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子道历史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这是《毛诗序·大序》中的一句话,其中所蕴含的意思就是人的情感意志体现,若将其用语言表述出来,那就是诗。
先秦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然后经由战国时期的楚辞体,两汉时期的乐府诗,直至唐朝时期,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巅峰。然而无论是哪个时期的诗人,通常来说,若是要借景抒情,以景言志的话,诗人都会将景物先刻画出来,然后再通过景色对比,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
不过,北宋诗人苏轼在绝句《春宵》一诗中,却是将抒情放在了开头第一句,将写景放在了后面三句。当然,作为诗文大家,苏轼如此打破常规的写法自然也不会受到世人的批判,反而更引发人们关注这首诗的内容。其中,“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句子,更是名传千古。
然而,“春宵一刻值千金”这一句诗为什么能够广为流传呢?
仔细深入研究的话,就会发现,这种情况应该是世人刻意隐喻传播所致了。
一、隐喻“洞房花烛夜”
苏轼这首绝句《春宵》一开始就写的是春天月光下夜景的美好,诗人通过春夜美好景色,将光阴可贵的情感抒发出来,高度赞誉了春夜虽然短暂,但其良辰美景依旧价值千金。也就是说,自打问世以来,它就是通过写春景来寓意时间珍贵的一首诗。
然而,在这首诗流传开之后,人们将“春宵一刻值千金”这句话引入了“洞房花烛夜”。因为古人认为“洞房花烛夜”是漫长人生道路中的四大喜事之一,而“洞房花烛夜”那短短的一刻,又是人生最美妙的一刻,也是成家立业的第一步。
所以人们将苏轼的绝句《春宵》第一句拿来引用,认为不只是春夜短暂的光阴价值千金,“洞房花烛夜”这一刻更是价值千金。
另外,有必要说明一点的是,在苏轼写“春宵一刻值千金”之前,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经写过“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诗句。这其中的意思很明显,就是用“春宵”来代指唐玄宗和杨玉环相欢的情形。
因此,后来苏轼的“春宵一刻值千金”一出来,人们立马就通过联想,发现“春宵一刻值千金”这句诗若是单独拎出来的话,可以说是跟“洞房花烛夜”极为应景的。因此,久而久之,文人墨客相互传颂,“春宵一刻值千金”如此文雅的诗句,便特指“洞房花烛夜”了。
现如今,凡是看过一些古装电视剧的人应该都会发现,剧中若是碰到“洞房花烛夜”的场面,外人多半都会来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同样,通过这句诗也衍生出另外一句诗,叫做“照银烛春宵苦短”,后来更是有人通过“春宵苦短”来表达“洞房花烛夜”那一刻的珍贵之处。
总的来说,正是因为隐喻“洞房花烛夜”的缘故,以至于“春宵一刻值千金”这句诗才能名传千古。
既然如此,可能很多人就有疑问了,光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这句诗名传千古,它的下一句是什么,为什么就没有人提及呢?
实际上,仔细思索一番就知道,既然世人以这句诗隐喻“洞房花烛夜”,那后面的那句诗多半是不应景呗。
二、不应景
苏轼的绝句《春宵》一诗,其中第一句是“春宵一刻值千金”,下面接下来第二句便是“花有清香月有阴”。很明显,若是两句诗连起来,其意思便是春夜短暂时光价值千金,有花香袭人也有月色朦胧。不论怎么看,都是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
而“春宵一刻值千金”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并且几乎达到老少皆知的程度,就是因为古代文人墨客将这句诗极为文雅的隐喻为“洞房花烛夜”的那一刻。而这句诗呢,也恰好跟“洞房花烛夜”极为应景。
倘若古代的文人墨客光是将这句诗隐喻为“洞房花烛夜”还不够,还要在加上后面的一句“花有清香月有阴”的话,那很明显就不应景了。因为大家在别人“洞房花烛夜”之时说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听不出来有啥问题,但要是再说一句“花有清香月有阴”的话,就明显会“出戏”了。
毕竟,光说“春宵一刻值千金”的话,大家知道这是对新郎和新娘的一种祝福或者是调侃。但要是再加上后面一句,联系上下文一品味,大家便觉得两句诗明显就是在写春夜的景色,而新郎新娘多半也会觉得莫名其妙。
因此,世人在通过“春宵一刻值千金”这句诗隐喻“洞房花烛夜”的时候,绝不会提起后面那句诗。说到底,就是怕上下文联系起来后,意思就变了。也正是如此,到了现在人们几乎都会用“春宵一刻值千金”来代指“洞房花烛夜”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不免好奇,那就是还有没有一些诗句是被后人所“曲解”的?
说实话,被后人所曲解的诗句还真的有,而且同样是大诗人苏轼的一首词《蝶恋花·春景》。
三、“天涯何处无芳草”
或许是苏轼的诗词太过“优美”的缘故,因此除了“春宵一刻值千金”这句诗被广为流传并且曲解之外,他的另一首词《蝶恋花·春景》中,有一句也是广为流传。并且在世人流传的同时,其意思和原文同样是相差甚远,这句词就是“天涯何处无芳草”。
一说起这句词,可能大家脑海中都会想到这么一个场景:一个朋友失恋之后非常痛苦,然后你会用“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词来安慰对方,让对方不要因为一棵树就伤心欲绝,毕竟天下何处没有好女孩呢!
然而实际上,这句词的前一句是“枝上柳绵吹又少”,那么跟“天涯何处无芳草”联系起来的意思就是,柳树上的柳絮越来越少,但不久之后,天涯各处都会再度长满芳草。原文意思就是通过写景告诉人们柳絮越来越少也不用烦恼,第二年春天还会按时到来。
不过,现在很多人但凡是安慰失恋的朋友时,人们都会把这句词拿来用,丝毫不管它原来是什么意思。同时,也正是因为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这句词用在安慰失恋的朋友身上很“应景”,才导致这句词流传极广。相应的,世人也都只知“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一句,而不知其全词。
除此之外,古人还有不少有名的诗句,或是因为“应景”的缘故,或是因为“无知”的缘故,但都被人们各种各样的误解。比如说,叶绍翁有一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原意就是写春天的景色,但很明显被世人误解,用在了男女之事方面。
再比如,《诗经》里面有一句“执子之手,与子皆老”,其原意写的是战士之间的约定,但被后人多用于爱人之间的情感真挚程度。
结语: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我们先辈的智慧体现,也是我们文明之中的璀璨明珠,更是一种阐述心灵、抒发情感的文学艺术。
尽管有些诗词被世人“误解”已久,但我们不应该一直“误解”下去。而是应该追根溯源,深入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志向和情怀。只有这样,才能陶冶内心的情操,才能享受诗词带给我们的快乐。
参考资料:《诗经》《蝶恋花·春景》《春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哪位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