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鬼容易画人难,写文章也如此。要塑造一个人物,通常要从他的容貌,语言,动作,衣着等等方面去刻画烘托,刻画得好,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人物便跳脱纸上,刻画不力,写得再多也是不得要领。曹雪芹善画,也善写,他在《红楼梦》中塑造了诸多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各色人物,每个都那么栩栩如生,如在眼前。今日趁着闲暇,不妨细细欣赏一下雪芹的妙笔,看看他是怎生描绘人物。因为人物众多,还是先说说十二钗吧。
(一)贾府四艳
都是大家闺秀,富家千金,都出自贾府,却要描绘出不同的性格,每个人都是两只眼睛一张嘴,一一描绘,吃力不讨好。我们且看雪芹如何四两拨千斤:
元春因为在宫里,直到省亲才出场。她在火树银花,细乐声喧中登场,在祖母父母众多亲眷的躬身屏气中缓缓走来。这个贾府最富贵的皇家女子,作者对她的样貌不着一字,三番五次渲染的,却是她的泪。见贾母,王夫人“满眼垂泪”“呜咽对泪”“又哽咽”“又不免哭泣一番”;见贾政“隔帘含泪”;见宝玉“泪如雨下”;临别“满眼又滚下泪来”。若问一个得宠的贵妃回家省亲,为什么满眼是泪?答案就在这一句“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一泪再泪,洒上读者心头的,是她威仪赫赫之外,心中难以言说的离家之悲。
迎,探,惜三姊妹,是黛玉进府时,被贾母唤来见客而一起登场的。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钗环群袄,三人皆是一样妆饰”道出了她们的共同的身份和姐妹关系。而各人的描写,则着力在人物特点刻画上。迎春,特点是“温柔沉默,观之可亲”,于是作者给了她“微丰”“合中”的身材,这四个字透露出来的气息是没有什么棱角,中庸。容貌,则不去写眉眼,而是写腮与鼻。这个手法与角度颇为新颖。“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新鲜的荔枝红,温润的鹅脂白,一下子就把一个妙龄少女肌肤色泽生动呈现了出来,那份晶莹温润,就如迎春的人,是“温柔可亲”的。记得小时候听田连元说评书,要形容一个少女的脸庞白里透红时,他总爱说,“就像一个剥了壳的煮鸡蛋在胭脂盒里打了个滚”,这个比喻虽形象,但不如雪芹这八个字,更简练,更诗意。到此,迎春的勾勒已经完毕。若问她的眉眼,谁也不知,作者给读者留下此人物的印象是:温柔,沉默,可亲,青春。有了这种印象,读者可自去想象她的眉眼,断然不会有凤姐的眉眼,也不会有接下来要描绘的探春的眉眼。这份没有棱角的温柔沉默,带给她的是日后被人忽略,被人欺负。
探春,作者要呈现的是她的“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看了后文,大家都应该了解,探春这个人物是“敏”,是“刺”,是“理家”之才。“削肩细腰,长挑身材”,和迎春对比看,探春的身形给人的感觉是高瘦,棱角分明,一如她的性格。而“俊眼修眉”则有男儿风采,书中的探春精明才高,果断机敏,确实有丈夫气概,她自己也发出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的感慨。有了眼眉,作者还嫌不够,又加了四个字的眼神描写:“顾盼神飞”,眉眼是死的,眼神是活的,有了这四个字,探春的机灵敏锐,便在眼前了。
惜春,因为此刻她年纪尚小,作者或许不想那么早就给她的性格定型,于是只用了“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八个字,重点留给读者的印象,是惜春的年幼。惜春是伴着贾府的没落成长的,断绝宁国府,乃至断绝红尘的孤介性格,是在日后的事态发展中一步步养成的。
龙生九子,各个不同。四千金,虽然都来自贾府,但她们的性格也各有不同。曹雪芹对她们描写的方法,不是工笔,而是写意。抓住特点,几笔着重勾勒,突出元春的泪,迎春的温,探春的精,惜春的幼即可,其余的,是留白,留给读者自去想象。
(二)宝黛湘
分别来自薛家,林家,史家的三位才女,是红楼梦的主要角色。她们都是集天地精华的聪慧女子,都是大家闺秀,都是一般的年纪。曹雪芹又是怎么用他的生花妙笔,刻画她们迥异的性格的呢?
黛玉有前生的使命:还泪。所以作者对她的描绘,重点在愁,泪,弱。先是众人眼中的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接着用凤姐之口又增添了黛玉的标致容貌,气质不凡:“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些,还只是笼统的铺垫,着力刻画,是来自宝玉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同样是眉眼的描写,却与探春的眉眼又是不同:眉若蹙,目含露,靥生愁,身娇病,泪光点点兀自不干,娇喘微微怯弱难禁。与探春的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比起来,黛玉的眉眼透露的消息是多愁善感,体弱多病。描写这么一个重量级人物,竟然用了比较“负面”的形容,难道作者不怕这个人物留给读者不好的印象吗?显然作者是不担心的,因为他后面的几句,给黛玉的愁弱添了无限美感:静如姣花照水,动似弱柳扶风,心思敏感细密,体态胜过病西施。在雪芹笔下,黛玉之病弱愁泪,如西子捧心,有着旁人仿效不来的美,让读者对她只剩下怜惜爱慕。
宝钗,比起黛玉,要健康许多,淡然许多。对于她的描写,也是先从下人眼中看去。只是此次,用了黛玉作比较:“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可见宝钗和黛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容貌态度。有黛玉的病弱,便有宝钗的丰美,有黛玉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便有宝钗的行为豁达,随份从时。有黛玉的敏感多愁,便有宝钗的浑然不觉。处处都是与黛玉对着干,反着来。而她的容貌刻画,也是从宝玉眼中看来。宝玉见黛玉,是黛玉初进贾府那天,他眼中的黛玉是有静有动的。而宝玉眼中宝钗的描写,则是在宝钗入了贾府一段时日后的一天,宝玉去梨香院看望病中宝钗。那时宝钗是坐在炕上做针线,是一个静态的描写:“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乌黑亮发,唇红眉翠,脸似银盆,眼如水杏,即使病中的宝钗,也有着黛玉不及的健康。这里,作者详细描写了宝钗的衣着,色彩上,有蜜合色与玫瑰紫的撞色,也有蜜和色与葱黄的搭色,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和谐舒服不失呆板。而衣着的半新不旧,不觉奢华,又突显了宝钗不爱花儿朵儿的低调性格,与后文送宫花一节薛姨妈的语言呼应。罕言寡语,似乎与迎春的沉默有些相像,但迎春的沉默是天生的性格,宝钗的寡语则是藏与守的结果。宝钗的描写,似乎是比照着黛玉而来,两下对比鲜明,但各有各美。日后,双峰对峙,二水分流,故事精彩纷呈。
湘云,则又是另一种形容。湘云是伴着忽然一声“史大姑娘来了”出场的。对于她的第一笔刻画,作者着重的是她的语言声口和睡姿。在贾母面前“大说大笑”,这就是她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好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黛玉闹小脾气,宝玉正温存劝慰,湘云走来笑说:"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好个心直口快,口无遮拦的女孩子!在黛玉面前说宝钗的好,看戏是说戏子长得像黛玉,好个无心机城府的女孩子!第一次湘云出现在贾府,作者重点通过她的语言刻画她的娇俏天真直率。而且这语言,还是带着”大舌头“的瑕疵。这瑕疵让雪芹写来,丝毫没有给人物添加负面影响,反而让人觉得湘云十分可爱!语言之外,让人难忘的便是她的睡姿了。书中先后两次描绘她的睡姿,各有不同。一次是湘云与黛玉同塌,黛玉是安安稳稳地裹被而睡,而湘云是“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连睡觉都不安稳,可见她是多么的活泼好动,大大咧咧。日后,湘云长大了,还有一次对她睡姿的描写,那就是有名的“醉卧芍药茵”了。酒醉的湘云在花荫下的石凳上睡着了,芍药花瓣飞了一身,口中还念念不忘地说着酒令,此刻的湘云与先时小孩子闹腾的睡姿比,更加青春美丽,如诗如画。未变的,是她那随意率性的性格。书中对湘云形容身材的描绘,只有八个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这也是颇为男性化的描写。她爱打扮成小子的样子,穿过宝玉的衣服,也穿过贾母的大毛褂子,她可以大嚼鹿肉,划拳喝酒,若说探春的男儿气质是她的志向才干,那么湘云与男孩相近的地方,则是活泼好动,不拘小节了。有了这些,湘云这个人物已经与众不同,栩栩如生地走进了读者心里。哪里又还需要描摹她的容貌眉眼,不若再次留白,让读者自己去描画。
(待续)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