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哥说车 听风吟】仅仅一周,自动驾驶行业就再一次被政策“照顾”了第二次。
8月15日,科技部网发布《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其中提出,针对自动驾驶从特定道路向常规道路进一步拓展需求,运用车端与路端传感器融合的高准确环境感知与超视距信息共享、车路云一体化的协同决策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交叉路口、环岛、匝道等复杂行车条件下自动驾驶场景示范应用,推动高速公路无人物流、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网联公交车、自主代客泊车等场景发展。
仅仅在一周之前,交通运输部就《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指南》指出,在保障运输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在条件相对可控的场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活动。再加上8月初开始实施的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自动驾驶的应用场景以及相关规范,在政策的春风下已经愈发完善。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就此对《道哥说车》编辑表示,自动驾驶是在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科技高地,政策的推动有助于我国自动驾驶行业快速发展,帮助汽车产业弯道超车。与此同时,应用场景以及相关规定的快速完善也能够帮助自动驾驶相关企业找到越来越多回血的机会。
政策支持为自动驾驶占领高地
新兴产业的崛起往往离不开政策的推动,自动驾驶行业也不例外,从2017年开始,国家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标准委等部委先后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则相继开放指定区域的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
张翔指出,自动驾驶是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科技高地,如果中国占领这一高地的话,能够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其解释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已经连续七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自动驾驶的市场前景非常大,政策扶持自动驾驶就是希望中国自动驾驶行业水平能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准,占领这个高地,中国车企就能够在全球汽车行业具有一席之地。
事实上,政策的春风却从未如今天这般频繁且切实的吹向自动驾驶行业。《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示范应用、准入登记、上路行驶、网络安全、事故处理、法律责任等事项做出具体规定,为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在我国实现了“有法可依”。尽管是地方法规,但也为自动驾驶立法产生了破冰的效果。
《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以及《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则进一步拓宽了自动驾驶汽车的使用场景,并通过政策指导为自动驾驶企业提供了商业化落地的机会。紧密且切实的政策加码对于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显然将具有积极意义。
张翔指出,就全球而言,中国和美国是在自动驾驶领域水平最高的两个国家,美国因为起步早,比国内的自动驾驶技术还要领先些。但现在中国奋起直追,优势在于自动驾驶公司数量多、工程师多、人工智能专家也多,再加上政策扶持,行业水平提升是可以预见的。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自动驾驶相关企业5682家。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增自动驾驶相关企业201家。近10年来,我国自动驾驶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仅2021年就新增1130家,同比增长33.25%。
政策加码下,自动驾驶企业迎来回血机会
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下,几乎很少有人会怀疑自动驾驶的成就,一些狂热的企业更是自动驾驶的忠实信徒,但目前来看,自动驾驶仍是一个烧钱的生意。
Uber的自动驾驶部门ATG,5年烧了25亿美元;美国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商Waymo每年花费10亿美元以上;通用汽车旗下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Cruise,平均每天亏损超过500万美元;国内最舍得投入自动驾驶的百度,2020年的自动驾驶相关研发投入高达200亿元,而这样的投资规模还需持续10至20年。
但目前实现盈利的却并不多见,当然它们也通过Robtaxi、Robo-Bus等运营车辆找到了商业化的可能,并利用自动驾驶研发过程中的产物如车路云协同、智能交通等探寻新的商业化途径。例如百度就在Robtaxi之外,同时也在搞智能交通。不过,鉴于自动驾驶成本高、批量小、应用场景不广泛等原因,市场普遍认为,自动驾驶目前仍处烧钱阶段,尚未形成合理的盈利模式,而各家企业推出的Robotaxi等商业乘车服务不过是商业化尝试。相比起动辄数百亿元的研发投入,实在微不足道。
但频频出现的利好政策之下,也确实为国内自动驾驶企业回血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张翔指出,政策支持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提供了更完善的规则,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另外,利好政策的出台往往伴随着一些实际的好处,比如自动驾驶企业可以申请一些项目获得资金补贴,在发展中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这些都能很好得到帮助企业解决前期资金不足的问题,支持自动驾驶企业快速成长”。
标签: 动漫人物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