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课堂】赵米英:《藤野先生》白描手法语用型教学设计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92 0

一、文本简析

“活动·探究”单元的学习活动,一般包括阅读类探究活动和实践类探究活动两类,阅读、实践是活动形式,探究是活动过程,提升语文关键能力是活动目的。《藤野先生》一文选自《朝花夕拾》,是十篇散文中的第九篇。这是一篇写人的回忆性散文。七年级时,学生阅读过《藤野先生》,但并不是作为单篇阅读,而是作为整本书《朝花夕拾》的一部分。阅读时,学生更关注其在鲁迅成长历程中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学习名著《朝花夕拾》的时候接触过藤野先生,所以,对于这一课学生并不陌生。在课堂上学习一篇38段文字回忆性文章的课文,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小挑战。我这节课想以“白描”为突破口去学习鲁迅先生写人的技巧,对于学生来讲也有点小挑战。

三、目标确定

八上第二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敬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以成为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而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还可以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而我决定让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白描”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基于以上思考,授课教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白描手法的特点;2.学习运用白描手法分析课文;3.品读语句,体会白描手法表现主旨的特点;4.试着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

【湿地课堂】赵米英:《藤野先生》白描手法语用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白描手法的特点;

2.学习运用白描手法分析课文;

3.品读语句,体会白描手法表现主旨的特点;

4.试着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语句,体会白描手法表现主旨的特点;

试着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猜他是谁?

屏幕显示:

①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②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明确:这两个人物分别是清国留学生和藤野先生。旨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人物的掌握,也为下面引出白描手法做了铺垫。

这些描述真实而细致,抓住了人物的特点,那你知道这种描写手法叫什么?

明确:白描手法。白描是一种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地描写人物、环境等内容的写作手法。鲁迅先生也非常擅长白描,他笔下的孔乙己、阿 Q、祥林嫂等,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谈到白描的方法时,他曾说:“白描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二、再次回到课文中,找出全文运用白描手法的地方,大声读出来,并试着填写下表。

描写对象

白描

效果及对主旨作用

清国留学生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藤野先生

日本学生

留学生会馆

客店

看幻灯片时

北京寓所

明确:让学生寻找填写回答的过程就是对白描手法的了解到深入理解的过程。学生填写表格并整理。

描写对象

白描

效果及对主旨作用

清国留学生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表现了他们不学无术,从而反衬鲁迅先生爱国热情。

藤野先生

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热爱学术,对工作认真负责

日本学生

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

心胸狭隘,造谣生事,看不起中国,更看不起中国人,和藤野先生想成鲜明对比。

留学生会馆

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表现了中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也表达鲁迅对东京的失望,为去仙台买下伏笔。

客店

颇受了优待,蚊子多,每天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虽然受了优待,但也并非鲁迅先生想要的学术氛围,还表达了生活条件艰苦,反衬先生强烈的爱国心,一心想要学习先进医学,寻求救国良方。

看幻灯片时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国人的麻木深深的刺痛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之心,也让他清醒看到医学无法救国的事实。

北京寓所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挂在我北京寓所的东墙上,书桌对面。夜间疲倦,增加勇气

表达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深远,也反衬出先生为国为民呕心沥血。

小结:经过上述的填表,读文,我们发现白描手法可以用来描写人物的外貌,可以写动作,描写环境,都是不加渲染,只用简单的语言,就可以塑造出一个形象立体的人物,一个饱满的故事。

而从白描中我们不仅惊叹于鲁迅先生的写作技巧,更感动于他的爱国情深,鲁迅先生的伟大就在于一个有志青年所做到的人生选择往往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要把个人的人生与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未来结合起来考虑。

三、比较中体会白描魅力。

我们再次来读读他的人生转折( 31段)

屏幕显示: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促使鲁迅先生转变的是那一声欢呼吗?

明确:从“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在日本留学的国人的麻木冷漠,从“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这句可以看出国内的人们也和留学生一样的麻木,这些都让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白描欢呼,用声音的“刺耳”来反衬鲁迅先生的清醒和坚定的寻求救国道路的坚定执着,也表现先生强烈的爱国热忱。

有人试着修改了这一段,大家读读比较一下,改文和原文哪个更好?

屏幕展示: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一声高似一声,让人仿佛看到他们脸上现出一丝得意,又现出一丝惶恐,还有一些欲哭想笑的无奈,总之形态各异的麻木表情让人气愤不已。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明确:改文过于繁琐,而“欢呼”是鲁迅先生的转折,主要写这“欢呼”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在欢呼上做文章。先生对于“欢呼”只用了两个字的听觉描写,甚至都没有刻画欢呼者,这更是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如果像改文这样描写出来,过于直白,冲淡读者的想象。

而原文的白描更加自然、真实,没有任何评论性的语言留给读者的却是千言万语,却是人生百态,却是悲愤交加,这样的描写文浅意深,把鲁迅先生内心激荡复杂的感情,刻画得汹涌澎湃。

三、片段作文:试着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一个人物。

出示图片,采用白描手法加上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个人物。

【湿地课堂】赵米英:《藤野先生》白描手法语用型教学设计

赵米英江苏省淮安市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从毕业那年的青葱岁月到现在的不惑之年,对语文的赤诚之心一直不曾改变。爱语文,爱生活,爱君姐,爱潜游在湿地的世界里,寻找语文的光,孜孜不倦,上下求索,无怨无悔。

郑重声明

本期内容为“语文湿地”(微信公众号:yuwenshidi。以下简称“湿地”)原创首发内容,任何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转载、复制、摘编前,必须得到“湿地”及原创作者的共同授权许可;未经“湿地”和原创作者本人的共同授权许可,禁止以任何名义进行转载、复制、摘编等任何形式的使用。一经发现,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规的相关规定,追究其侵权行为。

尤其强烈谴责以 百度文库、 豆丁网等为首的明目张胆的盗版行为!

感谢阅读,点个“在看”再走吧~~~

标签: 描写人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