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
一年过去了
2021年5月22日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
在湖南长沙逝世
引国人悲恸
近日,郑集镇高级中学开展了“缅怀巨星,再忆袁隆平”的征文大赛,全校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年级组共有1800多名师生参赛,最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让广大师生在征文中,再次感受袁老的人格魅力和爱国情怀。
说起来,袁老与郑集高级中学有着一段特殊的渊源。
2017年12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听闻郑集高级中学作为农村高中办学成绩优异,甚感欣慰,他对身边人说:“农村学校做出成绩更不容易。希望你们能够继续坚守,持续创新,培育更多人才。”之后,袁老提笔写下“扎根苏北大地,培育国家人才”赠与郑中。
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与苏北农村中学有了特别的联系,郑集高级中学借赠字契机,鼓励老师引导学生以袁隆平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前夕
郑中学生组织
“缅怀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征文活动
学生们纷纷在文章中表达
“做一粒有韧性的金种子,吸收着创新的养料
躬身田野,圆‘禾下乘凉’梦”
“先生始终心怀天下,纳万民于胸中,关注农村教育事业,令我感佩万千。身为郑中人,我倍感骄傲,同时无形的压力裹挟而来。”高一年级组张艳老师在征文中感慨说。
“从培养学生不浪费一滴粮食,到围绕袁老生平事迹举行治学、修养与生活主题班会,引导全校师生学习袁老一梦逐一生的专注,为理想坚守、拼搏精神。”郑集高级中学宣传处主任宋诗全这样说。
一
《怀念袁隆平院士》
“生于社会急剧动荡时期,亲眼见过倒伏在路边的饿殍,袁隆平立下学农志向,建设富庶国家;敢于在科研上大胆探索,袁隆平连续14天坚持拿放大镜观察14万多个稻穗后,找到第一株雄性不育株;把200多粒‘野败’种子分享给全国100多名科研人员,袁隆平说:杂交水稻研究是一项远大的事业,需要代代有传人……袁爷爷的一生像一本厚重的书,他是我一辈子需要学习的偶像。”
——郑集高级中学高二(5)班汪源远
二
《致敬袁隆平爷爷》
“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他拯救了无数挨饿的人,让他们免受饥饿的折磨。他一个人拯救了中国上下14亿人,他是全世界的英雄!中国人有信心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功亏于袁老他们的实践研究的奉献精神。中华民族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与奉献,都是袁老给我们留下的遗产。”
—— 郑集高级中学高一(3)班 吴艳秋
三
《山高稻长,永垂不朽》
“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稻花香处忆袁老,泣雨声中送英雄。我们的"神农”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带着种子去往了其他地方,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但先生之风,山高稻长;袁老千古,永垂不朽。”
—— 郑集高级中学高一(5)班 刘雨润
四
《稻香老人》
“您走过饥荒的年代,目睹过饿殍遍野的凄惨。
您不忍更多的身躯瘦小,肩挑万灵生还。
双脚插进稻田,汗水打湿衣衫,依旧无怨无悔苦干。”
——郑集高级中学 高一(8)班谢德梁
五
《仰望群星硕,闪耀终有我 》
“ 人生路漫漫,尘世车马喧,独守一方地,淡泊志弥坚,愿得一斛黍,消弭天下饥”.这大抵是对袁老一生最赤诚的写照。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因之英者,时之楷模。是袁老,毅然砥柱立中流,为我辈树立起屹立不倒的精神丰碑。”
——郑集高级中学 高一(14)班 张梓默
六
《风起稻菽千重浪》
“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国士如灯,照亮前程。春风拂起,稻菽千浪。于此春意琳琅之际,缅怀真正的”巨星“——袁隆平先生。”
——郑集高级中学 高二(1)王廷
七
《稻田里的守望者》
“ 卷到一半的裤脚,深陷稻田的双脚,已经泛黄的衬衫,您那黝黑的皮肤,躬耕的背影,是世人心中最美的姿态。在这个喧嚣的尘世,名利诱惑充斥着每个角落,而您躲避了世俗的烟火,用一颗纯粹的心对待您的工作,您植根于中华大地,几十年的时光,您精心挑选每一粒种子,打破了传统束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水稻种植的奇迹。”
——郑集高级中学 高一(15)班 郑萍
还有很多的学生参与了征文
深深致敬深切缅怀着袁爷爷
一别一年
我们想念您!
—END—
编辑:王楚涵
投稿邮箱:xmtfzb@126.com
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标签: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