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谁脚踏实地地生活,谁就会真心实意地去爱。——伊·芭·勃朗宁
大家都知道,当年蒋因为争权失败,无奈之下去了台湾,但去台湾的时候,他并不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去的,而是带了很多在他看来是正统代表的文物或者人物,这些文物或者人物都非常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蒋的目的就是让他们为自己证明,自己才是正统,比如他在临走时,带走了张大千以及他的敦煌壁画,甚至还让军队专门为这些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国宝让出船的位置,当时的教育部长还不惜舍弃掉自己的家当,让张大千和那些国宝登上飞机。
孔子后人孔德成
其实除了张大千之外,蒋还带走了三个中国历史上“国宝级别”的人物,因为这三个人更能体现出来中国文化的代表思想,而蒋对这些人的态度也十分的强硬,有的人就算不愿意走,也是被蒋强行带走的,不走都不行,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开始好奇这三个人究竟是谁了吧?接下来就一起说一说吧。
在这三个被带走的人物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位叫孔德成的人了,根据历史记载,孔德成出生于1920年,蒋之所以要带走他,就是因为他的身份十分的特殊,因为他是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第77代孙子,也是第31代衍圣公,也是最后一代,在知道了他的特殊身份之后,大家似乎对蒋要带走他的目的有所了解了。
因为孔德成作为孔子的后人,他的身份完全可以代表中国儒家的文化正统,所以如果蒋将他带去了台湾,那说明中国文化的根基还在,他也有了安慰自己的理由,中国以及中国文化并没有从自己的手中丢失,只是从另一片土地上重新开始了而已,另外蒋带走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为蒋曾经公开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王阳明和孔子,所以对于儒家学派,蒋有很深的感情,因此他说什么也要带走代表着儒家正统的孔德成,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既然蒋这么喜欢和看重儒家,肯定会给孔德成很好的待遇,过去也无妨,不过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在孔德成去了台湾之后,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他对于政治也闭口不谈,只想好好地教书育人,之后他去了台湾很多大学授课,直到2008年,结束了自己兢兢业业的一生。
道教正一派的掌教天师张恩溥
第二位就是道教正一派的掌教天师,他也被蒋带去了台湾,在蒋统治的时候,道教正一派的掌教天师是张恩溥,张恩溥原本也是一个一心钻研道教文化的道人,对于国家的政治也是不闻不问的,但是在蒋撤退的时候,他非要带走这位中国道教中的代表人物,虽然道教和儒家比起来,影响力不是那么大,天师府的历代天师们也不完全代表道教。
但是当时的蒋已经失去了理智,他执意要带走张天师,并将他视为中国道教的代表人物,不过张天师并没有为他的正名提供多大的帮助,就连孔德成都没有对蒋介石帮助太大,更不用说影响力逊色很多的张天师了。
而张天师去了台湾之后,也没有过多的参加政治活动,而且他还多次表示,自己是天师道的第62代传人,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台湾时,他多次怀念位于龙虎山的祖师宗坛,没有一天不渴望回到大陆,但是一直没有实现,在1969年的时候,他也西归了,在临终之前,他嘱托后人一定要重振天师府,还希望祖国能早日统一,可以看得出来,虽然蒋得到了他的人,却没有得到他的心,反而还失去了人心。
佛教的代表人物章嘉活佛
第三位被蒋带走的人物是佛教的代表人物,名字叫做章嘉活佛,章嘉活佛在历史上是非常出名的,他也是藏传佛教的“四大活佛之一”,因为他还和蒋有一定的联系,所以蒋在撤退之前,就想将他带到台湾,但是章嘉活佛的回应却让蒋很失望,蒋本来以为凭借着自己和他的关系,他会欣然前往,但结果却是章嘉和尚直接表示了拒绝。
章嘉活佛拒绝蒋的这一要求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因为章嘉活佛毕竟是藏传和佛教的领袖,因此他传播信仰都是在北方,如果去了南方的海岛上,就很难传播自己的信仰了,而且突然从北方移居到南方的一个海岛,生活也无法适应,因此他果断地拒绝了,不过蒋却管不了这么多,他想让中国各个领域的正统文化都去台湾,因此他最终强制性的带走了章嘉活佛,并且还放出了狠话:不走都不行!
章嘉嘉活佛来到台湾之后,果然对这里的坏境十分不适应,在这里,他经常想起北方的草原,还会在夜晚梦到自己的家乡,即使被蒋强制带到了台湾,但章嘉活佛并不能宣扬自己的正统,蒋也拿他没有办法,只能将他当成一个摆设,在1957年,章嘉活佛在台北圆寂,蒋还亲自前去祭拜了一下。
蒋虽然非常注重中国传统正统文化,但他的方法确实是不妥当的,似乎有点本末倒置了,虽然他强制性的凑齐了儒家、道家以及佛家三大派的代表人物,看起来十分的完整,但也仅仅是看起来罢了,并没有实质性地进行宣传,蒋的这一做法也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如果想真正的带走中国正统文化,主要还是要得到他们的心,这就跟爱情一样,强扭的瓜是不会甜的。
结语
在当前现实的狭隘基础上,有高尚理想,全面的计划;在一步一步行动上,想到远大前途,脚踏实地地稳步前进,才能有所成就。——徐特立
蒋的历史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教训还是不能忘记的,从这件事我们可以学到,做任何事都要讲究它的实际意义和作用,不能只注重表面和虚拟,应该少说多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得到我们想要得到的,如果都只是注重虚拟和表面,那反而会适得其反,距离我们想要得到的就会越来越远,不知道对于这样的道理,广大读者们认可不认可呢?记得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哦,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世界名人语录》
标签: 儒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