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 生命讴歌
——《溜索》品读引领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1.图文相映——探环境之险
2.聚焦旁批——品物象之壮
3.善抓关建——赏人物之奇
4.拓展文本——展比较之美
【教学重点】
1.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
2.品味语言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聚焦旁批,分析物象的妙处。
2.品味语言,感受人物野性之美。
【教法学法】
讨论法、合作法、探究法。
一、巧借视频,激趣导入
播放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我们了解了溜索的相关背景,尤其环境的奇险。
今天我们跟随阿城走进《溜索》,一起去体验这种原始、野性之美吧。
【设计意图】溜索这一活动方式,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为了引领学生了解、 走进文本,我寻找并剪辑了相关视频,方便学生了解溜索的背景资料尤其是怒江的环境。
二、目标导学,方法指引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品味语言特点,体悟作者对野性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三、利用提示,明主要内容
通过阅读提示,我们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小说写了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一次溜索的经历。
除提示外,文章还提供了什么,便于我们更为直观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呢?
——插图
四、图文相映,探环境之险
(1)初观图片,最先吸引眼球的是什么?
(2)阿城如何运用其有特色的语言来描写的呢?
请浏览课文第1-9段,画出与图片内容相契合的文字,并朗读赏析,以下面的句式评选出惊险之最。
例:溜索环境真惊险,最险在 山,你看那 山, “极狭”二字便将险峻之势传达出来,给人一种 恐慌之感。
溜索环境真惊险,最险在____,你看那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给人一种_______ 之感。
①.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
【分析】垂:“绝壁”本是静止不动的,怎么可能会“飞快垂下去”呢?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但是文学的妙处就在于“无理之妙”。越是不可能动的东西,赋予它强有力的动态感,就越能形象、生动地表现怒江峡谷深邃、陡峭的特点,让人触目惊心。“万丈之处”点出了绝壁之高。
②.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分析】 从“天际”而来,怒江的源头遥不可及,好似“黄河之水天上来” 之雄壮气势。正因为源头如此的遥远,怒江才会如此汹涌澎湃,才会在“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明明是如此浩大汹涌的怒江,竟然“似涓涓细流”,这可见怒江大峡谷是多么的高峻、孤悬。至于,“腾”与“森”有“升腾”“阴森”的意思,都是渲染了怒江大峡谷的险峻。
③.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分析】锱铢之力比喻极微小的力量,这根铁索连如此极微小的力量都有可能承受不住,更何况是人呢,由此可见索之脆弱,溜索之危险。
垂、腾、森单字以及亮亮叠词等的运用,不仅凸显了环境之险,也为语言文字注入了生命与活力。
【总结】
图文相映来探幽,
溜索环境惊又险。
精炼用词注灵魂,
绝壁飞垂显深邃,
怒江亮亮气势威。
两岸溜索若游丝,
处处堪称最惊险。
【设计意图】巧用插图这一学习资源,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插图在展示环境方面比文字更能传递出它的惊险,更动人心弦。
五、聚焦旁批,品物象之壮
为使这幅图片内容更加惊险与丰富,作者还增加了物象描写。
小组讨论:作者描写这些物象的妙处?
旁批5:这里为什么细写牛的情状?
旁批7:第三次写鹰。
【写鹰文段】
①[第2段]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分析】老鹰忽然“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既写出了老鹰的迅猛,更是隐喻了峡谷之“深”,之“险”。“扎”字用得极妙,大鹰俯冲山谷,身形矫健,英姿勃发,面对如此险境,大鹰姿态从容,美感迸发。而隐喻峡谷之“深”与“险”,便为下文表现马帮人飞身过溜索的勇敢、沉着、冷静的性格特点作了很好的铺垫。
②[第11段]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
【分析】作者有意无意地把鹰之“大”与“瘦小汉子”之“小”进行对比,用“移”而不用“飞”,“飞来飞去”是一种常态,“移来移去”相对于翱翔于万米高空的鹰则有一种闲庭信步、淡定从容的状态,以此来渲染“瘦小汉子”飞身过峡谷的英姿,显然是也为了突出“瘦小汉子”的勇敢、坚强和不畏天险的气概。
③[第24段]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顷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首领把裤腰塞紧,曲着眼望那鹰,说:“蛇?”几个汉子也望那鹰,都说:“是呢,蛇。”
【分析】栽、射等表现了鹰捕食时动作之迅速,“忽然”“顷刻”等词语,它们表现了鹰捕食时间之短暂。这可见老鹰捕食的“快”“猛”“准”的特点,以此隐喻马帮人的“勇敢、野性、不畏凶险”的个性特点。
【写牛文段】
[第⑮段]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
【分析】层层递进地渲染了牛们从“害怕”到“十分的害怕”,从“恐惧”到
“极度的恐惧”,直至完全崩溃的精神状态,侧面表现峡谷的高峻、险恶,以及马帮汉子们的英勇无畏。极度渲染牛们过溜索的恐惧,实际上,是为了跟汉子们飞身过峡谷时的勇敢、沉着和冷静形成鲜明对照、反衬。而且,牛们越是恐惧,对比的力度越大,反差越明显,便越能突出以“瘦小汉子”为代表的马帮汉子们的别样的风流。
【总结】聚焦旁批,我们可以发现:
物象间彼此映衬,相互观照,
灵性的语言使其充满气度与力量
彰显出物象的野性、蓬勃与雄壮之美。
无论是环境之险,还是物象之壮美
均无一例外地指向于马帮汉子,
突出人物的英勇无畏、乐观刚健。
为达到这一写作目的,
作者运用了环境之险的烘托
牛的对比、鹰的象征等艺术手法。
而所有这一切力与美的彰显,均归功于作者干净、洗练的语言。
即旁批2所提示的内容(类似这样干净、洗练的语言,文中处处可见。仔细品味。)不仅如此,而且古典扎实、淡中出奇、句短义长。
【设计意图】聚焦旁批,走近物象。在文中作者描写了牛与鹰,尤其旁批7中的信息提示,引领学生明确文中共3次写鹰。寻找牛与鹰的描写文段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分析它们在此处出现的妙处,则比较有难度,因此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进行思维的碰撞,得出多元化、个性化的思考,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这样干净、洗练的语言在人物正面描写上更显其力量与灵魂,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溜索英雄,品赏他们的传奇。
六、善抓关键,赏人物之奇
批注4:想象溜索的画面,体会“小”字的精妙。(其对应的内容为第10段)
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 (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小”字是否可替换为飞、溜…】
【分析】“小过去”很有意味,他把“瘦小汉子”溜索过江时极快的速度,化为由大(离岸近)变小(离岸远)的视觉变化,很是传神。而飞、溜、划…等体现不出这种动态的画面感、距离感、空间感等。“小”字意义并不小啊!
除小字外,哪些词运用的也比较精妙?
通过“迈”“走”“扯”“跃”等动作描写,既渲染了“瘦小汉子”毫不迟疑、轻松、干练的情态,又凸显了他的矫健从容、英勇无畏。
除瘦小汉子外,作者还重点刻画了首领的形象,下面我们看下作者对首领的描写。
【设计意图】无论是环境的探幽,还是物象的品味,均是为了突出人物的英勇。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善抓关键,引领学生品析重点字词如“小”“吼”“跃”等词,以及人物的语言,结合多维度的品读,感受人物的勇敢坚毅、粗犷豪迈。
七、拓展文本,展比较之美
通过干净、洗练的文字,我们看到了怒江溜索的惊险,看到了马帮汉子挑战自然与征服自然的勇气。下面一起走进阿城的《峡谷》,体悟两篇文章在 环境描写、人物刻画与主题意蕴方面的异同。
在《溜索》中,通过汹涌的怒江、飞垂的绝壁等惊险环境,以及从容矫健的鹰、胆怯畏惧的牛等物象,烘托了马帮汉子的英勇无畏,彰显了作者对生命大美的崇尚。
在《峡谷》中,通过_______________环境描写,以及刻画_____________物象,烘托了____________________,彰显了___________。
在《峡谷》中,通过阴森冷峻的峡谷、挤进峡谷的阳光等沉寂环境描写,以及从容淡定的鹰、与石头赛呆的四脚蛇、昏死的石头等物象刻画,烘托了藏地骑手的镇定从容、勇敢豪迈,彰显了作者对野性生命的讴歌。
【设计意图】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拓展了阿城的同类题材的阅读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二者在环境与物象的刻画上存在着相近的艺术手法,更有利于品析方法的迁移。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比较点,而又不受限于比较点,引领学生发散比较思维,提高思维与阅读能力。
无论是汹涌的怒江,还是幽寂的峡谷,这一动一静的对比描写中,它们在作者的意识中都是自然存在的一种生命状态,在有灵魂的描写中,蕴含着对原始野性生命的讴歌。而野性生命中所折射的精神底色如英勇、无畏等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闪耀光芒, 关联当下,回归民族之根,我们则可以发现——
八、关联当下,回归寻根之美
在阿城的故事里,
衔接着漫长历史的无数微小人生
永不泯灭的生命价值。
无论是溜索汉子,还是藏地骑手,
均凸显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中华民族正是具备了这种精神特质,
中华文化才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下
白衣逆行者的舍己救人、逆光而行
中国航天人的环宇问天、探月逐梦
中国冰雪健儿的奋勇拼搏,一起向未来
九、作业布置
阅读阿城《棋王》,试着与《溜索》《峡谷》进行比读,比较它们在语言特点、人物刻画、主题意蕴等方面的异同。
十、板书设计
谢秋霞,就职于山东省龙口市龙口学校,热爱语文,愿追随青春语文,遇见更好的自己。
郑重声明
本期内容为“语文湿地”(微信公众号:yuwenshidi。以下简称“湿地”)原创首发内容,任何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转载、复制、摘编前,必须得到“湿地”及原创作者的共同授权许可;未经“湿地”和原创作者本人的共同授权许可,禁止以任何名义进行转载、复制、摘编等任何形式的使用。一经发现,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规的相关规定,追究其侵权行为。
尤其强烈谴责以百度文库、豆丁网等为首的明目张胆的盗版行为!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