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作教学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就事论事、强调技法的教学无法有效培育学生习作的核心能力,其背后的原因是教学目标序列不清、习作能力进阶路径不明,学生无法得到切中目标序列的有效训练。表现在写人作文的教学上,一味强调所谓的“外、语、动、心、神”,强调细节,便是典型例症。要在不同年级循序渐进地教好写人作文,乃至其他题材、体裁的作文,有两条必由之路:一是厘清课程标准要求的小学习作教学目标的阶梯序列,做到教学有循序;二是找准写人作文教学目标的阶梯路径,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渐进式发展。
【关键词】习作教学,写人作文,进阶式教学,目标序列,进阶路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小学习作教学的痼疾。教师怕教作文,无非两点原因:一是不清楚教材习作的目标序列和要点,二是缺少相关目标实现及要点落实的有效策略。学生怕写作文,也有两点原因:一是不知道该怎么写,二是缺少切中目标序列的有效习作训练。教师怕教,学生怕写,这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有效的习作教学,就是要针对这一体两面的关系,厘清各种题材、体裁的习作教学目标序列,铺设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阶梯,进阶式推进教与学的实践。
一、 习作教学目标的阶梯序列
关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表述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第一句话的中“见闻、体验、想法”是书面表达的内容,“文从字顺”是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具体明确”是关于表达效果的最终目标。习作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在九年时间内逐步实现的。第二句话中的“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指向表达能力的发展性动态化目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工具性载体,“根据需要,运用”则是需要落实到不同学段、年级甚至学期的具体的教学要求。
课程标准关于不同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从书面表达意愿、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规范等角度来看,呈现如下进阶序列。
1. 写作意愿逐步提高
从三个学段习作教学的课程目标比较来看,学生的书面表达意愿表现为“愿意写——乐意写——我想写”的阶梯式提升。
(1)第一学段:愿意写
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一学段的书面表达要求即属于“我愿意写”的兴趣层面:“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其中,兴趣是第一位的。低幼年龄的孩子,一般都是天生的“话痨”,有倾诉的欲望,说心里话,说天马行空的想象,是他们天然的需求。
相比于口头表达的“说”,书面表达要求的“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难度有较大提升。第一学段的学生,书面表达刚起步,如果过于强调能力和规范上的要求,会让难度大幅提升,写话体验变得糟糕,让学生的写话成就感降低。因此,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从学生的表达意愿角度来看,一定要充分关注“兴趣”。
(2)第二学段:乐意写
第二学段书面表达要求是属于“我乐于写”的自信层面的:“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其中,“乐意”是第一位的。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我手写我口”,“可歌,可泣,可感,可叹”,充分体会到“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学生就有了“习作的自信心”,方能“乐于表达”。
第二学段学生的生活内容较第一学段学生更加丰富多彩,书面表达能力尤其是遣词造句能力略有发展。从习作实践的角度来看,丰富的生活内容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遣词造句能力发展解决的是“怎么写”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得到适当、适时的解决,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就树立起来了,就敢写敢分享了。如此,“乐”分享就有了基础,进而反过来促进“乐”表达。
(3)第三学段:我想写
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的书面表达要求属于“我要交流”的需求层面:“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表达与交流,是体现人的社会属性的第一需求。如何让学生有“需求”?一个前提是“我”能文从字顺地、比较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我”的见闻、感受,另一个前提是“我”曾充分感受过书面表达的乐趣。因此,相对第一、二学段的习作意愿而言,第三学段是全新的、质的提升阶段。
2. 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从三个学段的课程目标来看,写作能力最直观的进阶序列是表达效果,呈现出“意思明白——内容清楚——具体真实”的发展路径。
(1)第一学段:写好句子,意思明白
第一学段的书面表达是写话,以句子的表达为主,书面表达的前提是“留心周围事物”,关键能力是“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把句子写通顺,意思写明白。
(2)第二学段:写好段落,内容清楚
第二学段的书面表达是习作,以段式训练为主,书面表达的前提是“观察周围世界”,有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关键能力是尝试“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第三学段:写好篇章,具体真实
第三学段的习作是在第二学段段式训练的基础上重点训练“分段表述”的篇章写作能力,“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的应用文”。完成习作的前提是“留心观察周围世界”,积累素材,有丰富的见闻和独特的感受,关键能力是“根据内容表达的需求,分段表述”。
3. 写作规范要求逐步提高
从三个学段习作教学的课程目标来看,习作规范的要求呈现出“句子规范——段落规范——篇章规范”的进阶路径。
(1)第一学段:句子规范
第一学段写话教学以句子训练为主,其表达规范的关注点主要落在句子的规范上,要求“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一学段是打基础和形成习惯的关键期,规范尤其重要。句子的书写一般要求做到开头空两格,行文时每个字大小均匀,端正工整,单个的标点符号不写在行首,方格中书写要均匀,留有天地和两边空间,逗号、句号一般写在方格的左下角,问号、叹号一般写在方格的左半格。
(2)第二学段:段落规范
第二学段开始习作教学,以段的训练为重点。段落一般由多个句子组成,标点符号也相对复杂,除了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来巩固第一学段的要求,第二学段又明确增加了“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的要求。
(3)第三学段:分段表达
第三学段习作以篇章训练为主,其表达规范主要是“分段表达”,修改则从“学习”进阶到“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篇章整体要求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二、 写人作文的进阶路径
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的目标序列,是针对各种题材、体裁习作的,具体到每一种题材或类型的习作,习作教学目标应该有相应的具体化表述。结合教材,从设计意图看,不同学段同一题材的习作教学可以循着课程目标的序列,进阶式地实现写作能力的发展。本文以写人作文的教材分析和习作教学为例。
1. 选材能力的进阶路径
写人的作文属于记实类作文,记实类作文主要通过观察来积累、选择写作材料。立足教材,写人作文的选材能力发展进阶路径具体表现为“初步感知——理性概括——突出特点”。
(1)第一学段:初步感知特点
第一学段是书面表达的起步阶段。教材中第一学段安排的写人主题写话只有二年级下册的《介绍你的一个朋友》。从教材安排的频率来看,这本身就是初步的学习和训练。教材关于这一学段写话任务的表述便带有明显的“初步”意味:“照样子,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
“初步”写人,第一次带着书面表达任务地去观察一个人,观察的程度也是停留在“初步感知”的层面的。这种特征,是一眼便能发现的。因此,教学的时候无须额外向学生提出高要求,只要“初步感知”即可。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任务以驱动学生的选材实践:
你这个朋友长什么样子?(现场演示一个范例,先学着写整个样子,再学会找细微特征,比如缺了一颗门牙,头发很黑、很密等)
关于“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也无须过度解读,只要学生基于日常生活的感知,会用“干什么”的句式,也就是动宾结构短语表达清楚就行。
(2)第二学段:理性概括特点
第二学段写人的习作教学任务有:《猜猜他是谁》《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小小“动物园”》等。与第一学段的“感知”样子比较,这几篇习作体现的是“概括”的特点。
因此,《猜猜他是谁》的教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谜面”之前,就要先概括出“他”的表象特征特点,尤其是外貌或习惯性衣着的特点。
先概括再具体地写人物的“长相”。
先概括再具体写出人物的“服饰”。(成为猜的依据)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则是建立在能“理性概括特征”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以事写人,写人物的一个特点。比如:
“小书虫”是谁?今年几岁?(体现“小”字)
用总分句组叙述他的读书时间、数量、内容等(体现“书虫”)。
写一件他读书的“奇事”(说明“小书虫”外号的由来)。
《小小“动物园”》则在前一课“抓住一个特征”的基础上,要求通过多角度观察发现人物的不同“特征”,选材的思维从概括进阶到了比较,在比较中又增加了“感受”的因素,其教学设计也从相对聚焦、单一的“一个人、一个特点、一件事”,进阶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特点、不同的事”。
总的介绍“小小动物园”的成员。
分角色、有角度地描写“小小动物园”。比如,谁的外形酷似“卷毛羊”,谁的脾性酷似“狮子”,谁的“行动能力胜过小花狗”……
表达热爱“小小动物园”的情感(虽然……但是……)。
(3)第三学段:事例突出特点
第三学段的写人作文要聚焦人物最突出的,也较表象特征更深刻的性格特征进行选材,让人物的特点更聚焦,人物的形象更突出,呈现的事例更典型。同样是以典型事例塑造人物,第三学段的几篇写人作文的“观察”也呈现出阶梯式的特点。
《“漫画”老师》借用了“漫画”的概念构思作文,应用习作选材,学生应将人物观察集中于一点,内容可稍有夸张,使特点更明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如下指导思路:
全文内容用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从教材提示的“如……”中选取一点作为内容主线。比如,以“眼神”为主线,写老师的喜、怒、哀、乐、愤的眼神,并列段落呈现,最后点明主题。描写“眼神”一定先要叙述原因,即先写“当……时候”,再具体描写眼神。
到了《他 了》这一课的习作,选材的思维发生了“逆转”,从之前的“因人写事”转换到了“以事见人”。
《他 了》,横线上要填的是喜怒哀乐的神态,可以是笑、哭、伤心、乐等词语,具体真实,这就要求作文要多用描述性语言叙写具体事件,以一件事写一个人,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这次习作的内容既有对人物外在的描写,也有人物内心的流露,要求写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特别要把人物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前几次以事写人,主要关注“人”和“事”的匹配,写作要求主要是“能”说明特征。而这一习作,则要求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他的特点,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最能说明特点的事例。以事写人,不仅要关注“事”的本身,还要学习用事的背景、场景来体现人物特点。
到了第三学段的最后一篇写人作文《有你,真好》,写人作文的能力进阶,包括选材能力,也就到了小学阶段综合的顶点了。
《有你,真好》是一道开放题。前面的写人作文都是写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人,本次习作的对象则是不确定的。因此,在选择典型事例之前要先确定写作对象。“你”是谁?是亲人?同学?还是其他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比如老师、学校门卫、邻居阿姨,等等。这不是随便选一个的,而是基于对所写人物的观察和对比,选取那个给自己印象最深,与自己最亲近或是最值得用文字记录的人。
在选择人物的过程中,最终检验的是学生对人物品质的判断,表现的是学生的价值观。
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你想到了谁?为什么觉得他“真好”?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
价值观正确了,人物选定了,塑造人物的事情也就更典型了,人物的特征也就更突出了。
2. 表达维度的进阶路径
小学阶段的写人作文,除了一篇半命题,其他的都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一大特点就是拟题、立意基本先决性地确定了。因此,整个习作活动,在解题之后,选材是第一步,表达是第二步。课程标准关于三个学段习作表达的进阶路径,具体到写人作文中,呈现为“意思明白——内容清楚——具体真实”的进阶特点。
(1)第一学段:仿照句式,意思明白
对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写好句子是书面语言表达的重点,规范的句式、准确的标点符号是基础。什么是“意思明白”?“他长什么样?他缺了一颗门牙,他头发很黑很密”就是意思明白。什么是“句式规范、标点符号准确”?“他是小明,缺了一颗牙,头发很黑、很密”就是句式规范、标点符号准确。
这样意思明白、句式规范、标点符号准确的句子表达,是从仿写开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范例的引领。
(2)第二学段:一段一点,内容清楚
第二学段书面语言的表达重在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好一段话”。《猜猜他是谁》就是围绕着要“猜”的人的特征,几句话凑成一段,把“谜底”的要素写清楚。《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就是围绕这个人的特点,用关键句打头,用几句话把一件事写清楚。《小小动物园》就是围绕家里几个人的不同特点,把每个人的一个特点用一段话写出来,用几段话写几个人。
(3)第三学段:分段表述,具体真实
第三学段写人的作文,出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或通过几段话、几件事,具体真实地塑造一个人的立体形象;或通过几段话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具体,塑造人物形象。塑造人物的过程中,要“以事写人”,就需要把事情发展过程中主人公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写具体,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场景、环境、配角等写具体。“具体”是建立在“清楚”的基础上的,也是比“清楚”更高一个台阶的表达能力。
(张学伟,徐俊 : 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临安小学 )
标签: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