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时评
□ 房清江
近日,据媒体报道,为有效防范“分心驾驶”引发交通事故,目前,北京全市1900余处“电子警察”对通过手持方式接打移动电话、收发信息、观看手机视频、操作手机软件等“分心驾驶”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记录,并纳入执法系统。有“分心驾驶”行为的司机将被罚款200元扣3分。
驾驶车辆需要持久的专注力,司机在驾驶过程中接打电话,甚至低头玩手机、查看信息等,无疑会分散注意力,延长反应时间,易产生误判、误操作,甚至出现较长时间的盲驾,大大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为防治“分心驾驶”,早在2017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时,就将上述有关行为纳入规定予以禁止。不过,从现实看,“分心驾驶”现象并没有因为被纳入交通处罚而消失或杜绝,反而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变得司空见惯,甚至成为交通安全管理中的难点。
治理“分心驾驶”,一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另一方面,也更为关键的是,提高执法力度,让违法处罚落到实处。与其他交通违法行为相比,司机在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行为比较随机、零碎,发生在车内也比较隐蔽,执法介入、查证难度更大,传统的路面执法效率低、成本高,所以很难形成常态化管理。
破解“分心驾驶”执法难题,需要创新方法手段,而交通执法电子化智能化无疑是把技术钥匙。此次北京在全市设置1900余处针对“分心驾驶”的抓拍监控,相当于架设了一张全天候紧盯司机的监控网,同时,运用数据算法对“分心驾驶”精准识别并取证,让“分心驾驶”交通违法无处遁形。这些措施都大大提高执法的效率、可靠性,保证了执法管理的广覆盖与持久力。如此,司机“分心驾驶”被抓拍处罚,违法成本会从偶然性变为必然性,势必让每个司机不敢轻视,北京的做法值得充分肯定和借鉴。
交通事故猛于虎。每名驾驶人都应养成安全驾驶习惯,拒绝交通陋习,守法文明驾驶,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签: 三国演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