林美作为老师,每年都会带着榆林四中七年级的孩子在兴趣课上学习剪纸相关的技艺和知识。此外,她还深入社区,带动家乡妇女创业增收。“我们综合考虑妇女的实际情况,一般从早上送娃上学后到做午饭之前的闲暇时间就是带大家学习剪纸的好时机,既不耽误大家做饭接送孩子,还能挣零花钱。”董林美笑着说。

面对学生们学员们在剪纸中的大小疑惑,她也都耐心解答,并乐此不疲。“乍一开始不少同学觉得剪纸很难,但是在学习过方法以后大胆尝试,最终有不少人跟我反馈说他们自己都没想到能剪这么好看。”有更多的人喜欢上剪纸,这对董林美来说甚是欣慰。

陕西故事我来讲|董林美:传承陕北文化 “剪”出幸福新生活

剪纸培训走进社区(央广网发 受访者 供图)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此次受邀来到榆林运动员村,董林美除了向大家现场展示剪纸的技艺流程,为运动员们提供榆林地方特色文化体验服务,还增加了个性化定制剪纸这一项目。“运动会期间来体验的人不少,有人是为庆祝生日,有的想要选择自己或家人的生肖,还有的要送朋友礼物,我就根据他们不同的需求来创作。”董林美说,“之前我经常剪日常生活类的题材,但是人不能一直站在老传统上,要跟上年轻人的步伐、坚持创新与传统相结合。”

从构思到完工,一幅两米多长的剪纸作品需要花费她3个月左右的时间,但董林美并不感到枯燥。“一旦投入进去,一天的时间是很快的,因为心里一直期待着作品的最终呈现效果。”

一切坚持与创新都源于热爱。四十年来,剪纸已经完全融入董林美的生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希望剪纸、面花、刺绣这些有咱陕北特色的手艺能够代代传承下去,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陕北文化,喜欢上陕北文化。”董林美说。

标签: 动漫人物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