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申不害从科员到总理的传奇经历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60 0

上文书说到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孝公去世后,被继位的秦惠王以谋反罪处死,家族也被连根拔起,烟消云散。

后世学者常常感叹,如果商鞅处事圆滑一点,不那么强调“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犯事的贵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许最后不会如此悲惨!

可是,懂得人情世故的商鞅还是历史上那个重法的商鞅吗?他之所以被重用,是因为秦孝公很欣赏他对法的执着,没有了秦孝公,没有了那份执着,他什么都不是。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申不害从科员到总理的传奇经历

扯远了,大鹏今天想说的是法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申不害,相比而言,他就比商鞅会来事多了,因为他学的是法家的术,强调揣摩人心。

申不害出身还不如商鞅,起步于郑国的小吏,也就是现在的科员,所以深知领导提携的重要性,非常善于揣摩领导的心思。

郑国被韩国吞并后,申不害出国留学了几年,然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法家代表人物,当上了韩国政府的高级参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申不害从科员到总理的传奇经历

公元前354年(韩昭侯四年),魏国出兵伐韩,满朝文武束手无策。危急关头,申不害审时度势,建议韩昭侯执圭去见魏惠王。

申不害说:现在魏惠王十分自大,特别好面子,您执圭去拜见他,他一定会很高兴,然后下令撤兵。

韩昭侯采纳申不害建议,亲自执圭去朝见魏惠王,魏惠王果然十分高兴,立即下令撤兵,并与韩国约为友邦。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申不害从科员到总理的传奇经历

韩昭侯从此对申不害刮目相看,一有什么大事解决不了就找申不害商量,所以他逐步成为韩昭侯的重要谋臣。

公元前353年,魏又起兵伐赵,赵成侯派人向韩国求援。韩昭侯一时拿不定主意,就找来申不害,问他该如何应对。

申不害也很为难,万一自己的意见不合国君的心意,很可能失宠啊!于是就回答说:这是国家大事,让我考虑考虑再答复您吧!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申不害从科员到总理的传奇经历

下殿之后,申不害赶紧去游说大臣赵卓和韩晁,鼓动他们分别向韩昭侯陈述是否出兵救赵的意见,自己则暗中观察,摸透了韩昭侯的心思。

待时机成熟,申不害便进谏说应当联合齐国,伐魏救赵。韩昭侯一听,果然十分高兴,这跟自己的想法一模一样,于是与齐国一起发兵救赵。

类似的事件还有不少,韩昭侯对申不害处理外交事务的卓越表现很满意,于是力排众议,破格提拔申不害为相,以求变法图强。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申不害从科员到总理的传奇经历

申不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惩治贵族、取缔封地,使君主积权力于一身,这让韩昭侯乐得合不拢嘴。

申不害做的第二件事是加强对官员的政绩考核,清除朝廷之中的贪官污吏,这让韩国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一时间,韩国上下一心,国力大增,连司马迁老先生都大加赞赏,“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申不害从科员到总理的传奇经历

不过,是人都有私心,申不害也不例外。申不害仗着自己受宠,曾私下请求韩昭侯给自己的堂兄封一个官职,韩昭侯没同意,申不害很不高兴。

韩昭侯说:“这可是你教我的啊!君王要按功劳大小封官,如今你为没有功劳的兄长讨封,我是答应你的请求而抛弃你的学说呢?还是推行你的主张而拒绝你的请求呢?”

申不害慌忙请罪,对韩昭侯说:“君王真是贤明君主,请您惩罚我吧!”怎么样?这俩人算得上是一个千里马,一个伯乐了吧?可惜的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申不害从科员到总理的传奇经历

因为申不害过于强调领导人的作用,主张以术御道,整顿吏治,致力于打造一个君主集权、清官廉政的国家,所以韩昭侯一死,因继任者能力有限,韩国迅速衰败。

那为什么秦孝公和商鞅死后,秦国仍然成长为超强大国呢?这是因为商鞅的主张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举国上下唯法是从,依法治国,所以人死政不息。

简而言之,就是申不害强调依赖君王,属于人治,所以人走政息;而商鞅呢,强调建章立制,属于法治,所以能一直执行下去。

参考史料《资治通鉴

标签: 法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