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字技术覆盖全村 四川宜宾兴文县自由村期待数字不仅赋能产业,还赋能管理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19 0

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杜卓滨 实习生 康启杨 摄影报道

蓝天、白云、白鹭、稻田……8月8日上午,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共乐镇自由村,随着车辆驶过,公路两侧的稻虾田内,一群白鹭从稻丛中飞起,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田野画卷。共乐镇自由村党总支书记黄利军在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上,看到这一场景,不由想起一个多月前,他在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启动仪式上受到的触动。

让数字技术覆盖全村 四川宜宾兴文县自由村期待数字不仅赋能产业,还赋能管理

白鹭从稻田里飞起。

彼时,作为4名参加启动仪式的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村民代表之一,黄利军聆听了主办方的介绍后,结合自由村的发展,感叹“未来乡村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并和其他代表一起向社会各界发出邀请,希望大家踊跃参与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数字技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既能提高生活质量,又能减轻生活压力。”

如今,距离大赛启动已经过去月余,封面新闻记者走进自由村,与黄利军一道在稻虾田深处,再次聊起他心目中的数字乡村建设。

赋能产业 “大力建设数字平台,促进产业发展”

自由村位于兴文县共乐镇西北部,由原大沙坝村和自由村合并而成,幅员面积5.12平方公里,距离县城约12公里。这里是兴文县少有的平原地带,和周边村子一起,历来被看作兴文县的“粮仓”。

让数字技术覆盖全村 四川宜宾兴文县自由村期待数字不仅赋能产业,还赋能管理

自由村的虾稻米深受消费者喜爱。

得益于地理的优势,自由村紧紧围绕共乐镇现代农业型中心镇建设,大力发展稻虾、蚕桑产业。“当前我们全村稻虾田有差不多1200亩,预计每亩能产水稻1000斤,单亩单季能产虾150斤。还有桑树1250亩,蚕桑年产值有三四百万。”黄利军告诉记者,村上每年能产三季虾,原生态的虾稻米也深受消费者喜爱。

“水稻、虾、蚕桑已经成为了村上重要的收入来源,所以在数字化乡村建设的尝试中,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产业。”黄利军说,针对这一困惑,他们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大力建设数字平台,对虾田进行水温、水质监测和管理,对蚕房进行室内温度、湿度等监测,实现稻虾种养殖和蚕桑产业高效、便捷,省时、省工。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内,黄利军向记者展示了才做好不久的自由村发展规划图册。根据黄利军的介绍和图册显示,下一步自由村将在党群服务中心内挂上一台大尺寸的显示屏,引入智能数字系统,在稻田、蚕房等地安装相应的监控,进行实时数字监控。“这种监控只是我们数字乡村打造的基础,我希望能在监控的基础上,引进更多的机械化耕作设备,实现远程操控的无人化耕作,进而是数字化驱虫、室温数字监测等等。”黄利军说。

赋能管理 “让数字技术覆盖全村,实现管理数字化”

在黄利军的设想中,数字乡村不能单单针对某一方面,“数字化建设的最终效果应该是覆盖全村的方方面面。”他告诉记者,尤其是网络监控这方面,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区域加大网络化监控,实现数字化监管。

让数字技术覆盖全村 四川宜宾兴文县自由村期待数字不仅赋能产业,还赋能管理

黄利军介绍村上规划。

黄利军说留守老人及儿童的服务管理工作一直是村上的一个难点,“由于人力、精力限制,做不到长期上门服务,太久不去,又担心老人、小孩独自在家会出点什么事。”黄利军告诉记者,他设想的数字化监管,就是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老人在某段时间内,在村上公共区域出入的情况。“遇到那种很长时间没出现的情况,就意味着我们的工作人员有必要上门去看看,也许他们在家里遇到了什么困难。”

除了能实现对村民更好地管理服务外,黄利军认为河道、森林管理都应该是数字化的范围。“对河道和森林实现数字化监控,让大数据分析它们的情况,出现异常时进行警报。这样一来,就真正实现了‘让数字多运转、村民少跑路’,既节省了巡山、巡河的人力、物力成本,对山、河资源的保护也更加高效。”

自由村作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宜宾兴文县的一份子,黄利军期待借力当地数字乡村建设和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让心目中的数字化乡村更快地实现。

标签: 动漫人物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