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从现代新儒家文艺观评析周拥军诗词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224 0

一、一颗诗心

  周拥军,一位从“多年人未识,一出举世惊”的张家界走来的诗人;一位从土家族的垄亩间,披着一身泥土,戴着满天星斗走来的诗人;一位从“兴酣落笔摇四海,诗成笑傲凌五洲”的理想境界走来的诗人。他拥有一颗独特的中国诗心,也就是以“天地之心”为心的赤裸裸和活泼泼的诗的心灵。它包容了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历史的变迁与延续,社会的演化与进步,文化的传承与更新,生命的创造与升华,诗歌的多彩与纷呈。而中国诗歌(诗词)是以人的生命本体为中心,以人的情感同事物的情态互渗为出发点的。我们不妨从周拥军绝句律诗之中,来窥探他的“诗心之秘”与“诗意之美”。

  闲卧西山下,知闻四海诗。犹怜千古墨,渐润寸心池。

  汉赋何时盛,文辞我自痴。花间谁把酒,相酌不疑迟。

  ——《丁亥岁暮有怀》

  这首五律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它的整体结构和主题思想,都充分说明了作者对中华诗词文化的执着追求,达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二是中间部分三、四一联表明,作者对中华诗词文化、诗词艺术的深入理解,心领神会,已非一般泛泛者可比。三是全诗几乎每一句都涉及诗词,中间五、六一联提到汉赋,而汉赋演变为文赋,既是诗的变体,又是诗与散文的交响,仍属诗学范畴。结句花间把酒,既是醉心诗词的另一种写照,又是暗喻“花间”是诗的源头之一

  莫谓秦淮江水寒,卢生不再梦邯郸。他年吟帜神州展,李白吾将眼底看。

   ——《世界汉诗协会江苏省分会成立有作》

  这首绝句重点在结尾二语,它既是作者为江苏分会成立而抒发喜悦与兴奋心情的自白书,又是作者前瞻中国和世界诗坛未来,而期待当代新的伟大诗人出现,向中国和世界诗坛发布的宣言书。因为千古盛传的诗仙李白,不仅是中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诗人,而且是全人类、全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诗人。他既是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伟大中华文化的忠诚维护者和讴歌者;又是中国人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伟大倡导者和实践者。我们期待当代新的伟大诗人的出现,就应该是当前时代精神的伟大省悟者和中国文化命运与人类文化命运的伟大承担者,就应该是“后李白时代”的来临。

     周拥军的一颗诗心,便紧紧系在他对中华民族和中华诗词伟大复兴的毕生追求与终极关怀上,他想和全中国、全世界的诗人一起,把伟大的中华诗词文化,推向每一座繁荣的都市,每一处熙攘的城乡,每一块鸟语花香的土地,每一片风和日丽的海洋;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重建诗意栖居在大地上的精神家园,从唯物的宇宙观里寻回自己和自己的心灵,在丰满而充实的人格生活里,收获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二、三种诗情

  用周拥军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位“今生无意成他事,诗骨还要诗里埋。”(《无题》)的诗人,也是一位“常把豪情寄风月,愿将生计托诗囊。”的诗人。换句话说,也就是诗的“日常化”和“终身化”。这种诗学精神表现在诗词创作上,其中有“三种诗情”格外引人注目。

  1、缅怀历史——周拥军无论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的沉思或遐想,都是对人类生命历程的回顾与人类历史进程的反省,从而憬悟人类历史的真相和真谛。如《题贺龙铜像》:

   天外犹闻凄雨风,青冥有恨泪蒙蒙。寒岩立马英雄笑,遥看群山又一峰。

  这首别开生面,词近意远的绝句,它使这位曾经横刀立马、所向无敌,但却在政治屠杀中含冤而死的令人无限怀念的将军,恢复和重现了像插天雄峰那样永不消逝的生命。

  又如《读“论语”有感——为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而作》:

   兴礼兴仁绝世音,浮华洗尽坐听琴。春芳盈手不堪赠,秋水流云何处寻。

   风雅颂词诗三百,春秋史传力千钧。人言论语治天下,我得箴言独自吟。

    这首七律是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追寻和现实反思。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基因和元素。但儒家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应该采取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的科学态度。

    2、融入自然——周拥军无论是对山水名胜或自然风光的吟咏和描绘,都是个体与自然、生命与生态关系的一种表现,一种象征。例如《西湖》十首之一:

   惊鸿疑是梦潇湘,霜叶横空风已凉。最爱三潭相映月,水天一色入苍茫。

   这首绝句像一幅清幽淡雅的着墨山水画。思与境偕,物我两冥,人与自然业已融为一体,正像德国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以心理与物理间的力的同构,揭示了这种艺术境界的秘密。

  又如《游张家界大峡谷》:

   小径风摇花入梦,层峦霜染雨如烟。低眸不尽千峰影,举步难穷一线天。

   飞瀑环行深壑里,鸣泉回响野藤边。此中若遇桃源客,相约云山去种田。

   这首七律好像一个高明的摄影师,把张家界的近景、远景、明景、暗景都收在一幕幕类似电影“蒙太奇”的连续性镜头里。并且“一层一幅画,一步一重天。”使山山水水,飞瀑鸣泉,无处不充溢着诗情,弹奏着心曲。

  3、点燃热情——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里说得好:“人必先有芬芳悱恻之怀,而后有沉郁顿挫之作。人但知杜少陵每饭不忘君,而不知其于友朋、弟妹、夫妻、儿女间,何在不一往情深耶?”这段话除了陈腐的忠君观念外,完全符合今天全球“人性化”的需求。周拥军正是一位在友情、亲情、爱情的热流中抱有炽烈情感的冲浪者。

    例如《哭北川诗社诸诗人》:

   五十诗魂逝北川,苍穹何故毁吟笺。重山复水难回魄,绝域孤城已断鸢。

   欲把纸钱焚地府,难将魂梦挽阳天。使君勿再吟哀曲,离合悲欢古未全。

   这首律句,沉痛悼念死于汶川大地震的五十余名诗友,可谓“字字看来都是血,此番永别不寻常。”这是用诗的心灵中的真火,焙炼的真我、真心、真言的结晶。

   又如《岁末搬新家,时逢衡阳雨夹雪,有感。》:

   万钱支尽入新家,闲日围炉妻煮茶。偶有清风吹细细,不时稚女闹呀呀。

   天边零落寒霜雨,窗外飞飘小雪花。三十三秋终有泊,心中还梦竹篱笆。

  这首律句把爱情和亲情,既冶于一炉,又揉磨入细,使读者感同身受,恍如亲历其境,亲闻其声;尤以结尾住新家、忆旧家的还家之梦,烘托出一片赤子心肠,炙手可热。终于将上述三种诗情,凝结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生命整体。

  三、五州诗声

   周拥军,诗从华夏起航,心向五州飞翔,只要读一读他赠别世界汉诗协会美西分会会长觉虹的诗句,最后归结到“即或天荒地老去,诗魂一片宇寰中。”人们便可以由此得出如下的结论:周拥军的诗词作品是现代新儒家的人格文艺观和民族艺术传统与审美意识的结合。它体现了文艺的人性化,艺术的人格化和人生的审美化,也是中国式生命美学的建构和贯注;他在一切诗词创作中以生命化、情感化、人格化的毫无保留的投入,铸就了人性诗化和诗化人性的盛世华章。

   同时,千万个早已或正在从中国和世界各地起飞的周拥军式的诗人,他们和她们用共创辉煌的诗篇,为全人类打开和谐的通道,构架友谊的桥梁,来迎接美好的未来,璀灿的前景;让我们穿过昨天,抓住今天,走向明天,一定会再度引发中国唐宋那样的万丈光焰,照亮新世纪的华夏和寰球,闪耀着整个人类心头绚丽的生命的火花。

  【作者简介】庄严,本名章炎,1925年生,安徽桐城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技术学校综合教研室主任,《海军报》第一任总编辑;芜湖师范专科学校学报主编,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现已在海内外出版《诗经风·雅·颂新论》《中国文化——儒·道·释通论》《中国诗歌美学史》等专著10余部。

标签: 儒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