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牛头湾旅游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黄河泱泱,穿沙辟石、曲折奔腾,汇千流、纳百川,终在阴山敕勒川留下壮美“几”字弯。
“几”字弯内,黄河流经内蒙古自治区843.5公里,流域覆盖中西部7个盟市。内蒙古黄河流域区位独特、面积广阔、资源能源富集、产业集中,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守卫祖国北疆安全的稳定屏障,还是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打造我国向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不断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文旅融合特色品牌,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态治理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刚摆脱腾格里沙漠的侵扰,黄河从宁蒙界都思兔河口流入内蒙古,便又与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不期而遇,“九曲黄河万里沙”在这里有了更生动的生态写照。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也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曾经风沙肆虐,寸草难生。“黄沙滚滚漫天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庄稼牧场沙里埋……”一首歌谣,唱出了彼时沙漠腹地农牧民们的苦痛与心酸。
从以路治沙、分区治理的多条穿沙公路建成通车,到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治沙模式的成功实践,再到生态治沙增汇、光伏治沙减排的不断创新治沙方式,昔日风吹一片黄的库布其沙漠,如今早已成为了满地葱茏的绿色奇迹,并被联合国列为可借鉴的成功治沙典范。
人尽其才百事兴。从不毛之地变身沙漠绿洲,无数内蒙古治沙人演绎着精彩的大漠传奇。“塞上愚公”董鸿儒,从18岁到60岁,42年、15000多个日日夜夜以苏木山为伴,种树3000多万棵,为阻挡风沙肆虐京津冀筑起坚固的绿色屏障;“宁可治沙累死,也不让黄沙欺负死”的殷玉珍,克服无水、无电、无路及病痛困扰,三十年如一日,让7万亩荒沙披绿;苏和老人,放弃安逸舒适的城市生活,与家人一起在狂风肆虐、飞沙走石的沙漠里,铺就了宽500米、长3公里的绿色长城……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42个旗县共完成林草生态建设975.4万亩;黄河流域内沙漠周边重点治理区域沙漠扩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长191公里、宽500—1000米的绿色防风固沙林带基本形成。
不仅是防沙治沙,在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中,内蒙古自治区也下足了功夫。在黄河“几”字弯的顶端,巴彦淖尔市有一个重要的湖泊——乌梁素海,流域处于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紧要关口,与黄河自然连通,是黄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也是重要的生物种源库。
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退水的不断排入,乌梁素海水质急转直下,乌梁素海失去了光彩。
这1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累计投入70多亿元对乌梁素海实施综合治理,治理思路从单纯地治湖泊转变为治流域,乌梁素海焕发了新的生机。目前,水域面积保持在293平方公里,水质由之前的劣Ⅴ类提升至Ⅴ类、局部Ⅳ类,经初步检测主要保护对象疣鼻天鹅今年筑巢达到400多巢。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深入实施黄河流域国土绿化行动,编制印发《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建设沿黄生态廊道,增强黄河岸线及其支流流域水土保持能力;建立沿黄地区污染防治联防、联控、联动机制,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治理。经过多年保护、修复与治理,黄河流域42旗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6.68%、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32.76%。
破题向“绿”产业转型加速推进
内蒙古黄河流域是能源、冶金、化工产业的主要集中区,集中了全区71%的煤炭产能、69%的电力装机,但经济发展较多依赖资源开发,产业倚能倚重特征明显,同质化竞争较为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过去提起鄂尔多斯,人们会想到“羊煤土气”。在城市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鄂尔多斯曾因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经济结构偏散饱受转型阵痛。
如何破解“一煤独大”之困?鄂尔多斯市以“碳”破题,向“绿”而行。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千亿元有效投资、千亿元实力旗区、千亿元产值园区,推动新能源产业“风光氢储车”全链条发展。远景、协鑫、国鸿氢能、上汽红岩等产业链企业项目相继落地开工,非煤能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形成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
同时,鄂尔多斯市还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战略,让绿色转型不断“加速前进”。鄂尔多斯市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举措,成立碳中和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立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工作机制;出台人才新政30条,拿出1亿元财政资金吸引各方面人才;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城市、国家实验室,打造高水平的国家高新区等。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9家、“三清零”规模以上企业40家,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鄂尔多斯市能源产业的升级蝶变只是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升级改造,保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着力扭转资源路径依赖,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由粗放高碳向绿色低碳转变,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地落实;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造业增长明显提速,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非煤产业稳步提升,“煤主沉浮”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变。
在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集群上,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持续发力。呼和浩特市出台了培育六大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鄂尔多斯市制定了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和支持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政策,包头市建立了链长制群长制工作机制,锡林郭勒盟确定了由盟委、行署主要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总链长,赤峰市实行重点产业链专班制等。
特色品牌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黄河“几”字弯的上半部分,地理位置独特,流域面积广阔,具有生态治理区、多元文化相融交汇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集聚区、传统特色农牧区和内蒙古经济核心区等“七区合一”的区域特点。
“近年来,我们规划设计了河套平原旅游集群、库布其沙漠旅游集群,同时以工程项目为抓手,引领内蒙古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通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擦亮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关注的是,一大批内蒙古黄河文化旅游品牌正逐渐被叫响全国: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鄂尔多斯市被列为全国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敕勒川旅游区(哈素海)成为国家首批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内蒙古伊利集团成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越野e族阿拉善梦想沙漠汽车航空乐园成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老牛湾村三面环水、一面连山,呈牛头形状坐落在悬崖峭壁上,是一个黄河与长城在此握手的地方,曾是全县最穷的村庄。可如今的老牛湾村依托旅游业发展逐步走上了产业兴、安居乐、乡风文明的富裕路。去年老牛湾景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万元。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最美不过老牛湾”。文旅产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乡村面貌的巨变,更带来了百姓生活的巨变。在更多的政策引导和激励下,当地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老牛湾旅游业发展中来,成为老牛湾旅游业的参与者、建设者、经营者和受益者,共建互生的乡村旅游良性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来源:《 中国城市报 》
标签: 动漫人物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