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木耕一郎 译/观察者网 由冠群】
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和社交媒体等数字化应用的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高级军官和战略专家声称,在未来,人类可能拥有影响敌人大脑从而改变其认知的手段。通过技术或信息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有可能成为现实。乌克兰战争的经验教训会改变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吗?他们的侵台计划会受此影响吗?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不只涉及武力:它还涉及乌克兰、俄罗斯和世界各国领导人意志的激烈对抗,以及民间舆论的斗争。在这场认知战中,通过数字手段传播信息已经成为影响战争走向的重要因素。但是,乌克兰战争也显示出了认知战的局限性,一国仅靠认知战还无法获取到战略优势。如果中国战略家们相信人脑是下一个战场(有些证据认为他们相信),那么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经验表明,最好不要对这一理论抱有太高期待。只打认知战是无法赢得战争的。西方分析人士同样应该小心,不要认为中国会单凭认知战或其他非物质手段来统一台湾。尽管中国军事理论家们一直在热烈讨论如何影响敌人的认知,但他们从乌克兰战争中吸取到的教训很可能和西方分析人士以为的不一样。
北约高度关注“认知战”
什么是认知战?
一位中国理论家将认知战描述为利用舆论、心理和法律手段赢得胜利的战法。按照孙子的说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理想的状态。2003年修订的《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概述了解放军将进行“三战”。这“三战”包括影响国内和国际舆论的舆论战、震慑和挫伤敌军平民士气的心理战,以及通过国际法和国内法获得国际支持的法律战。也就是说,这“三战”都与认知战密切相关。
中国战略家在21世纪初发表的几篇论文指出,未来的信息战将在三个领域同时发生: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这些战略家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域的重要性将增加,最终成为影响战争走向的关键点。自那以后的二十年间,中国战略家发表的许多著作都基于这样一种观点,即战争发生在陆地、海洋、空中和太空等物理域,发生在通信网络及其所含信息的信息域,以及由领导者意志和公众舆论组成的人类认知域。
中国战略家在21世纪初专心研究信息通信技术。近年来,除了社交媒体等数字技术之外,他们还专注研究人工智能和他们所说的“脑科学”最新成果。比如,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郭云飞在2020年指出,在物理、信息和认知域中,认知域将成为大国军事对抗的终极领域。发生在认知域的战斗将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影响人类的情绪、动机、判断和行动,甚至控制敌人的思维。作为认知的引擎,大脑可能成为未来战争的主战场。在未来最重要的认知域作战中,能否控制大脑是决胜关键。
郭云飞进一步指出,发生在认知域而不是物理域和信息域的行动才体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解放军前副参谋长戚建国也表示,在未来战争中,控制了对手的认知域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总之,解放军高级军官认为,认知域的行动体现了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
除了现有的军事战略“信息战”,中国在2019年还提出了新军事战略“智能战”。认知战概念在与智能战融合后获得了进一步强化。智能战侧重于使用人工智能,具有四个关键特征:增强型信息处理能力、快速决策、使用集群和认知战。
中国战略家曾表示,智能战的重点领域是人类认知,可以通过直接改变敌人认知的行动来实现战略目标。解放军前副参谋长戚建国曾表示,谁抢占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制高点,谁才能掌握国家安全的“命门”:人类认知。中国战略家还认为,直接干扰敌人大脑或控制敌人的潜意识会使敌人的精神受到伤害,使其意识模糊和产生幻觉,迫使他们放下武器投降。
目前还不确定中国打算如何利用未来科技控制敌人的大脑。就目前现有技术而言,解放军似乎正考虑通过军事行动和散布虚假信息来恐吓对手。这些恐吓行动包括将部队机动部署到特定地点,战略核武器部队做好行动准备,以及为恐吓对手而进行军事演习。虚假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电视广播传播。此外还包括通过电磁或网络手段欺骗敌人的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以误导敌人指挥官的判断。
此外,智能战的倡导者庞宏亮讨论了美国的一系列技术成就,如使用小型无人机系统进行监视活动。他还提到了使用最新技术影响人类认知的重要性,例如,在网络空间运行的社交媒体机器人等无人系统可以操纵公众舆论,未来类似小动物的超紧凑无人系统可以秘密进入某国首脑或其他重要领导人的房间进行恐吓或刺杀行动,以此降服并控制敌人。
然而,现实真有可能像许多中国高级军官和战略家所说的那样,只靠认知战而不进行实际战斗就能取得胜利吗?乌克兰战争将如何改变这些理论?本文的后半部分将结合乌克兰战争的教训,研究这一理论的可行性以及这一理论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认知战的局限性:乌克兰战争的启示
解放军高级军官和战略家尚未公开讨论乌克兰战争的教训。然而,美国的一些研究已经指出,乌克兰战争的教训可能会改变中国大陆的对台计划。一篇文章预测,直接军事对台将付出很大代价,大陆将耐心等待台湾最终投降。另一项研究预测,在看到俄罗斯在乌克兰受阻后,大陆将试图对台湾实施心理打击,并通过以下手段降服对手:进行核威胁以阻挠美国干预,派遣海军包围台湾以实际孤立台湾,以及暗杀台当局政军领导人。另一篇论文指出,大陆可以在袭击前展开更广泛的行动,包括煽动分化台湾社会,散播虚假信息,以及阻止台湾与外界沟通。
这些预测都是合理的分析,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军官和战略家已经表示,战争重点是人类认知,并提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重要性。中国理论家将重点关注乌克兰战争中的认知战。但中国会像许多分析指出的那样,在统一台湾时无比依赖认知战吗?
正如中国战略家描述的那样,应用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认知战将使用尚未研发的未来科技。尽管发生在乌克兰的认知战还没有使用此类新技术来直接影响人类的大脑,但有必要分析人类认知将如何影响战局走向。特别是,中国有关人类认知的传统概念也体现在了当下的乌克兰战争中:影响国内外舆论以获得支持的舆论战和震慑打击敌人军民士气的心理战。
俄罗斯在2014年接管克里米亚半岛时,打了一场漂亮的认知战。当没有身份标记的部队——所谓的“小绿人”——突然占领克里米亚半岛时,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立即发表声明否认俄罗斯参与其中。几个小时后,他的言论就刊登在《华盛顿邮报》、BBC和其他西方媒体上。普京声明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大众认知来操纵国际舆论,阻止国际社会在俄罗斯接管半岛的公投关键期进行干预。
俄罗斯还利用公共媒体和巨魔工厂,以巧妙方式传播“乌克兰压迫俄罗斯族人”的策略叙事,旨在给攻打乌克兰提供合法性借口,并使国际社会产生“错在乌克兰”的印象。例如,俄罗斯同时发布了“乌克兰屠杀奥德萨亲俄居民”和“美国媒体掩盖奥德萨大屠杀”的消息,这些新闻交替掩护,给人一种真相被掩盖的感觉。
俄罗斯没有使用“认知战”这一概念,而是使用了“信息和心理对抗”这个概念。然而,这种利用数字手段影响人类思想和价值观的方法类似于中国所说的认知战。俄罗斯在2014年成功实施了这种战法。
然而,俄罗斯并没有在乌克兰战争中实现其目标,不仅在物理域,而且在人类认知域。声称采取特殊军事行动是为了营救被压迫的俄罗斯族人,就像他们在2014年使用的策略叙事,这可能是为了向国际社会申明其行动的合法性。然而,尽管这一策略叙事在俄罗斯国内奏效,但并没有像2014年那样影响国际舆论。
作为回应,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仍然留在首都基辅,直面俄罗斯威胁。受到总统行为的激励,乌克兰政府也在向外传递信息,维护了乌克兰人民的团结,一定程度上赢得国际社会支持,并获得众多国家的实物援助。乌克兰政府还利用公开源信息和美国提供的情报来打击俄罗斯军队。
俄乌围绕乌克兰战俘营遇袭事件展开认知战
在这场认知战中,美国的支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使用了“预先驳斥”策略,在战争未开打前就迅速公开机密信息,向外界公布了普京攻打乌克兰的决定。许多文章都赞扬了这一策略:它提前降低了俄罗斯策略叙事的可信度,并较大程度地团结了一众西方国家,促使其向乌克兰提供物质援助。此外,在维护乌克兰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方面,美国网络部队提供的保护和高科技公司的支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使乌克兰能够迅速向世界传播信息。
因此,在短期内,乌克兰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公众认知域拥有明显的优势。这一主导优势使得乌克兰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大量物质援助,这些援助对维系乌克兰的长期抗战至关重要。但是,是用无人机和标枪导弹武装起来的乌克兰实体部队保卫了首都基辅免遭俄罗斯装甲部队的占领、并夺回了部分被俄罗斯占领的国土,而不是认知战。乌克兰要求外国提供更多的现实装备,包括大炮、坦克、战斗机和防空武器,来为打一场持久战做准备。
从长远来看,乌克兰能否在认知战中保持优势尚不确定。在这个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时代,国际舆论飘忽不定。如果这场战争持续多年,西方的支持可能会随着国内政治再次左右本国舆论而减弱。如果来自民主国家的物质援助减少,乌克兰将发现自己很难继续进行实体战斗。同时,俄罗斯对内管制趋紧,如传播俄罗斯军队的虚假信息并造成严重后果,或被判处最长15年的监禁。管制是打赢国内认知战的有利因素,它使俄罗斯能保持本国人民对战争的支持,是维持战争继续下去的最低要求。
在乌克兰战争中,乌克兰和俄罗斯已经并将继续做出各种努力来赢得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的支持——从长远来看,乌克兰在这方面可能会越来越难以取胜。乌克兰战争表明,在数字时代,战略性地传播信息以影响民众认知并赢得国内外舆论支持非常重要。但是,乌克兰不能仅通过认知战来夺回其沦陷的东部和南部领土。物理域的战斗将决定战争的结果。
因此,俄乌战争表明,光靠认知战无法赢得战争。中国理论家声称他们凭认知战就能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这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是根本不可行的。换句话说,与许多分析的结论相反,中国大陆不可能仅通过间接手段统一台湾,比如核威胁、封锁、斩首、传播虚假信息和屏蔽通信等心理打击手段。
8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湾海峡实施了远程火力实弹射击训练,对台湾海峡东部特定区域进行了精确打击,取得了预期效果。图自央视军事
仅靠新兴科技就能占有战略优势?
发生在乌克兰的网络战再次凸显出了这个问题。过去10年,许多政府官员和网络专家都警告称,毁灭性的网络攻击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并摧毁关键基础设施。在今年俄乌战争之前,专家们还预测,乌克兰电网将遭到网络攻击,数百万乌克兰人将无法在寒冬中取暖,进而心理崩溃。
随着俄罗斯在2月24日攻打乌克兰,俄罗斯对乌克兰政府、军方和关键基础设施的计算机系统发动了网络攻击,导致一些系统出现故障。乌克兰军方和情报机构使用的KA-SAT卫星网络系统也因遭受网络攻击而停止运行。然而,网络战并不像战前预测的那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俄罗斯也没有单凭网络战获得战略优势。乌克兰战争表明,网络战本身并不能起到战略性作用,它最好被用作支援陆、海、空行动的工具。
因此,乌克兰战争揭示了认知战和网络战——它们使用数字手段并在非物理领域进行——无法独立提供战略优势。如果解放军的高级军官和战略家也能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将继续强调同时在现有物理和非物理领域作战。事实上,他们认识到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战争将并存,这一状况将一直持续下去。
无论是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孙子还是鼓吹“出其不意”的英国战略家李德哈特,关于如何将其思想付诸实践,他们都没有给出具体建议。在漫长的战争史中,“屈人之兵”的一直都是现实战斗。
(观察者网由冠群译自“War on the Rocks”网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签: 动漫人物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