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天虹纺织有限公司自落户济宁高新区以来,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加大研发力度,培育高层次人才梯队,以“差别化”发展道路逐步赢得市场,为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在山东天虹纺织有限公司三分厂车间内,所有自动化的机器设备正加足马力生产。看着眼前忙碌的场景,三分厂厂长张国华说这是他十几年前刚入厂时从未想到过的事情。
山东天虹纺织有限公司三分厂厂长张国华:当初最冷的时候,外面下着大雪,我们穿着棉袄在车间里工作,温度很低。车间的环境给我们一种靠天吃饭的感觉。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我们全部都是人工智能化自动调节,车间里面始终保持一种恒温恒湿的状态。
从建厂初期的一分厂,拥有24万锭产能,到2014年1月新增二分厂6万锭包芯纱项目,再到2018年10月,三分厂差别化纤维生产项目全部投产,整体规模达到46万锭。这些年,企业在济宁高新区的帮扶与指导下,开启了“深度技造+差别化创新”的探索发展之路。
山东天虹纺织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 郭金玺: 我们对目前在建的一个项目进行了技改,细纱的集中络纱这一块原来全部是人工络纱,每组需要四个人左右,现在不需要人工了,全部改成了自动。络筒自动打包机之前也全部是人工,需要对纱线进行检查,现在已经全部改成自动,不需要人进行专门的检测,全部靠设备运行。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吸收海外先进技术,大力开展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造,企业逐步尝到了降本增效的甜头,走“产业高技术化、装备新技术化”这条道路的步伐愈发坚实。郭金玺说:“最早像我们在24万锭时期所有的用工,万锭用工能达到160人,经过这几年技术改造,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目前我们的万锭用工在50—60人。目前在建的复合性纤维,从技术方面我们又做了长丝短纤的改造。设备随着我们的研发进行改进。最近三年技术投入达到1.5亿元。”
随着各类自动化设备投入使用,大量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充实到其他重要岗位。在注重人才培育、梯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不断加强人文关怀,凝聚起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山东天虹纺织有限公司二分厂细纱工序长 付吉英: 自从通了班车以后,不用骑电车了,上下班的时间也比较宽裕,班车上冬暖夏凉,条件也挺好。
山东天虹纺织有限公司生产部并粗设备主管任春:公司建了宿舍楼,给安排了两人间,条件越来越好。现在又给安了网络、热水器、空调,吃完饭溜达着就上厂里上班去了,十分钟左右就到车间。
一系列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成为吸引人才的有利法宝。在高新区人才新政的助推下,越来越多优质人才进入企业,实现人生价值。山东天虹纺织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经理薛薇介绍道:“我们之前入职的部分纺织员工,经过历练现在走上了管理岗位,成了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近几年我们积极响应区里的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了硕士研究生一名,本科生五名,他们都是学纺织专业的,也已经成为我们公司发展的技术骨干。”
随着人才活力的不断迸发,企业在着力打造“天虹制造”品牌的同时,持续与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奥地利兰精、日本东丽等公司对接,了解市场新需求,开发新产品,逐步扩大国内外市场规模,展开精细化生产运营,以差别化产品领先国际市场。自主研发的一系列功能性纤维纱线,如天丝包芯纱、紧密赛络纺竹节包芯纱等产品,均是全球首创,产销量居全球首位,国内市场占有率为90%。环保生产线获得国际FSC森林认证,GRS可回收认证和SVCOC可持续粘胶认证,顺利进入国际产品市场。
以技术革新提升产能,以差别化产品引领市场,是企业多年来摸索出的有益经验。近年来,企业获评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高端品牌培育企业等荣誉。
山东天虹纺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魏玉强:我们公司在高新区发展已经十年多了,高新区政府给我们企业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在新上项目的资金、政策及人员等各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研发投入,在品种开发市场拓展上进一步下功夫,不断努力,在纺织领域中继续做大做强,为高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济宁高新
责任编辑:杨洋
标签: 动漫人物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