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最新专家语文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汇总

即刻百科 百科知识 117 0

高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汇总

现代文一

一、做题要求:明确此类阅读题的考查目的

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找出选项和原文表达意思的不同,而不是采用的表达方式、语言的不同。

1先浏览出处或标题,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或中心论点

2逐段阅读概括段意

答题时间在20分钟

三、常见的错误类型:

第一和第二题

(一)偷换换念:就是替代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尤其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二)以偏概全:重点关注:

A表数量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

b表范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分等)

c表程度轻重的词(特别,十分,等)

d表率高低的词语(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e混时时态(未然与已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F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三)强加关系:即选项前后两句话在原文中没有选项说的关系(如因果条件、目的,递进等),却强行说有关系

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观点或没涉及到的领域

注意:和原文用语、句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或者是由原文推论出来的选项都是正

确的。

(五)绝对化的语句可能③是错误选项,如“一定”、“必、“只要,就”。

第四题常见题型

1问材论证思路/行文脉络/文怎么展开的?给文章分层,概括层意,

①先论述一一②再一接着一④最后一一一

2. 文草的论证方法

常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登

3. 材料的论证特点:

①答论证结构:总分总、总分、并列、递进

②运用的论证方法:列举说明

③运用的修辞

④语言特点:严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等。

4、如何体现论证的严密性

①答论证结构:总分总、总分、并列、递进

②答段与段的衔接是否用了关联词

③句子中是否有表限定的修饰语

5、给某个词下定义

格式为“……是……”或“……叫……”要求:

1、下定义的句子一定是单句。

2、下定义的句子不能是否定句、比喻句。

(1)明确种概念(被定义的概念)。

(2)确定属概念(包容种概念的概念)。

(3)找出种差特性(种概念所独有的若干特点)。

(4)调整种差顺序(按修饰或限制的逻辑顺序)。

(5)按常用模式表述:被定义概念(种概念)=种差+属概念。

现代文二——小说

小说的考点: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

(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一)环境描写

⒈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时间、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

⑶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二)故事情节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⒈情节的作用

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⑶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⑷照应前文。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⑹刻画人物性格。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

⑴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⑶答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当然,这个三级概念中,本级和上一级为最基本。按照顺序,与之相近的是答案的重点。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三)揣摩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1. 表现人物的手法: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2.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追求\爱好。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④典型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

(5)答题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四)概括主题内容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1. 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 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3. 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4.解题思路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五)分析写作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1.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3.解题思路

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要了解以下一些知识:

⑴表达方式 ①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②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③明确各种描写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④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⑵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⑶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4. 小说常用开头结尾

⑴小说常用的开头

A.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B.写景法。

⑵小说的结局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3)解题思路:一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二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三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作用有: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4)答题模式: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 ) 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六)品味语言特色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1.常见题型:⑴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⑵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从三方面入手:

①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②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③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4.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①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现代文二——散文

一、分析作品结构

1.文段作用

开头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小说);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欲扬先抑;开门见山,直入主题;首尾呼应。

中间段: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照应上文,呼应下文;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到……,层层深入);前后照应。

结尾段:卒章显志;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首尾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戛然而止,回味深长。

标题:主题;虚实;双关;线索

2.引用(穿插性材料)作用

印证……的观点(表现……的内容);与……形成对比或衬托(正衬、反衬);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文学色彩;多角度丰富文章内容。

3.分析句段作用型

内容上:主要看这句(段)写了什么内容,要表达的意图等。

结构上:引起下文,过渡,铺垫,照应,点明(或深化)主旨,总结等。

4.文章的三种结构层次

相承:承接+递进(叙事——议论或抒情,写景——议论或抒情)

相并:并列+对照(并列式、对比式)

相属:总分+分总

5.布局谋篇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设置悬念;一波三折;主次(详略得当)

6.选取、安排素材

取材作用:凸显主题,拓展主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以小见大;线索

安排材料:按时间顺序;按观察点的变换;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按作者所见所闻、所感为行文线索;由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二、概括段(层)意、主题

题目解读法;分析首尾法;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联系背景法

概括模式:本文通过对……的叙述(描写),表现了……的思想感情(赞美或批判……)

三、体会句子含义

1.句子含义的类型

表层含义:字面意思

语境含义:在句中的临时意义,玩玩指概括意义、哲理意义、象征意义。

深层含义:句外意义,往往具有隐含意义(象征、比喻)和附加意义(反语、双关、婉曲)

2.理解、体会角度

关键词语

分析修辞:还原为没有使用修辞的意思明白的句子:比喻句找相似性,比拟句找形象性,借代句找相关性。

特殊位置

文本主旨(段意、情感)、上下文、结构层次

3.答题步骤

步骤:思想性(句子含义)——艺术性(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格式:①这句(段)话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②表达了……的内容,达到了的作用(结合具体句子分析作用)

四、鉴赏表达特色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语言表达

1. 表达方式

(1)记叙:记叙详略、记叙人称、记叙方法

①详略:详写突出细节,注意渲染烘托,多用铺陈手法

②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有时起到拟人化作用;指责的语气,面对面的质问

第三人称: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③记叙方法:

顺叙:眉目清晰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平叙: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描写

景物描写:

方法:①修辞角度②写景角度: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绘③调动视、听、嗅觉等多种感官描绘④表现手法:三结合:动静结合⑤正侧面结合⑥虚实结合⑦方位变换(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定景换点⑧远近、高低、内外、点面结合⑨选取……的代表性事物来描写⑩细节描写、白描

作用:①交待时间、季节、地点等,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②表现景物的特点,渲染的环境氛围,奠定的感情基调;③暗示社会环境;④揭示(烘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⑤暗示作品主题。以上为景物描写内容方面的作用;⑥推动情节发展;⑦为下文写……作铺垫。以上为景物描写结构上的作用。

步骤:

①概括景物特点(注意文中形容词);②点明景物描写的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句分析;③景物描写的作用(内容+结构)

答题模式:特点+手法+角度+作用

人物描写:

描写手法:

①正面描写:语言、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②侧面描写: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

③对话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④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丰富文章内容,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⑤白描:使文章语言朴实,平中见奇,真实感人

(3)议论:夹叙夹议、叙议水乳交融

(4)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2.表现手法——常见表现手法解析

3.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对语言运用特色赏析的重要方面,分析修辞时一定要与品析、揣摩语言相结合

4.语言表达

鉴赏语言角度:①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②句式的选择: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

③辞格的选用: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

④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

※针对新高考两个文本的题型

一道题是分析文本二的文体特点的,答案一般都在文本二中,注意总结归纳

另一道题是用文本二的观点分析评价文本一,一定要注意不仅要概括细节还要引用文本一的内容具体分析文本二的特点。

文言文

答题思路

1. 先做第三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以时间、地点、官名、除主人公以外的人名为关键词在文章中找到选项的位置,一一对照,一般选项都是按行文顺序,错误选项一般都为细节之处,要仔细比对。

2. 断句题要仔细对比,然后两两分组,古汉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动词或形容词,再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

注意利用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来判断。

3. 文常知识题要用排除法,将自己能确定的先排除掉,然后剩余的选项带入原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最终选出错误选项。

4. 翻译题:要逐字扩词,然后再把词语连接成语义通顺的句子。人名、地名、官职以及古今同义的词不用翻译正常抄写下来,如遇到不会翻译的字词,建议直接抄写,不随意翻译。

5. 对于新高考新增加的关于文言文的问答题,要先读懂题目,然后去文章当中找到相关的内容,然后先找到文言文相应的答案,然后根据答案,分成三个采分点整体成现代汉语进行作答,此处翻译不要直译,意译即可。

古诗文阅读

1. 通读古诗,通过诗名、诗人、诗歌内容以及注释大体了解古诗内容和诗歌的题材。

2. 选择题:通常选择不正确的选项,先用排除法排掉能分析出来的正确选项,基本不正确的选项都是落在细微之处,一定对于写作手法、作者情感等问题认真审读,一般都是这样的内容为错误选项。

3. 主观题: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鉴赏人物形象

鉴人物形象,是古诗词常考考点之一。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古代诗歌中抒情主人公一般指作者自己,常常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变化显示出来。

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作者在诗歌中塑造、刻画的形象,往往是作者的“代言人”,是“诗化了的作者自我”,从作者对诗歌中人物或隐或显的态度倾向、理解评价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志向。

设问方式:

——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中刻画的某个形象有怎样的特征?请简要分析。

——有人认为,这首诗歌的主人公是“......的形象”,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比较两首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异同。

答题步骤

①结合诗(词)题、注释等确定诗歌所描写形象的基本身份(将军、英雄、隐士等)。

②结合诗(词)句分析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

③分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或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情感。(这一步需不需要,视题目要求而定)

2、鉴赏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节、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情感一旦被激活,其触目所见之景,均会染上强烈的主观色彩。一般来说,诗歌意境或雄浑壮丽,或清幽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

设问方式:(1)诗人依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了哪些景物?

(2)试描绘诗中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诗中的景物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4)简要赏析诗中的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

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时切忌空洞,要回答具体。

3、鉴赏事物形象

诗人经常把具有某种内涵的事物作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针对其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分析形象所寄托的诗人的情志或者思想感情。

设问方式:(1)××指什么?试分析诗中某事物的形象。

(2)诗中的某事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题步骤

①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②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a、提炼表现特征的语句,观其形、色、味、声;b、分析修辞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象征、托物言志等;c、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③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物象所寄托的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鉴赏“炼字”

设问方式:(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简要赏析某联中某词的妙处,或请分别对某联中某字简要赏析。

(4)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5)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题步骤

①为形象服务。如果该字所在的诗句是要刻画某个事物的形象,那该字的作用就应该是可以让该形象更加生动。

②为意境服务。如果该字所在的诗句是写景的,其目的是营造某种意境,那该字的运用就可以收到营造某种意境的效果。

③为情感服务。不管是刻画形象还是营造意境,炼字的一个核心效果就是抒情,因为“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

2、鉴赏“炼句”

高考对炼句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浅层面上对句意的理解,二是较深层面上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的挖掘和评析。

设问方式:(1)某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请鉴赏某句诗。

答题步骤

①着眼全篇,理解诗句的表层意思。回答此类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

②概括内容,分析诗句的深层意思。细读全篇之后,看这关键句写了什么内容。

③揭示该句的句式特点或写法特点。

④分析作用,点明艺术效果。结合表达技巧去分析该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3、品味语言风格

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进行赏析。

设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诗歌语言风格的常见类型

①朴素与绮丽

绮丽诗风的语言特点:婉媚、浮华、艳丽、纤巧。

朴素诗风的语言特点:清淡质朴、洗练畅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

②直白与含蓄

直白诗风比起一般的朴素诗风,更显朴素、平淡。诗歌中运用了近乎口语的语言,并且有的诗还融入了俗语俚词、民歌之类,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浅易如话、素朴真率、通俗凝练。

含蓄诗风中所惯用的多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等手法。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委婉、蕴藉、精练、耐人寻味,但也不失朴素之风。

③沉郁与豪迈

在众多诗人中,有愤世嫉俗者,有报国无门者,有屡试不第者,有屡遭贬谪者,有为民请命、哀叹民生者,他们的诗作表达自我的哀怨,切中社会现实,反映阶级现象。代表诗人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沉郁诗风的语言特点:沉郁苍凉,节奏舒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且近于生活(多用俗语和对话)。

豪迈诗风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包括唐代的边塞诗),这类诗歌的语言特点往往与诗人的心胸、抱负有很大的关系。诗人们或因生活在盛世政治清明时期,受到美好山河的熏陶,从而满腔热情;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出路;或因国难当头而主动请缨,效死疆场。所以他们所写的诗歌充满豪言壮语,显示了一种豪情。豪迈诗风的语言特点: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

答题步骤

(1)用某个形容词准确概括出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和效果。

(3)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的含意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选用,又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设问方式:(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2)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3)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4)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概括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衬托、渲染、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比喻、比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互文、双关等)、谋篇布局的技巧(铺垫、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在古代诗歌中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白描等。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表达感情,而是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移情于物、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等方式来抒发感情。

答题步骤

(1)对相关表达技巧进行具体鉴赏。要结合相关诗句来说明这种手法的内容,以及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2)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以及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语言表述必须将诗歌的意境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力求做到流畅优美。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设问方式:(1)请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请归纳这首诗的主旨。

答题步骤

(1)学会看类别,了解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及其常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我们将诗词分为山水田园、咏物、咏怀、送别、羁旅思乡、怀人、边塞、民生、怀古等不同类别,每种类别的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有区别。

(2)学会知人论世。(注意注释)

(3)解读形象。

(4)品析语言。

(5)借助表达技巧,揣摩诗歌内容和情感。

(6)熟悉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评价情感和主旨,可先用一两个词表明自己的立场,再结合诗词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的这种感情、态度或自己的看法等。

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设问方式:(1)诗人对××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2)……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3)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答题步骤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2)把握诗歌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

(3)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4)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深层义,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5)从体味诗的意境着手,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言与文字运用

1.词语辨析选择题:首先找到一组语义差异较大的词,带入语境进行辨析,通过这种方法排除掉两个选项,然后再选择有语义差异的两个词进行对比,从而选出最终选项。小提示:如果四个选项中,出现有三个选项中词语一样,一个选项不一样时,一般情况可以直接排除掉这个不同的选项。

2.语意连贯题:有可能出现选择题有可能出现主观题

语句补空三步骤

a通读文段,把握观点与层次

语句补空题虽说考查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要把握文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

b.因文推导,注意逻辑与形式

结合文意,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c.写后检查,保证连贯与简洁

补写后要检查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力求补写的内容连贯、

贴切、严密。

4. 比喻句的相似性:

答题套路

a. 文中将....比作.....,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b. ...比作...,相似点是....(相似点可以是形似或者神似)

c. ....比作...,相似点是.....

d. 表现了.....(事物).....(特点)+作者情感

5. 整散句和长短句优点:

如果有修辞方法,要先把修辞方法的优势写上

长句特点:表意严格、内容丰富、精确细致

短句特点: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整句特点: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易于上口

散句特点: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

6. 新闻压缩:

拟定一句话新闻模式: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拟定新闻标题:人物(对象)+事件(谁+怎么了)

拟新闻导语模式:时间+地点+对象+事件+结果

拟写一句话新闻:A、眼前时间 人物+事件+ 时间(或+原因) B、未来时间 人物+事件+原因(或+时间)

7. 提取关键词:基本程序为:压缩内容——提取主干——筛选比较——整合表达

8. 图文转换:(徽章类转写)

a. 先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再寻找徽标的构图元素(线条、文字、图形、颜色、大小、位置等)

b. 解读徽标中间每个构图要素所蕴含的具体意义

c. 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徽章的内涵和寓意,对徽标的创意跟现实中的组织、行业、机构的活动、会议等联系起来,并作出合理联想

作文

热点话题

中国精神、脱贫致富、青年的责任担当、家国情怀、传统文化

2022高考最新专家语文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汇总

2022高考最新专家语文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汇总

2022高考最新专家语文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汇总

标签: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