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成年人世界里一场滑稽又真实的闹剧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74 0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卖血的故事,这就是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书里记录了许三观的六次卖血经历,把整个故事看下来,才会发现许三观卖血一次比一次困难,过程也一次比一次坎坷。

许三观是城里丝厂的送茧工,但是他有一个在农村的爷爷。从爷爷的村子里他知道了"卖血"这样一个赚钱的方式,村里的男人大都靠着卖血补贴家用,维持生活。于是就有了许三观的第一次卖血。

许三观卖血记:成年人世界里一场滑稽又真实的闹剧

第一次卖血的许三观,也许只是出于好奇

文中短短的一段路的描写而已,贿赂的西瓜,拼命喝下去的河水,自私贪婪的李血头,李血头的情妇,补血的猪肝,活血的黄酒,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抽出去的血和拿到手的钱,都像是打开了许三观新世界的大门。

作者在这一段的描写中很巧妙地交代了许三观的人物背景和人物关系。余华从不花大篇幅去描写人物的背景和人物的形象。却总是能让读者在文章当中感受到人物形象的鲜活。

这是余华写作巧妙的地方。"城里丝厂的送茧工"这短短几个字就让人知道,许三观是一个城里的艰苦的工薪阶级。这样的身份交代也为了他后面的卖血经历做了一些铺垫。

许三观的第二次卖血是为了他的儿子许一乐,对于许三观来说,这是一个复杂又矛盾的决定,因为许一乐是情敌何小勇的儿子。第二次卖血像是全书的一个转折点,同样也是全书情节的衔接点。它照应了前文的相映情节,也为后文开启了铺垫,埋下伏笔。

许三观卖血记:成年人世界里一场滑稽又真实的闹剧

许三观第二次卖血前后的重点描写,根本就不在卖血上

而是他对他最喜爱的大儿子许一乐复杂的情感变化。他做了九年的乌龟。这是对一个男人自尊心最大的打击。

是的,他很委屈。全书写到这里,这才是许三观遇到的第一个人生挫折。憋屈,没什么比这两个字能更好地形容这个男人的感受了。他很想放弃这个儿子,可是在良知与现实的挣扎当中,这个淳朴的工人还是选择了承担下这一切。

余华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辞藻去描写,也没有什么刻意地重点描写。他只是平铺直叙的讲故事,用最直接甚至有些粗鄙的文字表达着最直接的感情。书里的描写大多是对话描写,你来我往的生活日常对话,显得口语化。

许三观卖血记:成年人世界里一场滑稽又真实的闹剧

但是看上去就亲切可爱,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书中许玉兰和何小勇妻子的一场骂战尤为精彩。骂到最后两个女人用着不堪入耳的粗鄙词语相互攻击对方。

两个女人你来我往的骂战,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楼下看到女人相互撕扯头发的场景。只是通过阅读了他的描写,就让我产生了极为强烈的代入感。

女人的骂战中有一个细节很容易被忽略,就是许玉兰神气的说,生过三个儿子的女人当然生气。只仅仅这一句话,就把当时的时代背景给描绘出来:建国初期,男尊女卑的现象仍然严重。哪怕是在城市里,生下儿子依然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就更不要提在农村中重男轻女的现象。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就通过这么一句话就显示出来了。但是可笑的是,许玉兰和何小勇的妻子都是女人,她们在骂战当中默认了男人比女人尊贵。

许三观卖血记:成年人世界里一场滑稽又真实的闹剧

许三观的第三次卖血,终于是为了他自己

他报复似的找到了林芬芳,又被林芬芳的丈夫给讹上。他不得不去卖血去补偿他犯下的错误。剧情到这里显得荒诞滑稽起来,许三观这个看上去质朴老实的人,心里也存在着下流的想法。

我认为这和前文他娶许玉兰是相呼应的。其实这种呼应的手法在全书当中一直存在。余华写故事很有完整性,而且很注意细节。前文的林芬芳其实没有做过多的描写,只用了两三句带过,但没有想到他仍然在后文中出现。

不仅仅是林芬芳,还有许三观的性格也进行了前后呼应。通过许三观是如何娶到许玉兰和许三观最后找了林芬芳,这两件事都能体现出许三观同样的性格,老实质朴中也带着点下流。这体现出了一个作家写作的逻辑缜密性,故事,前因后果都有联系,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许三观卖血记:成年人世界里一场滑稽又真实的闹剧

第四次卖血是全国闹饥荒的时候

这一段故事的时代背景其实就是大Y进时期。其中最精彩的一段描写还是许三观用嘴给三个儿子炒菜。这显然是画饼充饥,却也看到了人民在艰苦生活中的苦中作乐又心酸为难。

许三观只是当时人民的缩影,会有人比他更悲苦,也会有人比他更轻松。迫于生计的无奈,在最不应该卖血的时候,许三观仍然冒着生命的危险选择了卖血。即使是做出了这样伟大的举动,他也只是交代许玉兰注意他睡觉的时间。

这一点其实是很感动我的,相比于现在的社会,有人在团体中做出了一点贡献,就一直自夸自己的贡献。许三观没有因为自己冒着生命风险去卖血而自夸自己,他好像把这个看成了一件很平常的责任。

这其实是我们父辈的一个很真实的写照。他们往往承担下了很多却从不善于表达,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这就是他们的责任,是他们应当做的事情。余华作品的真实性就在这里,你能在每一部作品里面找到现实生活中对应的人。

许三观卖血记:成年人世界里一场滑稽又真实的闹剧

第五次写许三观卖血是因为他的二儿子许二乐

许三观为了二乐的前程,必须要贿赂二乐的队长。但是因为一个月之前卖过血,许三观这一次卖血,无异于是在拿他自己的生命赌。

可是为了二乐,他只有这样做,死对于他来说其实是很遥远很模糊的事情。卖了血,请二乐的队长吃饭,换二乐的前途才是眼前最紧要的事情。

你以为冒着生命危险去卖血换钱成已经算是可怜了吗?那么许三观在见证了根龙卖血之后突发脑溢血,还要陪着二乐的队长喝酒岂不是更可怜?迫于现实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大概就是成年人世界中最残酷的生存规则。

我很难对许三观当时的感觉感同身受,我只能感受到他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对二乐前途的恐惧。他的纠结,喝了可能会像跟龙一样突然离世;不然,二乐的前途就肯定一片渺茫。在得知跟龙卖血死后,许三观伤心地哭了起来。我不知道他是在哭根龙还是在哭他自己。

许三观卖血记:成年人世界里一场滑稽又真实的闹剧

第六次卖血,也就是许三观的最后一次卖血还是为了大儿子许一乐

许一乐生病了,他必须要在短时间内筹集到足够的钱去给一乐治病。

这一次的卖血尤为艰难坎坷,他也一路卖着血去上海。路上他经历了很多,他之前从未经历的事情,他看到了很多他的小城里从没有发生过事。途中他看到了人间冷暖,感受到了温暖与悲欢。

其中他因为卖血过多而被医生拒绝卖血时,他很崩溃。许三观再一次哭了,这大概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只在一瞬间。

后来他因为卖血晕倒了,被医院救治收回去了三百毫升的血,他开始大闹起来,哀求起来,完全顾不上一个男人的面子和尊严。血,现在在他眼里就是救命的钱。经过一路的卖血,许三观终于凑够了治病的钱来到了上海。

余华在这里设置了一个有些恶作剧式的转折。许三观把别人的空床位当成了是许一乐的,他以为是一乐死了。

当他看到一乐的时候,那种喜极而泣,真实情感流露,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父亲的伟岸形象。这样有趣的小转折是余华写作的特点,不仅能够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让故事充满了曲折性,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故事的最后,是许三观幸福的晚年生活,老了的许三观突发奇想,想再去卖一次血,却因为年纪大了,被医生嫌弃。许三观很生气,他又开始哭了。他无声的哭泣着,漫无目的地走着,他的足迹遍布了整个小城,像是回顾他的一生一样。

许三观卖血记:成年人世界里一场滑稽又真实的闹剧

许三观终于意识到,他不再是家里的顶梁柱了,现在的生活也没有必要再像以前那样卖血了。余华自己说,这样的结尾是他看到的真实故事。而这故事也是他写这本书的契机。

《许三观卖血记》这部作品仍然描绘了中国社会基层人民的现实生活。他用一种直接犀利又不乏滑稽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真实一生。就像我前面说的一样,许三观只是当时天千万万民众的一个缩影。

有人会比他更悲苦,也有人会比他更幸福。《许三观卖血记》像是一部悲剧又像是一部喜剧。余华用精巧的讽刺手法,让人悲喜交加。虽然整本书都在平铺直叙的讲故事,但是其中那些充满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小转折,就像是无味的白米饭中添加的新奇的佐料。

故事说完了,但是许三观却不会因为故事的结束而结束。他会像是你的父亲,又或许会像是做了父亲的你。你们或许不完全相同,却又在某些地方不可思议的重合了。因为成年人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场滑稽又真实的闹剧。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