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儒家的理想是大同社会,其理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96 0

先秦儒家政治-社会的观念。人的本性问题是儒家所讨论的一个基本内容。儒家很早就谈论起这个问题,并且受到很多争论。因为人性学说是儒家提出的政治学说、道德学说的基础。关于儒家基本人性的假设,孔子首先提出了他关于人性问题的思想。《论语》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编辑

先秦时期,儒家的理想是大同社会,其理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人的本性,在出生时彼此相差不远,还没被外境与各社会要素改变。这本性是由天禀授,因而人人都有这本性。同时,他也肯定,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外界条件、道德修养的影响,本性可以被改变。可以看出,孔子虽然还没有对人性进行过多的谈论和讲解,但是他的观念和思想被以后的儒家所继承与发展。

例如,孟子总是尊敬与推崇孔子,他说:“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铁因此,在孔子的思想基础上,他发展了人的本性思想,建立了“性善”学说。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从生来就是天赋的,是人之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性”。因而本来是善的。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铁为了证明这个问题,孟子提出,看到孩子将要落入井中时,人会产生救援的本能。

孟了从价值与道德的社会性出发,肯定人的本性是善。荀子的思想与孟子对立。孟子侧重社会方面,重视道德,而荀子侧重人的本能方面,以自然来解释人的本性。他们还没认识到人的本性无论是生物方面还是社会方面都是不能分离的。这个导致了儒家中性善学说与性恶学说之间的对立。

编辑

先秦时期,儒家的理想是大同社会,其理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社会的理想境界是“大同社会”。大同社会是一个社会状态的概念,表示一个社会发展到的最高与最完满的状态。儒家中的大同社会概念有其基本特点,主要为维持社会的秩序而构想。儒家的大同社会观念形成在孔子时期。

由于战争,社会十分混乱,阶层矛盾达到不能得到调和的局面。儒家形容大同社会是一个稳定、太平的社会。在这社会中,人人都过得和睦,相爱,平等。

孔子在《礼记》中对于大同社会的具体形态进行了描绘,最后提出“故户外而不闭,是谓大同。”,因此在孔子眼中,大同社会是人与人关系达到最为融洽和谐幸福的状态。从儒家的大同社会的观念中,可以概括一些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大同社会是一个太平、稳定、有秩序有纲纪的社会。社会中,全部人民都有权利,和睦亲爱。当时的社会秩序混乱、复杂,先秦儒家希望并要求建设大同社会。在这大同社会中,稳定与纲纪是首先看重的。不过,儒家认为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家庭中要有秩序,有纲纪,各家庭成员要受教育,严格遵从相关伦理规范。

编辑

先秦时期,儒家的理想是大同社会,其理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先秦儒家很注重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有纲纪,有秩序;孩子要孝顺父母,敬重奉养父母;对于夫妻关系,女从男。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然后是全部社会。社会中,国家之最是君王,君王治理国家有重责,有责任关心与爱护自己的人民。

第二,大同社会中,人人都有完满的道德生活与物质生活。在这方面,儒家的不同代表人物有许多观念差别,不过客观上,我们可以认为各个儒家代表人物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虽然强调道德问题,看重仁、礼、义、智、信,但是各个儒家思想家也都认为要注重人民的物质生活。

物质生活稳定,会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能够给道德的发展提供条件。大同社会是一个人人有足够的物质生活的社会。先秦儒家,尤其是孟子与荀子已经认识到物质生活对于人民的重要性。

从“民为贵”思想中可以发现,孟子已经要求政府要帮助人民发展使人民有财产,生活稳定。人民有足够的物质生活才能创造条件实现孝道、忠道,才可以实行礼仪。荀子认为:“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不爱而用之,不如爱而后用之之功也”。

编辑

先秦时期,儒家的理想是大同社会,其理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第二,大同社会中,人不仅有足够的物质生活,而且还接受教育。如果人只有够吃够穿而没有教育,就不能得到教化,他们会跟禽兽一样。先秦儒家的思想家们已经认识到了教育是创立与维持大同社会政治的基本办法。

通过教育给大同社会培养有理想、有才能又有道德的人才。孔子不仅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有教无类”,即每个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关于孔子思想的教育内容方面,他主要关心的是道德教育。孔子认为只有进行道德教育,才能教化人民与治理国家。

周室衰微,群雄并起,社会动荡不堪,传统的政治体制受到严峻挑战,传统的政治道德遭到普遍践踏。儒家坚持发展了传统的德治思想。治理国家的政策方针是用德治。德治是说治理国家要使用道德,不要使用暴力。

先秦儒家希望通过这种办法使社会有序和稳定。先秦儒家都特别重视道德的作用,认为道德是达到政治目的的最有效的方式。孔子肯定,道德是君主收服人心、人力最有效的方法。

编辑

先秦时期,儒家的理想是大同社会,其理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治理国家使用道德,百姓才会归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驚对于治理国家,国家治理者如果希望人民敬重与服从,就需要他们首先做好榜样。到了孟子,他继续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孟子著作中也肯定,统治者治理人首先要做榜样,强调道德修养与遵守礼义,然后要认识到以民为本,“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铁国家治理人需要实现德治仁政,人民才会保卫国家。保卫与维持统治者的权力、势位。

如果君主治理国家不仁,残暴的对待人民,会使人民怨恨和不服。君主可能会有性命危险,国家会也被消灭。除此之外,先秦儒家还认为,在非道德社会中,实行道德最好的办法是剔除社会非仁现象与维持政治秩序纲纪。后来,荀子也肯定治理国家“以礼分施,均遍而不偏”,认为要广泛实行礼治,使人人遵守道德规范。

先秦儒家教育观念。儒家教育观念中,首先要提及的就是教育的目的问题。儒家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成身成性。通过教育,懂得关爱与帮助别人,同时会明辨是非,完善自身的性格与品行,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编辑

先秦时期,儒家的理想是大同社会,其理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裂在这里可以看出孟子认为的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人伦即是为人之道,是对于每个人“仁义礼智信”的品性的要求,是儒家对于等级规范的社会秩序的需要。

在本性上孟子与荀子有着对立的观念。孟子肯定人的本性是善,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驚因此,孟子认为教育是为了维护善性,使善性不会丢失。

但荀子肯定人的本性是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所以要教育是为了改正性恶,让恶性变成善性。虽然孟子与荀子具体观念不同,但大体概括,可以认为先秦儒家思想教育目的是帮助人完善自身,成身成性。

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当已通过教育达到“成性”,就要进一步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积极入仕,辅佐君主,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编辑

先秦时期,儒家的理想是大同社会,其理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孔子时代以前,学校是由朝廷开办,常常只接受皇亲国戚。孔子是最早创办私塾的教育家,他主张,教育的对象是“有教无类”的。每个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人与人之间在接受教育上没有贫富贵贱的区别对待。

实际证明,孔子接受了很多徒弟”不分他们的出身,只要是诚心想学习的人都可以成为他的徒弟。“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众多学生中,来学习的还有以“嚣张”出名的互乡人,孔子其他的学生都不喜欢互乡人。

不过,孔子说:“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的思想感化了很多人,使得人人都尊敬他,越来越多的人向孔子请教。孔子的徒弟总数曾达到3000多人,其中有人最为德才兼备,他们给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

颜子、曾子、子贡与子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然而,虽然孔子提倡教育的对象是“有教无类”,但是教育还没关心到妇女。这是孔子的局限,也是时代所限。

编辑

先秦时期,儒家的理想是大同社会,其理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不过,作为儒家的优秀代表,孔子已经有了很大贡献,他使教育平民化,又将贵族阶层的特权下放给平民阶层。孔子最先提出“有教无类”思想,这一进步思想具有深刻的价值。

结语

对于教育方法,先秦儒家教育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就是理论不能离开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方法不仅在当时有价值与作用,并且在当代也有启迪意义,它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方法。

标签: 儒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